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國之肺腑”的北魏六鎮為何會爆發起義?

被譽為“國之肺腑”的北魏六鎮為何會爆發起義?

  • 題/反對漢化成了“國之肺腑”的北魏六鎮爆發起義之導火索
  • 文/金色明月;一位熱愛歷史的,喜歡寫點東西的小人物。
  • 盜用警告/本號已與“維權騎士”簽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文章摘要:

北魏在北方邊境地區設置的軍鎮體系是拓跋鮮卑與北方少數民族政權之間的藩籬,在北魏北界防禦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後來的北魏六鎮起義直接導致了北魏政權的瓦解。

被譽為“國之肺腑”的北魏六鎮為何會爆發起義?

(北魏勢力圖)

軍鎮體系是一種以軍事統治形式代替地方行政管理形式的制度,萌芽於三國時期,在十六國時期,我國北方地區各割據政權普遍實施了軍鎮制度。北魏繼承並逐漸完善了軍鎮制度,形成了以北方六鎮為基礎的北魏軍鎮防禦體系。

北魏六鎮

北魏在明元帝泰常八年(423年)開始沿著長城設置軍鎮,其中以北方六鎮最為完善。

據學界考究,北魏六鎮自西向東大致為沃野鎮(在今內蒙古五原縣一帶)、懷朔鎮(在今內蒙古固陽縣一帶)、武川鎮(在今內蒙古武川一帶)、撫冥鎮(在今內蒙古四王子旗)、柔玄鎮(在今內蒙古興和縣)、懷荒鎮(在今河北省張北縣)。

523年,懷荒鎮民要求開倉賑災,遭到守將於景的拒絕,鎮民發生騷亂,於景被殺,這一事件成為了六鎮起義的導火索。同年,沃野鎮爆發起義,揭開了北魏六鎮起義的序幕,其他五鎮紛紛響應,起義成燎原之勢。

525年,柔然出兵協助北魏鎮壓起義,六鎮起義失敗。北魏在鎮壓六鎮起義後,廢棄了北方六鎮,但是六鎮民眾的起義一直堅持到529年在爾朱榮的鎮壓下才宣告結束。

六鎮起義敲響了北魏滅亡的鐘聲。

被譽為“國之肺腑”的北魏六鎮為何會爆發起義?

(北魏北方六鎮分佈圖)

北魏六鎮地位的變化

拓跋鮮卑建立北魏後,先後打敗高車、庫莫奚等部,北方出現了“諸部皆服從,獨柔然不事魏”的局面,形成了柔然與北魏對峙的局面。雙方時不時都在邊境地區發生“走火”事件,北魏不得不將防衛的重點放在北方。

在這種情況下,北魏北方地區的六大軍鎮就具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被譽為“國之肺腑”,軍鎮守將地位崇高,“配以高門子弟,以死防遏。”這些貴族子弟通過鎮守北方,往往得到更多的升遷機會,“欣慕為之”。

被譽為“國之肺腑”的北魏六鎮為何會爆發起義?

(北魏、柔然南北對峙圖)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柔然發生內亂,原屬柔然的敕勒副伏羅部阿伏至羅與其弟窮奇率10餘萬部眾脫離柔然的統治,建立高車政權,並切斷了柔然與西域的聯繫,柔然戰略重心向西轉移,北魏的北方防務壓力頓減。

北魏遷都洛陽後,南方成為了北魏外交的中心,在雙重作用下,北方六鎮失去了原有的“至高無上”的戰略地位。政府不再對六鎮“高看一眼”,同時由於兵源緊張,六鎮成為了囚徒發配流放之地,鎮民也被內地百姓視為地位低賤的“北人”。

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下詔:

“諸州鎮軍貫,元非卯配者,悉免為民,鎮改為州,依舊立稱。”

這意味著北方六鎮鎮民開始轉化為“府民”,原有的軍籍、軍戶身份被徹底免除,地位進一步降低了,也徹底改變了六鎮內部原有的治理機制,引發了北方六鎮的強烈不滿,六鎮與中央的關係開始惡化,最終導致了六鎮起義,北地動亂。

被譽為“國之肺腑”的北魏六鎮為何會爆發起義?

(北魏末年各民族人民起義圖)

民生問題日益嚴重

縱觀魏晉南北朝,流民問題一直都是政府民生問題中的難題。北魏時期,天災人禍接連不斷,嚴重影響了糧食的供應,流民問題日益嚴重。北魏前期,朝廷的決策對於北方六鎮地區具有明顯的“厚愛性”,中央政府優先保障北方六鎮的糧食供應,六鎮地區自是“天下太平”。

被譽為“國之肺腑”的北魏六鎮為何會爆發起義?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北魏前期,朝廷為北方六鎮地區提供充裕的糧食供應是應對柔然威脅的要務,但是隨著六鎮地位的下降和內地頻繁發生的旱災,朝廷已無力顧及北方。此外,孝文帝遷都以後,開發南方的國家戰略逐步取代先前的向北防禦政策,國家財力開始向中原地區傾斜,北方六鎮開始了“自食其力”階段。

北方六鎮雖然也實行均田制,但是田地多由貴族和高級將領掌控,土地收益也大多進入了豪門貴族的口袋,百姓生活困苦。北魏後期,六鎮地區的經濟已經到了無法自給自足的地步,大量農戶破產,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是六鎮爆發大起義的原因。

被譽為“國之肺腑”的北魏六鎮為何會爆發起義?

(北魏遷都洛陽)

孝文帝漢化改革導致內部矛盾尖銳化

北魏前期,保持鮮卑舊俗和漢化兩種傾向在北魏政權內部並沒有多大的衝突。但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大張旗鼓地實行漢化改革,致使這兩種傾向性矛盾日益尖銳。

496年,孝文帝的太子拓跋詢:

“意每追樂北方”

發動叛亂,叛亂最終被鎮壓,太子被處死。但並不代表著矛盾的平息。

太子叛亂被鎮壓後不久,元思譽、元珍、陸睿等人再次起兵反對漢化改革:

“代鄉舊族,同惡者多。”

可見孝文帝的漢化改革並沒有順風順水,儘管叛亂最終被挫敗,但是在北方地區,依舊保留著濃厚的鮮卑傳統舊俗。

被譽為“國之肺腑”的北魏六鎮為何會爆發起義?

(北魏孝文帝雕像)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一場自上而下的漢化改革,改革並不是在全國範圍內全面鋪開的,也沒有得到全國權貴的一致支持,例如當時的北方六鎮地區就保留著濃厚的鮮卑舊俗,通行鮮卑語言,六鎮軍民具有明顯的鮮卑化傾向,與洛陽地區的漢化了的鮮卑貴族具有明顯的對峙心理。

洛陽地區的鮮卑貴族由於支持孝文帝改革,大都佔據了朝廷各大要職,他們是朝廷新貴,在朝中呼風呼雨,反倒是堅守鮮卑舊俗的六鎮官員由於地位下降,加之反對漢化,得不到朝廷的青睞,日益淡出權力的圈子,這種差別給曾經的“國之肺腑”以心理上的沉重打擊,“六鎮鮮卑”與“洛陽鮮卑”之間的矛盾開始日益激化。

被譽為“國之肺腑”的北魏六鎮為何會爆發起義?

(孝文帝陵)

導火索

北魏孝文帝改革對於促進民族融合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對此,我們要予以肯定。但是孝文帝通過行政手段強行推進漢化,必然會導致抵制和阻撓,六鎮起義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鮮卑貴族對於漢化改革的一種牴觸。

歷史發展是螺旋式上升的,六鎮起義只不過是民族融合過程中的一種曲折形態而已,最終還是會融化在民族融合的大浪潮中。



更多【不易君子】精彩內容請參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