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学习风格


不同的学习风格


每个人的的学习方式各不相同,这源于每个人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同,也就是每个人有不同的学习风格。

美国学者哈伯特·赛伦(Herbert Thelen)1954年首次提出学习风格的概念,当时是指人用自身的人格力量来调节生活和适应社会的方式及群体工作的能动性。

1979年美国学者凯夫(Keefe)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界定“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它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映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此后多位学者根据不同的人格或智力理论,对学习风格进行了界定和分类,其中大多数学习风格都包括视觉学习者(visual learners)、听觉学习者(auditory learners)、触觉学习者(tactile learners)、运动学习者(kinesthetic learners)和社会学习者(social learners)。

视觉学习者通过看、读和观看图像的方式来学习效果最好;听觉学习者通过听、大声朗读的方式来学习效果最好;触觉学习者需要通过接触事物来学习;运动学习者喜欢边做边学或在行动中学习;社会学习者喜欢同他人一起学或在群体中学习。

每个人存在一种占支配地位的学习风格,或者是最有效的学习风格,并伴随着一两种次要的学习风格。有些学习风格可以很好地共同起作用,比如听觉学习者和社会学习者能够一起很好地工作;触觉学习者和运动学习者也是如此,因为他们都是动手类型的学习者。

学习风格也常被分为四种基本的学习类型,视觉/言语学习者、视觉/非言语学习者,听觉/言语学习者和触觉/运动学习者。

视觉/言语学习者:这些人看着材料学习效果最好,尤其是那些需要记忆的内容。阅读课文、使用课堂笔记、让老师使用投影仪或把字写在黑板上以及使用视觉多媒体会更有帮助。由于把注意力放在阅读和做笔记上,他们单独学习的效果似乎要比在群体中学习更好。

视觉/非言语学习者:通过图解、图片、表格、录像和其他图像导向的材料来学习的效果要好于通过印刷出的课本来学习的效果,并且喜欢独自学习。

听觉/言语学习者:使用听觉时能更好地接收信息,更习惯老师以小组讨论和演讲的方式进行授课。

触觉/运动学习者:需要获得“动手”的机会来进行学习,实验室课程是这类学习者消化学习内容的最佳途径,更习惯多讲事例、有更多课堂之外实践经验的老师。

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与学习技巧,能够更适应自己的学习习惯,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