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裡的《三字經》 有故事有歷史有灼見

 

書香裡的《三字經》 有故事有歷史有灼見

  要不是教娃,我可能永遠不會打開《三字經》。雖然小時候就聽過“人之初,性本善”,幾乎也僅限於次,可是似乎錯過了那個啟蒙期,並沒有太多的熱情要去更多瞭解它。這便是熟視無睹的可怕。

  從堯堯可以簡單說話起,我有時會在睡前給他讀一段,因為簡短、上口,他愛理不理的就學會不少。

  

孩子的記憶清晰而驚人。有些故事理解起來也並不費力,“孔融讓梨”他很小時就懂了,我只是把故事簡單告訴他,他似乎就明白該怎麼做了。 

而我也在與娃的共讀中,獲益匪淺。 

書香裡的《三字經》 有故事有歷史有灼見

其一,經典故事如數家珍。


一直以為這是一本仁義禮智信的啟蒙讀本,所以更看重其中的韻律,殊不知,裡面知識、典故隨手拈來,熟悉的如“程門立雪”、“黃香溫習”、“蘇武牧羊”,冷僻一點的“蔡文姬辨琴”、“劉秀的舊交勿忘”、“蘇洵的發憤讀書”,古人的智慧跨越千年,傳承至今。

好多故事言簡意賅,又可聯繫到以前讀到的書、故事,每每有會意處,忍不住感慨真的是“開卷有益”,又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何嘗又不是王安石的妙筆生花之感。

  

其二,歷史脈絡簡明清晰。


“自羲農,至黃帝”,即從傳說中的三皇,伏羲氏、神農氏、軒轅氏開啟歷史圖景。簡短的文字,既理清了朝代更迭的過程,同時有簡短評論,幾乎可以稱得上是歷史定論。

其歷史脈絡清晰,詳略得當,“南朝”宋、齊、梁、陳建都金陵,以及“五代”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都一一點明,讀來思路清晰,頓有胸中起丘陵、生萬壑之感。更覺漢語至簡、至精之博大精深。

  

其三,學習方法暗藏其中。


一直對學習歷史不得要領的我,總覺得歷史迷霧叢生,有無從下手之感。卻在讀到“經既明,方讀子”,即讀懂儒家經典之後方可再讀諸子,熟記事緣因果。繼而“經子通,讀諸史”,即經書、子書貫通,接著再讀史書,考究朝代世系,瞭解興衰始末。

可以說,短短的十二字,卻將歷史學習的脈絡和要領一網打盡,是不是有曲徑通幽,豁然開朗之感,折服於古人的智慧和洞見。


書香裡的《三字經》 有故事有歷史有灼見

想起那句“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僅以此句,作為鞭策我前行的動力,願書香使你目如炬,願書香使你顏如玉,願書香使你居陋室卻蓬蓽生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