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吃送穿送教育 貧困兒童的日子有盼頭了

送吃送穿送教育 貧困兒童的日子有盼頭了

成立於2014年的“愛之隊”,經常行走在濟南南部山區、章丘、長清等貧困村中

  迎春花開了,向著春日的暖陽,3月19日一早,濟南南山區高家莊村熱鬧非凡,“叔叔阿姨,你們來看我們了”“我們很想你們”……幾個6、7歲大的孩子簇擁著向村口奔去。原來,“愛之隊”志願者帶著口罩、麵包、牛奶、課本來到高家莊村,看望當地的貧困兒童。

  “愛之隊”成立於2014年,成員都是濟南公交二分公司五隊的工作人員。六年來,“愛之隊”行走在濟南貧困村中,與來自長清、章丘、南山、歷城等區的貧困兒童結下深厚友誼。“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採取一系列措施,精神物質兩手抓,讓貧困地區的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擁有出彩的人生機會。”“愛之隊”隊長趙雲龍說。

送吃送穿送教育 貧困兒童的日子有盼頭了

“愛之隊”志願者將貧困兒童接到家中過小年

  方明的故事:“將來要把‘遠方’的生活也帶回村裡”

  南山區高家莊村,土地總面積1600餘畝,其中耕地僅200餘畝,人均擁有耕地不到1畝。受地理條件等原因限制,村民現在仍以種植核桃、鮮桃、板栗等果樹為主導產業,主要是依靠青壯年外出打工增加收入,是名副其實的貧困村。

  10歲的方明(化名)就自來這裡。方明今年讀四年級,近幾年,姐姐生病、生活不能自理,媽媽沒有勞動能力,爸爸一個人撐起全家的重擔。由於家境貧寒,方明對學習並不積極,總想著幫家裡幹活出一把力,這讓高家莊村第一書記李進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你年齡還小,腦子也不差,咋就不好好學習?”

  “現在學習對你來說是最重要的,家裡有困難,大家一起幫你想辦法解決。”

  “你得好好學習,以後爸爸媽媽和姐姐才能過上好日子。”

  ……

  得知此情況,從2019年春節前開始,“愛之隊”志願者和李進就隔三差五跑到方明家裡“嘮叨”,給他送課本、送書包、送鉛筆盒,接他到城裡包水餃、學百科知識,一次次苦口婆心地交談,終於敲醒了方明:“學習是學生最重要的任務,志願者叔叔阿姨拿我當親人,我不能掉鏈子拖後腿。”

送吃送穿送教育 貧困兒童的日子有盼頭了

“愛之隊”志願者給高家莊村的孩子送來牛奶、麵包、口罩等物資

  生活壓力大就靠志願者幫一把,心理壓力大就多和志願者談談話,“眾人拾柴”下,方明對學習終於有了熱情,如今老師個個都誇他字寫得好,學習用心。2019年1月28日,方明跟著“愛之隊”進城過小年,回來時他說:“‘遠方’的生活很美好,我要好好學習,把這種生活帶回村裡,讓姐姐也體驗一把。”

  “堅持關注困境兒童,為其成才創造良好的條件是我們的目標。現在,國家城鎮化進程加快,一些農村的孩子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對這些留在農村的兒童,要加大對他們學習、健康、心理等支持和保護,給他們更多情感上的關心和關愛。”趙雲龍說。

  思琪的故事:愛說了愛笑了,學習成績提高了

  朱公泉村地處偏僻的大山深處,從村子到外部需要幾十裡的山路。村中的青壯年多出門打工,留在村中的多是婦孺老少,收入來源有限,生活貧困。

  與方明一樣,生活在章丘區朱公泉村的思琪(化名)家境也不富裕。爺爺雙腿殘疾、雙目失明,奶奶是聾啞人,媽媽也無勞動能力。一家的重擔全落在身體不太好的父親身上。

  四年前,因為家庭貧困,年幼的思琪面臨即將輟學的困境。得知這一情況,“愛之隊”趙雲龍、陳松等志願者決定募捐經費,提供書包、書本、鉛筆盒供思琪繼續上學。

  初嘗幫扶帶來的助力,思琪動力十足,將收到的書籍一遍遍瀏覽,每日堅持做學習計劃,與同學老師多交流學習上的問題。3月30日,思琪(化名)在電話中激動地向陳松報喜:“叔叔,我這次語文考了100分,數學也拿到了99分”。現在,在陳松和其他志願者的幫助下,思琪變得愛笑了,性格開朗了,學習成績也更好了。

送吃送穿送教育 貧困兒童的日子有盼頭了

“愛之隊”志願者走進車子峪村

  截至2019年底,“愛之隊”已有50名志願者,服務總時數近3000小時,人均服務時數近60小時。思琪的故事只是援助貧困兒童,幫助困難學生上學的一個縮影。自2016年5月開始,“愛之隊”多次來到朱公泉村,全覆蓋開展走訪幫扶,通過上門開展志願服務的方式,幫助村子建立圖書閱覽室,給孩子帶去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與像思琪一樣的貧困學生結下了深厚友誼。

  2018年9月,思琪特意和爸爸來到濟南公交集團,帶著一筐山雞蛋、一袋山核桃和一隻雞看望陳松和其他志願者。“這四年,她的變化太大了,我們的生活漸漸好了,日子也越過越有盼頭了……”思琪爸爸說。

  “愛之隊”的故事:為扶貧加一把力、添“一把火”

  “‘愛之隊’顧名思義,是用愛與關心建立起貧困兒童關愛服務網絡,為扶貧工作加一把力、添‘一把火’,為兒童的健康成長創造更好的條件,為他們的終生髮展創造良好開端。”趙雲龍說起當初成隊的故事,他依然十分感慨。

  趙明是濟南公交一名駕駛員,2014年5月,他與同事在外遊玩時,遇到一個正在撿廢品的貧困兒童。經交談得知,他就讀於歷城區錦繡川中心小學,成績優異,但家境貧寒,父母均喪失勞動能力,只能靠領低保和撿廢品度日。這讓趙明和同事的心裡很不是滋味。

  “小男孩非常刻苦好學,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仍然不放棄求知的慾望。我們都被他的故事深深感動了,‘愛之隊’因此應運而生。”趙雲龍說。

  自2014年起,“愛之隊”的身影活躍在濟南各個貧困村裡,章丘、長清、南山……處處有他們扶貧的足跡。“送吃送書送溫暖,除了捐助物資以外,我們還採取了建設圖書屋、安全課程進校園、帶孩子參觀大學等措施。關愛貧困兒童就要兜住保障底線,為他們提供更加多樣、便利的教育平臺;堅持保住基本,配齊設備、圖書、文體設施等,讓孩子們不

  僅學得好,還要住得好、吃得好、穿得好;繼續提高扶貧扶志質量,採取對口幫扶等形式帶動薄弱學校。”趙雲龍介紹,“‘愛之隊’走過六年,無數和思琪、方明一樣的貧困兒童受益於此,他們中的許多人將感受到的愛與溫暖接力傳遞。”

送吃送穿送教育 貧困兒童的日子有盼頭了

“愛之隊”走進貧困村,點對點進行幫扶

  目前,‘愛之隊’與柳埠鎮車子峪村村民結對幫扶、給朱公泉村貧困兒童建設了‘圖書屋’;為長清區萬德鎮東房小學送去愛心物資、給濟南市特殊教育學校送來‘安全教育課’……“下一步,我們計劃與南山區高家莊村合作成立一個‘愛心家教團’,將知識實打實帶入孩子的生活中,從‘根’上扶貧扶志。”志願者陳松說。(因涉及隱私,本文中困難家庭人員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