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MCN的故事 ,流量時代的陪葬品,內容時代的絆腳石


關於MCN的故事 ,流量時代的陪葬品,內容時代的絆腳石

2019年7、8月份的光景,遇到一位同行,

深入交流後,有兩個結論是這位同行篤信不疑的,

1、互聯網所有生意都是流量生意,

2、通過對流量生態的洞察找到優質的流量組合讓用戶買單,

這個流量組合裡包括電商流量、話題傳播流量、廣告聯盟流量、APP流量、MCN流量等……,

當時禾木策剛剛從2018年的創建MCN模塊的陰影中走脫出來,

一方面對於流量為王的時代式微境遇是深有感觸的,

當媒體無法劫持信息,

流量也隨之被撕扯的稀碎,

再想在商家與用戶之間充當流量的看門人的角色,

最直接的問題就是賺的錢沒辦法維持流量販賣服務的運營體系。

另一方面面對碎片化的流量體系,

只有用戶思維,

也就是找到企業和用戶之間共贏的交集才有機會保證企業擁有高質量的用戶溝通能力,

否則,假手於人和一箇中介角色,

這個中介都不可能把碎成渣渣的流量拼湊成企業的用戶資源,

這個不是能力問題,是環境使然,

用戶對信息的處理已經從原來的信息流進化成興趣流,

未來只會朝著情緒流進化,這個,絕不可逆,

這也是禾木策用了2018年一年的時間,摸索創建MCN模塊得來的教訓,


關於MCN的故事 ,流量時代的陪葬品,內容時代的絆腳石

抖音、快手在2017年的風生水起,

有兩家大背景大公司做的短視頻APP閃亮登場,

這兩家新晉的短視頻APP以“內容引進”“簽約MCN機構”的方式興風作浪,

一時間各式各樣的MCN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應運而生,

禾木策也有幸成為其中一員,

當時的政策就是由MCN機構提交賬號和相應審核視頻以及藝人信息,

審核通過後,確認收益等級,有300、1000、6000、10000等不同的等級,

禾木策前後簽約了20多位藝人,

圍繞著這些藝人,

禾木策提供賬號管理、內容審核、資源對接、平臺對接等等各種工作。

甚至還會參與到內容策劃和製作,為創作者提供素材、道具和技術支持。

而當時最煩人的就是你要對付一群以搬運為主的MCN機構,

這些機構通過最簡單最低的成本瓜分了這兩家短視頻APP的最多的項目資金,

而如禾木策這種踏踏實實的公司來說,也是一種災難。

這些劣質的MCN機構準確來說並不是在做MCN公司的事情,

而是在做水軍擅長的內容搬運的工作,

他們的方式並不複雜,

先到大學、辦公商務區、休閒場所等美女出現概率較高的地方,

以合作的方式獲取美女的信息,

然後用這些信息註冊賬號獲取資質,

一旦賬號評審權益結束,

美女可以得到幾百塊錢的獎勵,

接下來,這個美女的賬號就會被“灌進”大量的搬運視頻,

這些視頻只要系統不識別,

基本上都可以獲取收益,

每份收益都會分給美女一些,

不勞而獲對於很多人都是無法拒絕的,


關於MCN的故事 ,流量時代的陪葬品,內容時代的絆腳石


這個比例有多大,

我們提交審核的賬號是17個,

過了17個,

另外一個MCN機構的負責人,

提交審核的賬號是200多個,

過了2個,

而這個對比,

已經是在兩家短視頻APP運營到2018年10月份的時候發生的啦,

沒錯,就是離著兩家宣告項目失敗僅僅相差1個月,

也就是說,等這些短視頻APP察覺問題時,

整個項目也被這些以搬運為主的MCN機構給“掏空”了。


關於MCN的故事 ,流量時代的陪葬品,內容時代的絆腳石


這是一個螞蟻搬家的故事,

故事裡不只有螞蟻,還有為螞蟻提供幫助的受益人,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們被侵權,卻投訴無門,

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我們的原創,不被推薦,

而被搬運到另外的賬號上,就點贊過萬,收益過千,

這算不算底層互害?

而這樣的MCN機構到現在依然存在,

他們是賺錢的,但也是這類MCN機構加速了MCN類型企業的滅亡,


關於MCN的故事 ,流量時代的陪葬品,內容時代的絆腳石


當然MCN公司本身的商業模式也有問題,

作為平臺和網紅之間的中介是沒有話語權的,

大網紅,平臺可以自己簽約,自己培養,自己維護,自己賺錢,

小網紅,平臺看不上,甩給MCN,

就如前文提到的,

禾木策要全方位的服務才有可能讓這些小網紅有所作為,

這個過程中需要高質量的運營,這是需要錢的,

而小網紅一旦有了名氣,有了自己的影響力,

與平臺直接合作就成為了首選。


關於MCN的故事 ,流量時代的陪葬品,內容時代的絆腳石

隨著技術的進步,

MCN能做的事基本都被更高效的AI技術和平臺大數據的積累來完成了,

MCN機構更加成為無用之人,

當然,我們現在還是看到很多MCN機構活著,

那麼,也就只能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來形容部分MCN機構的運營者。

經過內容搬運攫取到第一桶金之後,

這些MCN機構被平臺的監管技術殺的片甲不留,

但是這些弄虛作假的MCN機構很快著了新的方向,

1、淘寶客,只要賬號不封,掛上鏈接就賣貨,

2、當銷售,賬號千千萬,貨品千千萬,對接匹配就是錢,

幫著網紅、賬號找客戶成了主營業務,

雖然有星圖、新榜、微播易這樣的短視頻接單平臺,

但是很多企業還是習慣商務而拒絕技術,

他們喜歡被銷售圍著吹捧的感覺,

卻對半個小時就能看明白的訂單問卷提不起半點興趣,

要知道,這些投放自己做,節省10-25%的費用,

實在想不出,那些企業養市場部是用來幹嘛的,

用來裝門面當大爺的?不得而知……

3、當水軍,幫助網紅或者企業,把某個假象做的更完美,幫企業帶節奏,讓用戶更“信任”,

4、當導師,以熟悉各個平臺內容推薦機制為噱頭,招生培訓,賺小白和企業的錢,

5、……

還有很多辦法,但是無一例外都是賺“信息不對稱”的錢,


關於MCN的故事 ,流量時代的陪葬品,內容時代的絆腳石

信息不對稱一般是三種情況造成的

1、企業懶,稍微搜索一下就能看明白的就是不看,

2、投機取巧,典型的就是乾貨式教學,

原本已經很清晰的規則,非要去找對抗規則獲取收益的辦法,有人敢講也就是真有人敢信。

3、監守自盜,總有腐敗在人間,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就總有人相信關係的力量,

就想問,一個在本職崗位賺不到錢的人,

能對本職崗位有多深的理解和掌控,

這樣的人能有什麼好辦法幫你達成實際的效果,

充其量不過是個“安慰劑”。


關於MCN的故事 ,流量時代的陪葬品,內容時代的絆腳石


關於MCN的故事 ,流量時代的陪葬品,內容時代的絆腳石


故事講到這裡,我們來分辨一下,流量思維和用戶思維的本質區別,

流量思維,就是自己有啥,

用戶思維,就是別人要啥,

流量思維的重點是交易,

用戶思維的重點是共贏,

流量思維的目標是如何降低成本,

用戶思維的目標是如何建立合作,

流量思維考慮的是面積

用戶思維考慮的是交集,

所以,

MCN作為流量時代最後一波中介,一定會隨著流量時代的硬傷煙消雲散,

但是,當下,

正是這些渾水摸魚的MCN機構,成為很多優質內容創作者的噩夢,

他們搶佔了客戶資源,因為他們專職找客戶,

他們屏蔽了客戶認知,因為他們給出了錯誤的判斷標準,這個以後再說,

他們丟掉了客戶信任,因為他們從一開始就不是幫助客戶獲取用戶,而是幫助客戶把錢花掉而已,

他們攪亂了客戶選擇,因為他們給客戶講了太多的“神話”讓踏實做事的創作者無法和客戶達成共識,


一個急功近利,一個投其所好,

優秀的內容創作者怎麼辦?

一句話,自建閉環。

具體呢?這個改天再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