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站在古老长安的城阙 上,遥望着一场离别

王勃|站在古老长安的城阙 上,遥望着一场离别

《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最著名的作品。那时他还在长 安。他有一位姓杜的朋友要到四川去做县尉,王勃为他送行,写下了 这首诗。

依据唐代的官制,一个县的行政长官称为“令”。县令以下有 一名“丞”,处理文事,有一名“尉”,处理武事,所谓“文丞武 尉”,是协助县令的助手。在唐人的公文或书简往来中,常尊称县 令为“明府”,县丞为“赞府”,县尉为“少府”,诗题作“杜少 府”,可知此人是去就任县尉。

让我们再来细看这首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读这首诗,仿佛回到了那久远的年代,站在古老长安的城阙 上,遥望着一场离别。

山河春而霁景华,城阙丽而年光满。秦川之地,山川峻烈,经 过开国的数十年经营,越发显得城阙巍峨,市井逶迤。古道旁相送的 人意气风发,姿态从容,不被离情所羁绊。

唐人送行,多作诗赠别。一部《全唐诗》,这类赠别诗占了不 040 小的比例。钱锺书先生对此有精妙的论断:“从六朝到清代这个长时

——《杜少府之任蜀州》

期里,诗歌愈来愈变成社交的必需品,贺喜吊丧,迎来送往,都用得
着。”

“用得着”这三个字令人莞尔,不兴送礼,兴赠诗,这个方式 很环保,很值得点赞。伴手礼多数会吃完、用掉、坏掉,诗却能一直 记着,常忆常新,对送行的人而言,最没有经济压力,唯一考校的是 才华。

王勃|站在古老长安的城阙 上,遥望着一场离别

赠别诗多半是临场发挥,才华和交情都要经受“考验”。水平 自然是参差不齐,能流传后世的,多半是名作。

 无论以何种标准评判,王勃这首诗都堪为典范之作。

习惯上,送别诗的第一联要点题,照顾到主客双方。首联“城 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是非常符合规范的。

唐人有“扬一益二”之说,扬是扬州,益是成都,在唐代人心 中,成都是仅次于扬州的繁华大都市——蜀州是个物产富饶的地方, 自从秦、蜀之间开通了栈道,秦中人民的生活资源,一向靠巴蜀支 援,那里的每一个城市对京城都有辅佐之功。这样说的深意,是劝慰 朋友,你并不是到荒凉之地为官,无须失落,要努力地施以善政。

王勃|站在古老长安的城阙 上,遥望着一场离别

次句“风烟望五津”,是说你走之后,我只能遥望那边的风 景。这句话语淡情长,眷恋之情跃然纸上。

古人离开家乡或京城,到外地做官,就叫作“宦游”。第三联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王勃的名句,亦是唐诗中数一数二 的名句。其知名是在于,这两句一扫离别之抑郁、颓唐,令人觉得心 怀为之广,天地为之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