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女子双打杀球落点高低效果分析,提高“杀球”的质量与效率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与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13.2016年羽毛球世界锦标赛、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等30场次女子双打比赛录像为研究资料,对后场杀球的不同落点高、低对进攻效率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1)羽毛球女子双打不同杀球角度的分布具有显著特征,后场杀球角度以膝关节至腰部位置中等高度落点最为频繁,频次占50%,其次是膝关节以下低落点杀球约为40%,腰部以上高落点杀球频次仅占10%左右;

2)不同杀球角度的得分率,存在一定差异,位于膝关节以下低落点杀球的得分率最高,达到14.50%。其次是腰部以上高落点杀球将近10%,膝关节至腰部位置中等高度杀球,只有5.97%;3)不同杀球角度的封网高度是落点高,封网率高;落点低,分封网率低的规律。建议:在女子双打进攻练习中要有针对性训练低落点杀球,提高在实战比赛中进攻的得分能力。

羽毛球女子双打杀球落点高低效果分析,提高“杀球”的质量与效率

从宏观的角度看羽毛球运动的比赛过程就是“进攻”和“防守”两股力量抗衡。有学者统计发现在男双比赛中决出胜负频数最高的拍数段落是在前4拍(发接发阶段),而女双则是6—12拍数段落(攻守阶段)。这是因为女性受先天力量薄弱的影响,后场进攻威胁明显不如男性,通常在女双比赛中需要连续多拍进攻后才能分出胜负,30多个回合对抗仍相持不下也是常见情况。

羽毛球女子双打杀球落点高低效果分析,提高“杀球”的质量与效率

因此科学地运用进攻战术对女双比赛胜负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忽略进攻方法的合理性,只是一味强调“进攻杀球”就可能演变成盲目杀球而欲速不达,造成了体能的浪费。关于女双进攻战术,有学者认为进攻运动员需要利用良好的过渡球技术,通过耐心调动对方,打乱防守位置,创造进攻机会,把握进攻时机,才能有较好的攻击效果。

还有人认为进攻时需要有明确的进攻战术目的,在后场进攻位置不好时不能盲目杀球,可通过灵活运用点杀、劈吊保持进攻运动员的主动性,也可以利用杀球作为“引线”,为前半场创造封网的机会。本文在前人研究杀球战术的基础上,对杀球落点的角度高低进行详细的定量分析,目的是对症下药,提高杀球的质量与效率。这对于完善羽毛球双打技战术专项理论建设和设计更有针对性的训练手段,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羽毛球女子双打杀球落点高低效果分析,提高“杀球”的质量与效率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3—2016年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等30场次女子双打比赛录像为研究资料,具体观摩比赛如表1所示。

羽毛球女子双打杀球落点高低效果分析,提高“杀球”的质量与效率

表1 本研究观摩的30场比赛录像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对国内外有关羽毛球运动的书籍和有关科研论文加以阅读、整理、归纳、比较分析;同时通过中国期刊网检索2000年以来有关羽毛球双打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而了解世界羽毛球双打技战术发展,并加以整理归类各项技术,为本文研究羽毛球女双技战术提供理论依据。

1.2.2录像解析法

本研究选取女双比赛30场录像,首先使用CorelVideoStudioProX4视频软件进行比赛视频的剪辑分析,然后采用中国羽毛球队专家组共同研制的数据统计方法及表格进行原始数据的收集。

羽毛球女子双打杀球落点高低效果分析,提高“杀球”的质量与效率

1.2.3数理统计法

完成了最初的数据收集后,对所选的30场羽毛球比赛的数据先用Excel表格将数据分类整理和分析,对世界高水平女双羽毛球运动员在后场杀球落点的角度进行比较和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双打进攻战术的综述研究

力量大,球速快,落地时间短是羽毛球杀球的技术特点,是最有威胁的进攻手段之一,在双打比赛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林造成研究认为:在女双比赛中,杀球是所有进攻技术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技术。林造成根据杀球的飞行线路来归类,常用的进攻战术有:攻小对角(小交)战术、攻中路战术、攻大对角战术、边攻边、中攻中战术、一人攻直线一人攻对角战术。

羽毛球女子双打杀球落点高低效果分析,提高“杀球”的质量与效率

闻杨维认为:杀球的线路要根据对手的防守习惯寻找漏洞。例如观察防守运动员的握拍习惯,如果对手常用反手握拍防守,那么就可以多攻击正手。反之对手如果常用正手握拍,那么就可以多攻击反手。此外,还可以通过观察对手防守站位的漏洞寻找进攻的突破口。平行站位是羽毛球双打防守中最常见的站位,如果对手双方的防守位置都比较靠边线,那么场地中间的漏洞会比较大,可以选择攻击两人防守间的结合部。相反,如果对手双方的防守位置都比较靠近中线,那么场地的边线区域就有较大空荡位置,这时可以试着攻球场边线位置。

羽毛球女子双打杀球落点高低效果分析,提高“杀球”的质量与效率

2.2杀球落点角度的高低变化

通过长期对女双比赛的观察分析发现运动员在后场杀球落点角度高低不同将影响进攻的效果。根据进攻运动员在后场杀球后,防守方击球点离地面的高度不同,把杀球落点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作为统计。杀球落点在运动员腰部以上击球为高落点杀球,在膝盖至腰部位置击球为中等高度落点杀球,在膝盖或以下位置击球的为低落点杀球。

羽毛球女子双打杀球落点高低效果分析,提高“杀球”的质量与效率

2.2.1不同杀球角度的分布

根据分析,女双运动员在后场杀球角度以膝关节至腰部位置中等高度落点最为频繁,概率近50%。接下来是膝关节以下低落点杀球约为40%,腰部以上高落点杀球概率只有10%左右。中等高度杀球的使用率最高是因为技术难度比较低,球的飞行角度不大,不容易打下网或者打出,对控球技术要求不高。膝关节以下低落点杀球对运动员控球就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如果进攻运动员击球时的身体位置不好,或者击球点低,球就容易下网造成失误。

羽毛球女子双打杀球落点高低效果分析,提高“杀球”的质量与效率

但由于低落点杀球的飞行角度比较大,优势也比较明显,不容易被防守方反击,所以低落点杀球在女双比赛中是一种常用的进攻手段。腰部以上高落点杀球的使用率最低,其原因是对运动员的控球能力要求高。杀球力量大飞行速度快,把球打在防守方腰部以上位置只要稍微力量没有控制好就很容易把球打出后场底线。可见女双运动员在比赛中多数情况下会选择保守不容易失误的杀球角度。

羽毛球女子双打杀球落点高低效果分析,提高“杀球”的质量与效率

2.2.2不同杀球角度的得分率

得分率是指女双运动员在后场杀球后得分的概率。通过对比高、中、低三种不同角度杀球的得分率,期望能为女双运动员在比赛中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进攻战术。从得分率数据可看出位于膝关节以下低落点杀球的得分率最高,达到14.50%。其次是腰部以上高落点杀球将近10%,最后才是膝盖至腰部位置中等高度杀球,只有5.97%。通过数据分析,膝关节至腰部位置中等高度杀球在比赛中虽然使用频次最高,但得分率却是最低,这说明中等高度杀球对于防守方来说威胁性并不大;从分析中可以看出,高落点杀球具有一定的威胁性,但也容易失误,得分率也不是最高的;膝关节以下低落点杀球得分率是最高的,原因是低落点杀球球速快,落地时间短,防守的难度比较大。

羽毛球女子双打杀球落点高低效果分析,提高“杀球”的质量与效率

但前提条件是进攻一方要有较快的步法移动速度,抢到高的击球点,否则杀球拍面往下压太多就容易下网失误。可见高水平女双运动员在练习杀球进攻时,应有针对性多练习技术难度大、风险较高的低落点和高落点杀球,以提高在比赛中后场杀球的有效性。

羽毛球女子双打杀球落点高低效果分析,提高“杀球”的质量与效率

2.2.3不 同杀球角度的封网率

封网率是指女双运动员在后场杀球后为同伴创造封网机会的概率,这是判断杀球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因为女子杀球的球速和力量远远不及男子运动员,所以只能通过杀球打乱对方防守阵势并从中获得封网机会。把高、中、低三种不同角度杀球所获得的封网的概率进行了对比。通过观察数据的趋势发现,落点高,封网率高;落点低,封网率低的规律。创造封网率最高的是腰部以上高落点杀球,达到了20%;膝关节至腰部中等高度位置杀球,约有17%;膝关节以下低落点杀球在创造封网机会方面最差,只有13.68%。高落点杀球的位置是落在腰以上,这对于防守一方来说是一个打防守反击的好机会,但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掉入进攻方的陷阱。

羽毛球女子双打杀球落点高低效果分析,提高“杀球”的质量与效率

因为杀球的落点高,防守方不好使用挑球技术,容易本能地把球反抽过去。但如果反抽过去的球不够快或没有打在空挡位置上,就很容易被对方封网。因此,高落点杀球能有更多的封网机会,而低落点杀球的封网率较低,是因为球离地面更接近,防守运动员已经比较被动,通常回球都会使用较保守挑高球技术,否者就很容易打下网。挑高球一般是又高又远,快接近场地底线才开始下降,所以就能飞行通过前面封网的运动员。

2.2.4不同杀球角度的被反击率

被反击率是指女双运动员在后场杀球后,由于杀球线路选择不恰当被对方防守反击的概率。研究被反击率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运动员在比赛中盲目进攻,浪费进攻机会还被对手反击。从不同杀球角度的被反击率看,被反击概率顺序是:最高的是落在腰以上的高落点杀球,达到32.5%;其次是中等高度杀球18%;再次是膝盖以下低落点杀球,只有不到10%的杀球被对手成功反击。由于高落点杀球跟球网的高度接近,一旦防守方把握到防反机会,可以快速反抽把球打在进攻方的空挡位置上,或者是两人的中间位置,这样进攻方就无法继续保持进攻,只能使用过渡球或者只能起高远球让对手进攻。

羽毛球女子双打杀球落点高低效果分析,提高“杀球”的质量与效率

接低落点杀球是在膝关节以下的位置,证明防守方的击球点已经比较被动,也只能以应付的形式回球,很难再回击带有威胁性的球。通过对比,可以知道封网率和被反击率趋势相似,这证明高落点杀球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有效地为进攻方创造封网机会,但同时也存在较大的被反击风险。低落点杀球的封网率最低,被反击率也是最低。建议在女双比赛中遇到攻防回合多,久攻不下的情况可以尝试高落点杀球以创造封网机会争取在网前解决比赛。

羽毛球女子双打杀球落点高低效果分析,提高“杀球”的质量与效率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羽毛球女子双打运动员在比赛中后场杀球角度以膝关节至腰部位置中等高度落点最为频繁。

3.1.2膝关节以下低落点杀球得分率最高,膝关节至腰部位置中等高度杀球得分率最低。

3.1.3创造封网率最高的是腰部以上高落点杀球,最低的是膝关节以下低落点杀球。

3.1.4被反击概率最高的是落在腰以上的高落点杀球,被反击率最低的是膝关节以下低落点杀球。

3.2建议

3.2.1女双运动员在练习杀球进攻时应有针对性多练习技术难度大风险较高的低落点和高落点杀球,以提高在比赛中后场杀球的有效性。

3.2.2建议在女双比赛中遇到攻防回合多,久攻不下的情况,可以尝试高落点杀球以创造封网机会争取在网前解决比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