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均得分創生涯新低,昔日的“白魔獸”格里芬為何如此低迷?

記憶中空間型大前鋒這種類型的四號位應該可以追溯到諾維斯基,十幾年前就場均投出4.9次三分的他就像是那個時代的另類,而直到如今聯盟在真正意識到空間型大前鋒的好處。無數內線被迫轉型,沒有三分能力的球員難以在聯盟中站穩腳跟,突破能力強如字母哥在此前都因為沒有三分能力而被詬病。

場均得分創生涯新低,昔日的“白魔獸”格里芬為何如此低迷?

而早在兩個賽季之前,本是四號位上最強球員之一的格里芬也預見了潮流的走向,那時候他就場均投出5.6個三分。即便是阿爾德里奇這種被笑稱為跳投型內線的中鋒,直到如今還沒有穩健的三分能力,但號稱是“白魔獸”的格里芬卻已經是遠投最厲害的內線球員之一了。

從飛天遁地到三分養生,格里芬的改變一度讓全聯盟刮目相看,可這也是傷病帶來的被迫之舉。多年來他的傷病歷史就不再詳談,但幾乎是每隔一段時間他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傷病,季後賽因傷缺陣更是見怪不怪。

賽季至今球隊的30場比賽中他的出勤次數只有15次,而個人的場均得分也來到了職業生涯的新低,場均只有16.3分根本無法讓人聯想到他昔日聯盟第一大前的樣子。雖說他卻是有著傷病的困擾,但這樣的數據也讓人難以接受,活塞也從預期中的季後賽行列掉到了東部第11位。除去傷病之外,又是哪些因素影響著“白魔獸”從而令他的狀態如此低迷呢?

場均得分創生涯新低,昔日的“白魔獸”格里芬為何如此低迷?

爆發力彈跳力衰退,內線技術不算精通

上賽季對陣雄鹿的季後賽前,格里芬的膝蓋就戴上了厚重的護具,而四月份最後的幾天時間裡他就接受了左膝蓋關節部位的手術。雖然他只有30歲,但他的身上卻佈滿了傷痕。即便這些傷病都不足以影響他一整個賽季時間,可是長年累月的積累卻會無時無刻影響著他的身體。

曾經他傲人的彈跳力和爆發力如今也不再是優勢了,搭檔保羅的那幾個賽季裡,他的賽季扣籃次數都是200次以上,上賽季一共卻只是投籃數十次。對於一個內線來說,爆發力和彈跳力的衰退幾乎是致命的,幸運的是格里芬及時改變了打法,因此也能在上賽季得到職業生涯的場均最高得分。

只可惜他也沒辦法就此從一個內線變成一個外線,不管他場均投多少次三分,也不管他運球有多麼犀利,說到底他還是需要具備一點內線的能力。遺憾的是,格里芬欠缺的就是內線的技巧,這也是導致他本賽季狀態低迷的主要成因。

場均得分創生涯新低,昔日的“白魔獸”格里芬為何如此低迷?

搭檔保羅的最後一個賽季,格里芬的內線命中率就從65.3%下滑到57.7%而往後的兩年裡這項數據分別是55.8%和58.3%。直到這個賽季,他的內線命中率只有50%,打法靠外的同時他在內線的命中率也越來越低。由於格里芬的職業生涯大部分時間都有著超強控衛在身旁,他不需要過多的持球進攻,簡單切入內線就能得到一次空接機會。

那時候的他在內線可謂是予取予求,強大的彈跳力彌補了臂展的缺陷,而保羅拋出的球也是恰到好處。到了快船最後一年和活塞這裡,他沒有了強力後衛作為搭檔,他的轉型也是在這時候開始的。也就是格里芬自己本身就具備很好的運球能力,要不然他的轉型也沒有那麼快速,但他的內線能力還是不可避免地下滑了。

場均得分創生涯新低,昔日的“白魔獸”格里芬為何如此低迷?

雖然他重達113公斤的體重也能讓他在低位背打許多球員,憑藉力量上的優勢能將防守人輾壓到籃下,上賽季還能場均拿到7.3次罰球。但他在籃下的終結手感卻實在不怎麼樣,除去扣籃這種命中率極高的方式之外,他的勾手和拋投都沒有多少技巧性可言。而實際上他更多時候還是喜歡面筐進攻,上賽季他就是聯盟中最會利用擋拆掩護的大個子球員,而面筐進攻所要求的就是速度還有爆發力。

現在的他沒辦法在一次擋拆之後就突破到內線,因為他根本沒辦法甩開防守人 的腳步,即便到了內線也會因為技巧的不精通而錯失得分機會。他的內線命中率成為了最好的證據,他不同於鄧肯這種能夠依靠基本功取勝的四號位,出道至今他太過於依賴自己的身體素質,直到身體能力變弱也就沒辦法再去磨練自己的內線技巧了。

場均得分創生涯新低,昔日的“白魔獸”格里芬為何如此低迷?

轉型仍未結束,會投三分還不足夠

再次回到格里芬的轉型過程,不管是裡弗斯還是凱西,他們都看見了格里芬有待開發的組織能力。從快船時期就開始鋪墊,來到活塞之後的兩個賽季,他場均分別能夠得到6.2次助攻和5.4次助攻。這樣的助攻次數在後衛當中都算是不錯,而對一個四號位來說,他已然是聯盟中組織能力最強的內線之一。

大部分時間裡活塞的進攻都是圍繞著他來開展,他會在弧頂位置做軸從而拉開隊友空間,而弧頂位置也是他本人最喜歡的三分出手區域,兩者疊加後他的組織串聯就更有效果了。只是這個賽季他的場均助攻數下降到了3.3次,比起生涯場均助攻次數還要低,這是由於活塞隊的陣容發生了變化,也表明了他的轉型之路其實還應該繼續前進。

場均得分創生涯新低,昔日的“白魔獸”格里芬為何如此低迷?

格里芬本賽季個人數據統計

內線球員轉型組織手會有許多限制,他們的優勢在於可以擁有開闊的傳球視野,但缺點在於沒辦法將球傳到每一個隊友手上。後衛的組織串聯都是通過自身的跑動來為隊友創造空間,但內線的組織串聯則是需要隊友先跑出位置之後才能將球場傳出,也就是說格里芬沒辦法真正成為一個太好的組織手。

場均得分創生涯新低,昔日的“白魔獸”格里芬為何如此低迷?

低迷的三分命中率

而且他的組織能力也會隨著三分能力的下降而下降,正如他這個賽季的三分球命中率跌至25.3%一樣,他的場均助攻數也正是因此而下滑。這是一件互相關聯的事情,如果說格里芬的三分球命中率還是一直保持著這麼低的水平,那麼隊友就很難跑出空位,球隊戰術中以他為軸的策略就會不攻自破了。從而這也說明了只有三分球能力對他來說是不太足夠的,畢竟賽季至今他場均出手5.9次三分,這已經佔到了總出手次數的42.4%,他似乎有點過於痴迷三分球出手了

除去在三分線外做軸調動隊友之外,格里芬應該要有更多的選擇,這也能讓球隊的戰術變得更多樣化。組織串聯並非他一定要做到的事情,他也能像是以往一樣給隊友掩護,就像是當年和保羅之間的配合一樣。現在的他似乎已經沒有了當初的無球空切能力,只會利用三分球和持球攻來發起攻擊,一些更加高效的進攻方式都早早捨棄了。

場均得分創生涯新低,昔日的“白魔獸”格里芬為何如此低迷?

場均失誤統計

雖說他的運球能力確實在內線中是排名前列的,可他的護球能力卻不算太好,場均也會出現2.38次失誤。他的組織串聯應該作為自己其中一項突出的能力,而非他能力的全部,忘記自己以往最出色的本領也導致格里芬現在的低迷。增加無球跑動從而為隊友創造機會也可以為球隊貢獻一份力,在轉型的過程中他卻逐漸陷入了一定要持球攻的誤區當中。

場均得分創生涯新低,昔日的“白魔獸”格里芬為何如此低迷?

加強背身進攻,減少突破保證健康

觀察到目前格里芬的膝蓋狀態,他的轉型方向也應該做出一定的調整,三分固然是一部分,但內線的得分也不能忽略掉。結合上述說到的組織問題還有內線技巧的問題,他應該著重的方面就是背身進攻,只要提升了背身進攻的技巧就能一次性解決掉兩個毛病。

首先背身進攻能夠提升他在內線的得分效率,畢竟他也算是一個重型大前鋒,就算臂展較短也沒多少影響。而當他擁有了這種背身進攻能力後,那麼他在組織端的區域也能發展到低位,不只是在三分線外的弧頂發起進攻。低位的背身也能給隊友創造更多的跑動空間,還不會堵住中間的空切路線,這簡直就是一舉多得的好方法。只是說易行難,背身進攻的能力也不是這麼容易開發出來的,他還需要仔細規劃日後的轉型方向。

與之相對應的是他的突破能力還有健康問題,倘若格里芬還是堅持現在的持球面筐突破打法,那麼他的膝蓋很可能會遭遇下一次的傷病。新秀賽季就賽季報銷的他很難在30歲的年紀再一次接受手術,這是為了延長他職業生涯的時間而考慮。他這個賽季的突破能力已經有了肉眼可見的下滑,而且他在突破過程中也沒辦法做到突破分球,這是他組織能力的缺陷所在。那麼既然突破已經成為了一種沒有多少作用的能力,他這麼一個大前鋒球員,又何須在意持球突破這一點呢?

倘若他能夠減少持球而專注於內線的小範圍進攻,那麼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他的傷病風險。

場均得分創生涯新低,昔日的“白魔獸”格里芬為何如此低迷?

寫在最後:

不要小看這三十場比賽的下滑,活塞隊很可能會因為格里芬的緣故而無法進入季後賽,作為球隊薪資最高的核心球員,他需要及時找回狀態來帶領球隊。他也算是從舊時代來到新時代的內線球員,能夠經歷小球時代而主動改變著實讓人敬佩,但他的轉型之路遠沒有這麼輕易。希望格里芬能夠早日完全恢復健康,那麼到時我們也能看見他別樣的風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