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句俗語,叫“即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究竟怕啥呢?



引文


生老病死,是人生中的四件大事,也是不可逆轉的自然規律,它不會受人們的意願所控制。也就是說,這四大自然法則,是人生經歷到一定階段,自然而然就會發生的事情,任何人都舌法逃避。在我國古代,曾有多少叱吒風雲、建立豐功偉績的千古帝王,他們曾經夢想著長生不死,永享榮華富貴。雖然他們費盡心機、絞盡腦汁,甚至窮極一切手段煉製長生丹藥、遍尋天下奇方,最後也是圖勞無功、失望而終。所以說,生老病死這四大人生自然規律,是任何人都無法逃避的生命法則。不是任何人想出生就出生,想永遠不死就會長生不老的!

農村有句俗語,叫“即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究竟怕啥呢?

正文


過去,在農村流傳下來這樣一句老話,叫做“即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民間為啥有這種說法呢?人在臘月期間出生和在臘月中死亡,又和平常有啥區別呢?到底又怕的是啥呢?面對這一連串的問題,筆者只能奉勸大家先彆著急,下面聽我為你們細細道來。

農村有句俗語,叫“即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究竟怕啥呢?

即怕臘月生


第一個原因:過去在農村,不管是遙遠的古代,還是解放以前的近現代,科學技術水平都不高,社會生產力也極為低下,農民的生活始終都處於物質缺乏的狀態。特別是天寒地凍的十冬臘月,正是一年中最寒冷、食物最缺乏、日子也最難熬的季節。如果農民家裡有妻子要生孩子,那可不是一件令人高興的喜事,因為妻子一旦生產,就意味著大人孩子都需要充足的營養。可這時候連生存都難以保障,又談何充足的營養來保證大人和孩子的健康甚至是生命呢?

農村有句俗語,叫“即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究竟怕啥呢?

當然,這只是過去的說法,如今我們已經步入了二十一世紀,人們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早已解決了溫飽問題,正大踏步奔向富裕的小康生活。因此,這種理由也早已經不成立了。

農村有句俗語,叫“即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究竟怕啥呢?

第二個原因:我們都知道,農村人過日子都講究過陰曆,對農民來說,每年大年三十這一天,才是最重要的日子。人們計算年齡的時間,也是以大年三十為界,只有到了大年初一,才算是新年齡的頭一天。另外根據農村風俗,人一生下來就算一歲,這叫虛歲。如果在臘月出生,當天就算一歲,可沒過幾天就過年了,到正月初一還得長一歲。大家想想,一孩子才出生不到一個月就長了兩歲,你說虧不虧?

農村有句俗語,叫“即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究竟怕啥呢?

又怕臘月死


第一個原因:我們知道,臘月正是人們陸續置辦年貨、歡天喜地準備迎接新年的時候。如果誰家裡這個時候有老人不幸過世,會瞬間破壞過年的氣氛,令全家人甚至親戚朋友都跟著過不好年。因此,凡是上了歲數的老人,任何一個人都怕自己在這個時候“不爭氣″,給家人和親戚們添堵。可這可不是任何人能說了算的事情,在農村,有許多老人都是在臘月期間不幸去世。記得筆者的“太奶奶”,也就是我父親的奶奶,就是在大年三十這天上午去世的。可這有什麼辦法呢?估計她老人家也不願意在這一天去天堂吧?

農村有句俗語,叫“即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究竟怕啥呢?

第二個原因:上面已經提到,以前農村人過的都是陰曆,人的年齡都是依據陰曆來計算,只有過了大年三十,到年初一才算漲了一歲。所以在臘月期間,頂多再過二十多天,又可以漲一歲了,如果老年人在這個時候去世,就等於沒過去年,也就少享一年陽壽。因此,大多數老年人在這個時候都怕自己“不爭氣”,在這個節骨眼上去世,那人生豈不留下遺憾?

農村有句俗語,叫“即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究竟怕啥呢?

所以說,綜合以上幾點原因,在農村才有"即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的說法。

(完)

☜《雷子三農新視角》原創文章,抄襲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