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小人?如何“化解”小人?


什麼是小人?如何“化解”小人?

生活中幾乎人人都遇到過小人。


老話說“最難不過鬥小人”,假如生活工作上遇到小人當道,那真是被攪得六神不安,雞犬不寧,稍不謹慎,會吃大虧。


所以,學會分辨小人,“化解”小人,非常重要。


小人有以下幾個特點:

01

利益至上,從不吃虧的人


孔子講:“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一個人對待利益的態度,獲取利益的方式,最能體現出這個人的善惡。


追求富足,合理獲得利益本無可厚非。但是以金錢至上,泯滅人性,眼紅心黑,最終只會人財兩空。


利益至上的人,總認為自己精明能幹,多吃多佔,坑蒙拐騙。實際上,這種人,一沒品,二沒德,終將眾叛親離,一無所獲。


弘一大師曾說:“我不知何為君子,但每件事肯吃虧的便是;我不知何為小人,但每件事好佔便宜的便是。”


現在有很多人,總是費盡心思而算計別人,見好處就撈,遇便宜就佔,即便是蠅頭小利也不放過。


一個真正對自己負責任的人,是能夠堅守道義,抵制誘惑,懂得哪些錢可以賺,哪些錢不能賺。


如果一個人眼裡全部都是自己的利益,那就是典型的小人了。


02

無事生非,挑撥離間的人


小人屬於雙重人格,陰一手,陽一手,人前一套,人後一套。


因為他們想用自己的陰謀從別人身上獲利,所以特別喜歡無事生非,挑撥離間。

有時為了升遷醜化對手,歪曲事實,無中生有;有時為了坐山觀虎鬥,製造紛爭和事端,鷸蚌相爭。


這種損人利己的心機,恰恰是小人的典型表現。


孔子說:“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明也已矣。”


像水潤物那樣暗中挑撥的壞話,像切膚之痛那樣直接的誹謗,在你那裡都行不通,那你可以算是明智的了。


所以,遇到在你面前說別人的是非,挑撥離間的人,內心一定要警惕,他為什麼要製造你和別人之間的矛盾呢?

03

溜鬚拍馬,阿諛奉承的人


常言道:“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一味溜鬚拍馬,阿諛奉承的人,往往對你並不是真的好,只是你身上有他所需要的利益。


一旦你的利益落到了他的手裡,可能便會翻臉不認人了。


孔子講:“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意思是,同慣於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於阿諛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慣於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這是有害的。”


讚美鼓勵和阿諛奉承不同,後者舌燦蓮花有心機,熱情又嘴巴甜,讓人暈陶陶而迷失方向。


這種人在古代有一個專屬的名稱叫“弄臣”,往往很得寵。


在職場上,這種人善於拍上司馬屁,說別人壞話也很有殺傷力。


這就是小人,嘴巴甜,心裡壞。


04

心胸狹窄,嫉妒心強的人


孔子講:“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君子總是想著讓別人好,盡力為別人創造條件,成全別人的好事,而不促成別人的壞事。小人則與此相反。


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成人之美的信念。總有一些人,看不得別人好,自己沒有的東西,也不許別人擁有。


他們心胸狹隘,看到比自己強的人就嫉妒,甚至是想盡辦法去破壞,一心琢磨著,怎麼給對方使點壞,怎麼把人家從高處拽下,讓他跌落塵埃,看他落魄潦倒,就覺得心情舒暢。


不要說這樣做,僅僅有這樣的念想,就是小人之舉。

遇到小人怎麼辦:

1、敬而遠之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勸諫劉禪要“親賢人遠小人”,事實上,不但一國之主要這樣,我們也要如此。


跟小人保持適當的距離是“化解”小人的第一要務。


孔子曾說:“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就是說,對待小人,不能太近,也不能太遠。疏遠他容易招來怨恨,太近了就會有危險。


其實,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敬而遠之!


敬而遠之,就是保持表面和必要的客氣,但不要深交;可以交談交往,但一定要謹言慎行,不要交心。

2、儘量不得罪


俗話說:“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君子被得罪,他會站在你的角度想問題,如果是真的事出有因,就不會與你結仇,但是小人則不同,如果你與小人衝突,那麼,他們會斤斤計較,呲牙必報。

而且小人是不受道德規範約束、不講遊戲規則的,為了報復,小人會不惜採用下三濫的手段。


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不能輕易得罪小人。


在不觸及自己底線的情況下,明哲保身是王道。

3、忍無可忍,無需再忍


如果不慎得罪了小人,而小人又不依不饒,咄咄逼人,觸及到自己的原則和底線,這種情形應該怎麼辦呢?


如孔子所言,“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一味的忍讓只能助長小人的威風,讓他們更加得寸進尺。


所以,要審時度勢,抓住有利時機和小人的弱點給予打擊,“以直報怨”,給他們深刻的教訓。


孟子說:“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通達的人,不必說話句句守信,做事非有結果,合乎道義就行。


對付小人,採取什麼方法不重要,只要合乎道義,不傷天害理,傷及無辜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