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從這幾方面開始,爸媽也能做好老師!

送孩子去早教班已經是很多家長的選擇,甚至是認為外國連鎖的好、有外教的更好,高價的更更好。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啊大家都理解。這裡就是提醒大家,上早加班一定要考察一下,不要盲目,適合的才是好的。也不要依賴早教班,家庭教育才是讓孩子快速成長的環境。今天,我們一起看看家庭中從哪些方面進行早期教育。

早教從這幾方面開始,爸媽也能做好老師!

一、語言教育:寶寶需要學習語言

新生兒到這個世界上,最迫切的就是學習語言,當父母抱著他對他說話時,其實就是在教寶寶語言,對大部分孩子來說,學習母語並不是什麼問題。6週歲不到的孩子就要能運動母語應對生活中碰到的各種狀況。除了母語,孩子還應該學一門外語,首選就是英語,一個人的視野可以因為語言而提高一個上限。而且,語言越早學習,效果越好,對幼兒來講,學習語言是一個遊戲而不是一門功課。


二、知識教育:教孩子認識生活環境

孩子對所有接觸的、新的人、事、物都好奇。一開始,孩子只能區這個人是爸爸、這個人是媽媽、這個人是爺爺、那個人是叔叔;這個是桌子、這個是椅子、這個是床、這個是汽車、這個是火車……隨著孩子逐漸長大,認識的環境更加多,比如每天陪我比較多時間的是媽媽,爸爸早上就出門,晚上才出現,偶爾會見到一些叔叔阿姨。孩子的好奇心很快膨脹,還沒認識學校、家庭可能就要認識星星、月亮、宇宙了,還會好奇森林裡的老虎、猴子等等。孩子對環境的認識越多,他越有自信,因此,家長有幫助寶寶有選擇的觀察和認識生活環境,鼓勵孩子通過閱讀了解世界,讓孩子進入成人世界時能更加自信。

早教從這幾方面開始,爸媽也能做好老師!

三、創意教育:發展孩子的想象世界

小孩子自己玩玩具不寂寞,還會和玩具“對話”,因為在寶寶眼裡,玩具時有生命的,是他的朋友,跟自己一樣會哭、會餓、會冷、會笑。當孩子看童話故事或者聽爸爸媽媽講故事時,他們非常投入,把自己當成了故事裡的人,對他們來說,童話故事是真實的故事,不是幻想。孩子的幻想不是逃避現實,在幻想裡面,孩子能學習語言、認識環境、學習做人做事。因此,父母需要鼓勵和刺激孩子幻想,多給孩子讀童話故事,豐富孩子的幻想世界,長大後,孩子的創意將更加豐富。

早教從這幾方面開始,爸媽也能做好老師!

四、品格教育:讓孩子學習做事

做人就要懂得和他人相處、和自己相處、和環境相處;做事情就要知道怎麼做才能達到目標。當人懂得做人做事時,他是快樂的,相反,不懂得做人做事,他會變得難過,連他人也難過。父母應該幫助孩子、教導孩子學習做人做事,讓孩子不會因為這個問題而困擾自己。

五、氣質教育:培養孩子的幽默感

幽默感能使人的心情恢復寧靜,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別人都是一道潤滑劑,平撫自己的情緒,滋潤人與人的關係。那麼怎麼讓孩子有幽默感的氣質呢?得從小訓練,從小事訓練,讓幽默感成為孩子的生活習慣,內化成孩子的氣質。孩子形成自己的氣質,有自己的人生態度後,將一直延續下去,很難改變。

早教從這幾方面開始,爸媽也能做好老師!

六、思想教育:培養孩子的智慧

智慧就是要能創造新的東西、新的觀點,和語言能力一樣,越早訓練孩子的智慧越好。父母應該引導孩子觀察事物、做出和別人不同的發現,鼓勵孩子推翻他人或自己的想法,從新的角度看待事物。當孩子有一個小小的發現、小小的發明時及時給予鼓勵,讓孩子有繼續探索的動力。

七、生涯教育:讓孩子認識人生

人都要能獨立成說,讓孩子認識人生可以從講故事、看卡通、看電視劇、連環漫畫開始,讓孩子從中找到自己認同和想要模仿的對象,體驗想要的生活。父母有責任告訴孩子,人生有很多條路,每條路都有精彩動人之處,要努力自己的選擇也要尊重別人的選擇,有一個廣泛的胸襟。

早教從這幾方面開始,爸媽也能做好老師!

學校能教孩子各種知識,而家庭教育是教孩子認識自己認識生活,決定孩子的性格和眼界,誰是基礎教育想必您一定看出來了。我也時而迷惑,想讓孩子認更多的字,孩子認識了數字就想教他加減法,甚至整理出加減法口訣。一次和幼兒園的園長的對話把我瞬間敲醒,她告訴我,幼兒園階段主要是教給小朋友一些規則、糾正他不好的習慣和小毛病,幼兒園教的文化知識是根據小朋友不同年齡段的接受能力而定的,完全不用擔心學習的問題。家長更應該關注的是孩子的心理和行為習慣,培養孩子好的性格好的品德。

早教從這幾方面開始,爸媽也能做好老師!

舉個例子,比如孩子上中學了,稍有不滿意,就會對父母大喊大叫,甚至大打出手。青春期的孩子你怎麼教?說的多了嫌你煩,叛逆的離家出走了。孩子之所以會這樣不孝,那是在他的小時候父母沒有教育,教他什麼?教他有話好好說,告訴他好生活是雙手勞動創造的,想要改變現狀,只能靠雙手去創造,大喊大叫不能有任何效果。教他打人是不對的,打父母更是不允許的。幼兒園階段,孩子的性格脾氣慢慢形成了,家長千萬別錯過這段時期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