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强国,外籍院士,他凭借什么受到了清华的青睐?

题记:

数学强国,外籍院士,他凭借什么受到了清华的青睐?

丘成桐

他,是首位获得了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茨奖”的华人。

他,师从美籍华裔数学大师陈省身。

他,就是国际知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籍华人丘成桐。

01 北大事件

时间回到2005年,丘成桐在《中华读书报》表示:“我以前的一个学生在数学上是二流,到国内要拿高薪”。

这引发了学术界的一个纷争,这个事件是由演讲和报端撰文所引起,到北大开座谈会的讨论反击和报导,以及网络中许多意见的搅拌,最终闹得沸沸扬扬。

闹到后来居然官方都出面,禁止网络中再讨论这件事情,有兴趣的可以搜搜相关内容。

到底谁对谁错,不是你我可以评判的,咱没上过北大,也不是丘成桐的学生,仅仅作为第三者最好做到“谣言止于智者”。

02 纷争之外

我们不能随便评价一个大师,如果非要客观评价一个大师,最主要的是看他做了什么贡献。

首先丘成桐先生解决了卡里比猜想,包揽菲尔茨奖与沃尔夫奖,这两个奖项在数学界的位置就不多赘述了,基本等于最高奖项。

数学强国,外籍院士,他凭借什么受到了清华的青睐?

菲尔茨奖

其次培养了很多华人数学家,包括北大副校长田刚院士、中大副校长曹怀东。

最后组织丘成桐中学数学竞赛、丘成桐大学数学竞赛,为大学选拔数学人才提供了一种依据。

另外,丘成桐说话耿直,前几年接受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说:“以目前的本科教育模式,国内不可能培养出一流人才”。

丘先生谈到,他在美国的实验室,经常会收一些国内顶尖的大学生,但这些大学生并没有表现得比其他国家学生更优秀。在与国内学术圈交流中,经常发现一些大学跟风研究热点,不敢做真正有价值有挑战性的研究。

数学强国,外籍院士,他凭借什么受到了清华的青睐?

如果连国内顶尖大学生都这样,可想而知占更大比例的普通大学生了。

既然说到大学教育的问题了,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结合自身所见,在许多大学的教育中,三尺讲台不再是传道授业的神圣之地,更像是一个舞台,靠着一份数年都不更新的PPT,老师在假装上课,学生也在假装听课。

数学强国,外籍院士,他凭借什么受到了清华的青睐?

大学睡觉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上课点名变成了一种枷锁,捆绑你来上课学知识,考取大学的初衷已经不在了,仅仅为了高考而高考。更不知何时,“没逃过课的大学是不完整的大学”成为学生心中的名言佳句,世代相传。我们不能一边批评应试教育的同时,一边做着这种事情。

当然这不是全部,还是有很多的教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将课堂变成真正的课堂。

另外丘成桐尖锐地指出两个“怪现象”。

怪现象1:国内高校“名教授”不花时间参与本科教学。他以美国哈佛大学数学系为例。一年级就会根据学生情况划分不同水平,选择最好的学生去重点培养,当本科生毕业的时候,一般就会有2到3个毕业生的学术论文可以登载在第一流的杂志上。

数学强国,外籍院士,他凭借什么受到了清华的青睐?

怪现象2:另一个让丘成桐先生感到困惑的现象是:现在国内有的教授,一个人居然带30个研究生。“这样怎么保证教学质量?即便在哈佛这样的世界名校,一个教授一般带五六个学生已经很多了。国内这种做法是典型的讲量不讲质。质量粗糙,怎么可能搞好研究?

这两个现象很普遍,但也是无奈之举,毕竟我国人口太多了,大学扩招后,需要时间去消化。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教育也不是一天就能改变的。

03 清华大学任教

目前,丘成桐是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每年都会来清华教学。

数学强国,外籍院士,他凭借什么受到了清华的青睐?

虽然与一些人有点小摩擦,但丘成桐仍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任何纷争在解决卡里比猜想的成就面前,实在不足挂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