古代打仗为何一定要攻城,绕过去不是更容易?

古代打仗为何一定要攻城,绕过去不是更容易?

古代打仗,攻城战是避免不了的,攻城一方往往会相当惨烈,有些城池高大坚固,一时半会攻不下来,为何不选择绕道走呢?或者干脆不攻城,直接分兵围起来不行吗?

其实,古代的一座座城池,就是为了延缓敌人的进攻速度,拖延敌方粮草供给。围起来不打也可以,关键是兵力、补给要足够多才行。至于要不要绕过城池,这跟战略意图有关。所以,古代打仗,很多城池不得不打!


古代打仗为何一定要攻城,绕过去不是更容易?

在古代地形对战争影响很大:

1.重要的关隘。比如山海关、潼关,这是通往战略目标的唯一出路,地形原因也无路可绕。

2.重要的交通节点。比如襄阳、北京等,绕过去不打,恐怕军队的后勤补给够呛。不过,如果对手足够衰的话,也可以绕过的,就像满清绕过锦州进攻关内,因为机动性占优势,窜出去抢一把能回来。

3.建在经济中心的城池。比如南京、北京、西安等,这些都是蕴藏巨大财富的地方,打下来收益相当可观;并且这些中心城市一旦陷落,其余的周边地区往往能轻易拿下。

古代打仗为何一定要攻城,绕过去不是更容易?

老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古代打仗时,不会把所有兵力都拉出去,最起码只是大军集结都很费时间,即便是军队集结完毕,也不会一股脑的开拔,而是分阶段,一拨一拨的出发,而且军队的补给一直是个大问题。所以,如果绕过城池不打,就会遇到以下情况:

1.大军绕过城池继续推进,城里的守军打不过主力会坚守不出,但是后续的那些运送物资的部队,战斗力就没那么强了,一旦被切断补给线,那主力不得饿晕;

2.古代因地形的限制,适合行军的路线没有多少,况且翻山越岭运物资根本不划算,而易通行的道路,往往都有把守,不打下来补给线都不通。

3.绕过前一个城池不打,谁敢保证下一个城池就一定能攻克?且不说对手会偷袭粮草,要是真来个前后夹击或者持续骚扰,孤军深入就很危险了。

古代打仗为何一定要攻城,绕过去不是更容易?

绕城不打的成功案例中:明代朱棣南下夺位,奇军突袭绕过济南、徐州,拿下南京也不费劲。可朱棣知道南京防卫空虚,并且他的2万骑兵机动性强,能保证不会腹背受敌。

古代打仗为何一定要攻城,绕过去不是更容易?

现实中,防御一方在兵力劣势情况下,不会傻到出城送头的,往往是实行“坚壁清野”,等你绕过去,他们一定会抄你后路的。放着城池不打,占领大片荒野有何用?谁来种地?老百姓也不傻,听说要打仗了,不都收拾下细软、粮食跑到山里躲起来,你想沿途抢点粮食都费劲,何况抢的这点物资也不够养活大军的。

古代打仗为何一定要攻城,绕过去不是更容易?

城池、寨垒的目的,就是为了拖延对手的时间,消耗对手的进攻力量。军队好不容易集结完成,一拨一拨派出去了,你说不打城子,那后面的粮草被对手卡住该怎么办?没吃的还不军心涣散!

城池是控制周边广泛地区的关键,不仅可容纳驻军,还是一个经济、文化、交通中心,集中了大量的财富、人才、情报资源等等,所以打下城池好处很多:

1.可以利用城中的资源补给军队

2.攻下城池,可以稳步提升军队士气

3.可作为己方据点,进可攻,失利时也可以拿来据守

所以,攻不攻城得看目的是什么,毕竟攻城不是件容易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