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選擇無懼風雨

“目前,湖北宜昌已經連續十幾天沒有新增病例了,正常的生活、生產都在逐步恢復。”已經簽約中冶南方都市環保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2015級博士生許曉明,疫情期間一邊居家隔離忙學術,一邊時刻關注疫情防控。

面對突發疫情,國家強大的組織能力和動員能力讓許曉明感觸頗深,在家鄉他親眼見證著“一省包一市”的互助力量,也期盼著疫情結束後,能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武漢的經濟復甦出一份力,“我簽約的單位主要做一些環境治理方面的工作,和醫院生產的醫療廢物處理問題可能掛鉤”。

當新冠肺炎疫情席捲而來時,一座座深陷疫情的城市裡,會聚而來的志願者、堅守一線的工作人員,以血肉之軀築起了抗擊疫情的重重“城牆”。當英雄的城市漸漸復甦,呼喚著新鮮血液重新注入它的肌體,一股蓬勃的青春力量,以“90後”黨員的初心和使命,選擇武漢作為人生下一站,共同為這座英雄的城市按下“重啟鍵”。

“都說‘90後’是在改革開放的‘蜜罐’裡面成長的一代,是沒有經歷過風雨、在溫室裡面成長的一代,但我們也是願意創造機會磨鍊自己、提升自己的一代。”許曉明始終堅信,在科教興國戰略、中國製造2025的背景下,快速發展的高科技領域將會成為“90後”綻放光芒的舞臺。

“我們正處於人生中最有活力的歲月,可能剛剛或者馬上就要進入各自的工作崗位。我們要用行動證明,我們是有遠大理想的一代、是有家國情懷的一代,也是能擔當大任的一代。”與許曉明同為“90後”黨員,北京大學物理學院2015級博士生祁衛選擇了位於武漢的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作為自己職業生涯的起點。

1月19日回到家鄉湖北黃岡過春節的祁衛,作為物理學院凝聚態博士生第一黨支部書記,一邊居家隔離,一邊積極關注支部成員的身體健康情況,為畢業班的同學們提供儘可能的幫助。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他更加堅定了武漢就業的決心,因為他看到了團結的力量,相信經歷了這次疫情的考驗,武漢、湖北,都會強勢歸來。

記者 柴葳 通訊員 楊軼佳 邱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