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義》,李達康得罪了趙立春後為何還能進常委?


《人民的名義》,李達康得罪了趙立春後為何還能進常委?


在《人民的名義》裡,李達康在呂州做市長的時候,沒有因為自己曾經是趙立春的秘書出身,而去批覆趙立春兒子趙瑞龍的美食城項目,但這並不等於他得罪了趙立春。因為他是呂州的市長,而高育良才是呂州的市委書記。李達康之所以反對這個美食城項目,主要是因為他破壞了呂州的整體規劃,並會造成一定的個汙染。而呂州整體規劃如若完成,這會對呂州的整體經濟騰飛起到決定性作用。

《人民的名義》,李達康得罪了趙立春後為何還能進常委?


趙立春屬於上個世紀的領導,而那個時代的領導身上都肩負著一個重要的使命,就是改革開放,發展新中國。為了給人民摘掉貧窮的帽子,趙立春必須要有所作為,所以這就需要他啟用一部分敢打敢拼,擁有大格局,大眼界的幹部。記得劇中,李達康說過一句形容老書記趙立春的話,能幹就幹,不能幹就讓會幹的人幹,可見這位老書記對能夠摘的改革開放成果的迫切性。

《人民的名義》,李達康得罪了趙立春後為何還能進常委?


易學習說起李達康曾經任縣長的往事,當時易學習是縣委書記,李達康是縣長,縣是一個貧困縣。李達康為了發展縣裡經濟,一直鼓動縣委書記易學習說為官一任要造福百姓,頂住壓力,要求縣裡每個人捐三塊錢來修路,使縣城經濟大有起色。當然對於李達康的一些霸道的處理方式,易學習多有不滿。

《人民的名義》,李達康得罪了趙立春後為何還能進常委?


李達康沒有幫趙立春辦事被趙立春排擠,調到了一個不好的市當市委書記,同時破壞環境徇私的高育良當了省委常委,而治理汙染區的李達康反而是最後一個上位省委的,因為什麼,因為的就是趙立春一直沒有推舉李達康,但是架不住李達康的能力強悍,地方上政績突出,GDP突出會受到國家領導人的巡視,這是趙立春攔不住的,所以李達康才能最後上位省委常委,國家幹部不是一個人的家臣,是金子就會發光,不管是為了仕途還是為了貫穿全劇的名次GDP起碼李達康造福的是一方百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