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三世般的虐戀!!我與螃蟹塘口蟲子的愛與恨

目前水產養殖常見的寄生蟲主要分為4大類:粘孢子蟲(包括武漢單極蟲、洪湖碘泡蟲、吳李碘孢子蟲、吉陶單極蟲等)、纖毛蟲(包括小瓜蟲、車輪蟲、斜管蟲等)、單殖吸蟲(指環蟲、三代蟲等)、甲殼動物寄生蟲(中華鰠、錨頭蚤等)。這些寄生蟲大多寄生於魚的體表和腮部,刺激魚體分泌大量黏液,影響呼吸功能和游泳,引起細菌性繼發感染,導致死亡。


三生三世般的虐戀!!我與螃蟹塘口蟲子的愛與恨


寄生蟲是生態系統的一部分,正常情況下不會集中爆發,引起水產動物死亡。為什麼我們池塘養殖的動物經常性的會有大量蟲體寄生?這些寄生蟲爆發的外部原因又是如何呢?

寄生蟲發病的原因主要包括3個方面,即病原、不良環境和水產動物的健康狀況,是三者相互作用的結果。

1、病原

寄生蟲病原通常有三個來源:塘口累積、苗種帶入、交叉感染。

塘口累積:多年的養殖,池塘底泥中積累了大量的蟲卵、幼蟲和中間宿主,遇到合適的外部條件就開始快速繁殖,感染體質弱的魚體。放魚苗前,曬塘、使用高濃度漂白粉浸泡,可以殺死部分蟲卵,從源頭控制寄生蟲病原數量。

苗種帶入:購買的魚種經常攜帶寄生蟲,但由於放苗時氣溫低,蟲體不會大量繁殖,不容易被發現。因此,魚種下塘前,使用鹽水浸泡,可有效減少寄生蟲的傳播。

交叉感染:寄生蟲高發季節,最好不要引水進塘,防止交叉感染。通常,同一個進水渠的塘口,只要有一個塘口爆發了寄生蟲,周邊的塘口都會相繼爆發。


三生三世般的虐戀!!我與螃蟹塘口蟲子的愛與恨


2、不良環境

環境是寄生蟲傳播和大量爆發的誘因。對於大部分寄生蟲,其危害也是隨著水質惡化而產生的。在實際養殖中,我們常常會看到即使病原控制措施很嚴格,每條魚上還是會有寄生蟲,因為只有同時控制好池塘水質和魚體健康,寄生蟲才不會大量繁殖和傳播。

3、水產動物的健康狀況

同一口塘我們經常發現體質好的魚自始至終都不會得寄生蟲病。但是,那些經常使用殺蟲劑的塘口,魚的體質普遍比較差,一旦寄生蟲爆發,基本全塘都會感染。一些養殖戶,平時不注意魚體肝胰臟的保護,肝胰臟一旦發生病變,也會引發魚體的健康問題,容易感染寄生蟲。

養殖過程中,一旦發生寄生蟲爆發的情況,養殖戶通常首先想到的方法是使用殺蟲劑把病原殺絕。但是我們姑且不講寄生蟲對傳統殺蟲劑耐藥性逐年升高,產品效果逐年變差,單是寄生蟲對自己的保護機制就足以對抗傳統殺蟲劑。例如,小瓜蟲受到藥物刺激,會形成包囊沉入水底,進行快速分裂繁殖;黏孢子蟲有堅硬的外殼,藥物很難進入;指環蟲受到藥物刺激,從魚體脫落,進行應激性產卵,等藥效結束後,又會孵化出幼蟲。殺蟲劑的連續使用,一方面對魚體產生毒害,使魚體體質偏弱,增加寄生蟲的易感性,另一方面殺蟲劑導致水質惡化,為寄生蟲的爆發提供了環境基礎,因此,殺蟲劑越是頻繁使用,寄生蟲的爆發就越猛烈,長此以往,水產養殖進入殺蟲的惡性循環。殺蟲劑的頻繁使用,無異於飲鴆止渴!


三生三世般的虐戀!!我與螃蟹塘口蟲子的愛與恨


對於寄生蟲的防控,我們的處理思路是放苗前做好集中清理,清理好塘口,控制病原;放苗後注重肝膽保護,維持魚體健康;寄生蟲以驅代殺,不傷魚不傷水,控制寄生蟲爆發的外部條件。



三生三世般的虐戀!!我與螃蟹塘口蟲子的愛與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