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日日談 第42期

《論語》日日談第42期

本章為《論語》:公冶長篇第十六章

【原文】

子謂子產①:“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註釋】

①子產:姓公孫,名僑,字子產,鄭國大夫。做過正卿,是鄭穆公的孫子,為春秋時鄭國的賢相。

【翻譯】

孔子評論子產說:“他有四個方面符合君子的標準:他待人處世很謙恭,侍奉國君很負責認真,養護百姓有恩惠,役使百姓合乎情理。”

【感悟】

領導者的四大美德

成為一個好領導者,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加強自身修養,注意自己的言行。對於自己的上級要足夠的恭敬,也不能唯我獨尊,唯命順從。對於下屬要時刻關心,使他們能看到希望,得到好處,不能老子天下第一,高高在上。頒佈的命令要符合實際,不能閉門造車,要多瞭解意見。

孔子對子產的評價很高,在他看來,子產身居高位,上對君主恭敬有禮,下對黎民惠澤萬千,是個很有君子之德的政治家,並將其美德總結為行已恭、事上敬、予民惠、使民義等四項。注意,這裡的君子是指有地位的執政者。君子四德,是儒家對領導者提出的要求。首先,作為一個領導者,應該儘量培養出自己特有的人格魅力,即“行己恭”。這是對自身操行的要求,是一種自我修養的方式。也就是說,作為領導者而言,應當時刻注意好自己的言行,給自己的下屬做好榜樣。正所謂“己不正,焉能正人”?做領導的若是整天無所事事,或是橫行鄉里,那他的屬下肯定也會上行下效。另外,領導者的人格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一個團隊。對於一個人才而言,若是他覺得這個領導值得追隨,即便眼前的情況非常艱苦他也不會洩氣。但是,若是他對領導失望透頂的話,就會另謀高就。我們都知道,失去人才的團隊是沒有力量的。

其次,對於大多數領導者而言,他們並不是高高在上的,自己也是有上司的。此時,作為中高層領導者,你當如何應對上級呢?對此,孔子給了我們一個不錯的建議,“事上敬”。也就是說,在對待上級時,應當表現出足夠的恭敬。當然了,這並是說對於上級領導的一切言論都得唯命是聽,對於一些正確的觀點我們應當擁護它,而對於那些不正確的,我們應當委婉地向上級提出來,切不可當面頂撞。若是上面的領導能納人言,當然是好事,可萬一是個小雞肚腸之人,恐怕你以後的日子就不好過了。因此,“事上敬”可以幫助大家處理好自身與上級的關係,也是為人處世的小竅門。

接下來就是“予民惠”了。對於一名優秀的領導者而言,應當時時以人為本,應該讓治下民眾和下屬都得到恩惠。劉備織蓆販履出身,之所以能夠成為三分天下的主角之一,就在於他能夠做到“惠民”,凡是劉備做過地方官的州郡,黎民百姓都真切地享受到安定幸福的生活。所以,當劉備遭難時,大多數民眾都不離不棄。也正是在他們的支持下,劉備才成就大業。

最後,領導者還應有“使民義”的素養。其實,這和孔子此前提到的“使民以時”的意思非常相近。好的領導都懂得合理調用下屬的意義,若是隻知道用強,採取一些不合理的手段,迫使下屬做些自己不情願或是超過他們能力限度的事情,這都是些不明智的選擇,並非優秀領導者的所作所為。

子產就有著這幾項素質,上能輔佐君主,下能庇佑子民,力保鄭國在晉國和楚國兩個大國之間不失,不負德才兼備之名臣的盛名。難怪孔子會對其如此推崇,倘若天下都由這種賢人治理,何愁不能長治久安。

孔子對執政者提出的四點要求,可謂非常全面。‘’己也恭,事上敬,予民惠,使名義‘’其實也告訴我們所有人做人做事的方法。我認為一個人能做好這四點,沒有做不好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