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目标的人生就像开了挂——北大工科博士陈更的诗词人生

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期间,她14次登上央视舞台

连续四届参加《中国诗词大会》被戏称为“四朝元老”

2019年2月14日,她夺得了《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节目的总冠军

主持人董卿称赞她:“天道酬勤,水到渠成!”

网友们评论她:“从函数定理的北大理工女博士到风花雪月的‘诗词女神’”。

她,就是陈更


有目标的人生就像开了挂——北大工科博士陈更的诗词人生


1

缘起:被书熏香的生命

温润清雅的陈更,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在咸阳郊外的一个小村子里。小时候,她最大的乐趣就是听爷爷讲故事。

一个夏日的黄昏,陈更蹦跳着进屋来找爷爷。书架前,爷爷正静坐在藤椅上,聚精会神地看书,陈更连喊两声都没有反应。他慈祥的脸上挂着的淡淡的微笑,目光始终未从书本上挪开。

书,有这么好看吗?好奇的陈更伸着头,去看爷爷手中的书,可那一排排黑压压的蚂蚁列队似的字,她一点也看不明白。

爷爷告诉她,好听的故事都是从书里看来的。爷爷顺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给她读了起来,那是安徒生的《海的女儿》。当陈更为小美人鱼的遭遇伤心落泪时,也深深明白了:书就像机器猫的口袋一样,是有魔力的

上学后,每逢寒暑假,陈更都会从咸阳回到乡下,来看望爷爷奶奶。

西侧的那间书房,是她的乐土。里面有两个老旧的木书架,上面的每一本书都染上了时光的印记。

这些纸张泛黄的书要追溯到几十年前,那是陈更的爸爸和叔叔小时候的读物,有课本、故事书、杂志、小说等。一本本,都被爷爷保留了下来,整整齐齐地摞在书架上。

现在,它们成了陈更的财富。霞光掩映的清晨,暮色低垂的黄昏,明月皎洁的夜晚,在晕染着书香的老宅里,陈更手捧着一册册泛黄的书,读着书卷里的词句,从此,她爱上了书,爱上了淡淡的墨香,还有书卷里的淡雅清愁

初中时,一个初夏的清晨,陈更听到爷爷家门前的小院里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寻声而来,在绿意阑珊的院墙边,陈更看见小叔在背诵一篇美文。她仔细地聆听,这篇文章,不管是珠玉般的语言,还是朦胧的意境,都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

小叔告诉他,这是纪伯伦的《我的生日》,只要遇到喜欢的文章,他都会背下来,陈更深受启发。

以后,遇到自己喜欢的文字,不管是在课本里,还是课外书中,甚至是试卷上的,她都要把它们摘抄下来。一有空,就拿出来读、背。

从此,这些浸满书香的文字一点点地熏染、浸润着她的心灵,镌刻在她的生命里。


有目标的人生就像开了挂——北大工科博士陈更的诗词人生

2

追寻:诗和远方

高考后,陈更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上海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

在同济,陈更孜孜不倦地学习着,抓住一切机会锻炼自己。在她的内心深处,还有一个隐秘的远方,那便是北大

从少年时起,她便对北大产生了很深的情愫,去北大求学,成了她的梦想。她不懈地努力着,担任了班长、班党支部书记、学习委员等,获得“同济大学优秀毕业生”、“优秀志愿者”、“优秀学生标兵”、“团学联优秀部长”等荣誉

同时,她还获得国家教育部“国家奖学金”;菲尼克斯集团“菲尼克斯奖学金”

虽然学的是工科,但陈更对文学的热爱丝毫没有减少。课余时间,她加入了现代诗社。

读顾城,读舒婷,也读张枣。张枣的《镜中》是她最喜爱的现代诗。她觉得诗中流露出一种深情,给人一种朦胧神秘的美,这种美,令她痴迷。

2013年,凭借优异的成绩,21岁的陈更被保送到北京大学直博,专业是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主攻机器人控制器设计。

进入北大不久的陈更,一次偶然,看了《蒋勋读唐诗》美学家蒋勋那充满诗意、清丽流畅的文字,精辟深刻的解读,深深地打动了她。从此,她爱上了诗词

作为工科博士,陈更的日常是繁忙的:每天早上7点起床、晚上12点睡觉,白天大部分时间就在实验室,哪有时间来学习诗词呢。

这并没有难倒陈更。

利用一切零碎时间来学诗:走路、坐车、排队时,背诗;梳头发、涂面霜时,读诗;甚至,吃饭的时间也被她省下来学诗。

实验室门口的小巷子里有个煎饼摊,午饭常常就买个煎饼解决,早饭是一杯柠檬糖水,晚饭常是一碗麦片。

在生活、学习的空隙,她的诗词爱好在不断地生根发芽

在陈更看来,读诗词是一种放松,是她舒缓压力最好的方法。在整日埋头做实验的日子里,遭遇失败是家常便饭,这时候,读一读诗词,她觉得全身得到了放松,能够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接下来的实验中。

陈更对诗词的热爱点缀在生活的点滴中。她电脑中的各类文件夹也根据文件特点被她以诗词命名。手机备份文件名叫“过尽晓莺啼处”,出自小晏小令《清平乐》,有飞珠溅玉晓莺啼过的回忆。文学随笔,放在“梨花满地不开门”里,注解的是她写作的孤寂。照片,放在“声声泻尽江波绿”里,一张张照片折射出生活的五光十色。

2014年2月,热爱诗词的陈更参加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

的节目,虽然没能登顶决赛,但作为工科出身的她还是让大家眼前一亮,特邀嘉宾赵忠祥给她很高评价。陈更还参加了河南卫视《成语英雄》、陕西卫视《诗词王中王》、黑龙江卫视《最爱中国字》等节目的录制并表现出色。

在追梦路上,陈更用行动践行了高晓松的那句话“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有目标的人生就像开了挂——北大工科博士陈更的诗词人生

3

绽放:邂逅更好的自己

从进入燕园的第一天起,陈更就下定决心,要不断成为更美好的自己,同时不失为自己。

2016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陈更,第一次站在央视诗词大会的舞台上,两根麻花辫,一身蓝衣青裙,面容恬淡。第一季,输在半路的她没有气馁,回去继续充电

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大家好我是陈更,我又回来了。”留着披肩长发,穿着粉衣黑裙的陈更,带着执着的勇气,再次站在了舞台上

这次,她是3期擂主,又站在了守擂者的位置。董卿称赞她不简单。她坚守在守擂台,虽然,最后止步于彭敏。

她深情告白:“即使能力有限,也要全力以赴。即使输了,也要比从前更强。我一直都在跟自己比。我是陈更,我要把最美好的自己留在这里。”

2018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一袭青白色的民国衫裙,宛若一朵出尘的青莲,在观众欢呼声中,陈更第三次站在了诗词大会的舞台上

对诗词无限痴迷的她,失利后忘情地说:“我来到这里,就是为了重温曾经让我怦然心动的诗行,所以,不管现在我是一个在读的博士生,还是将来我毕业了成为一名主妇,甚至将来我白发苍苍,我还是想回到这里。”

2019年,《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带着如虹的气势,陈更第四次来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的赛场

“梅似雪,柳如丝,试听别语慰相思。”再次登场时,如木兰花般一身素雅、出尘脱俗的她用这句词来诉说自己对诗词大会的眷恋与相思

陈更,以破竹的气势一路走来。2月14日,

北大工科博士陈更击败中科院工科博士孙晓婧,夺得冠军。颁奖台上,陈更泪眼莹莹,四年坚持,终于开出最绚烂的花朵。

观众们见证了陈更四年坚守的不易,陈更心中甚至有些忐忑,担心获得冠军后,不能再来参加诗词大会了。诗词,已经以别样的方式镌刻在她的灵魂深处

读书学习之余,陈更一直笔耕不辍,出书是她的一个梦想诗词为陈更插上了柔情的翅膀,为一朵花低眉,为一片云驻足,为一滴雨感动。她将自己对诗词和生活的感悟,诉诸于文字

2017年,紫薇吐蕊的7月,陈更的处女作《几生修得到梅花》正式出版

她说,是诗词大会让她实现了这个梦想

在书中,她用感性灵动的文字,带着读者去捡拾诗词大海中的一颗颗精致美丽的贝壳。感恩的她,如梅般清雅美好。

陈更说,用这个书名,也是对自己文字和人生的期许。这本书出版的初衷是希望在潜移默化中埋下一颗颗火种,让更多人感受到诗词的美好。

陈更的生命已被诗词点燃,她觉得很快乐,好像每个细胞都得到了舒展。她也想把这份快乐带给别人,在传递火种的路上,她一直在努力。

因为在诗词大会上的出色表现,她被选为共青团中央主办的“第二届中华学子青春国学荟”形象代言人,全国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书香飘万家’亲子阅读活动推广大使”

她说:“如果我能在传播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多做了那么一点点事,让更多人看到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好,我觉得都是值得的。”

2018年底,她注册了抖音账号,读诗、说诗,讲述诗词背后的故事……

2019年,陈更在《北京晚报》和《意林》开辟了自己的专栏,和读者们分享诗词的妙处。

……

陈更,完美地诠释了有目标,有追求的人生仿佛开了挂。

陈更,行走在诗词的路上,这般努力,只为了不断邂逅更美好的自己。

追梦路上,这般执着,这便是最美的模样。

我是 ,一个爱读书,爱看电影,爱讲故事的粉色小兔子,在这里等着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