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位民间艺人,全国面塑木雕非遗传承人,倾力打造研培作品展

原标题:民间的魅力 | 天津大学非遗研培结业作品展

您要领略的是由四十位民间面塑传承人和四十位木雕传承人共同为您奉献的一场视觉盛宴。为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能力和水平,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实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天津大学成为高校研培计划中的一员。目前已经成果举办了第一期布老虎制作技艺和第二期葫芦雕刻技艺的培训班。今年有幸又承担了面塑制作和木雕技艺的培训任务。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此次研培班学员的结业成果。

八十位民间艺人,全国面塑木雕非遗传承人,倾力打造研培作品展

面塑艺术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它是用面粉、糯米粉等原料制作各种人物或动物形象的传统民俗艺术,是在中国民间做面花食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在中国民间也叫面花,是作为仪礼、岁时等民俗节日中馈赠、喜庆、装饰的信物或标志,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是历史渊源流长,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面塑艺术流行在我国黄河内外、大江上下的很多地方,各地风俗习惯不同,也使得面塑的品种丰富多彩。“礼从宜、事从俗”,民俗活动的需要直接促进了面塑的发展,面塑也被赋予不同的吉祥含义。比如婚礼上送龙凤、鸳鸯、石榴形状的“喜饽饽”,祝愿新人生活美满、多子多福。孩子满月,外婆家送给孩子十二生肖的面圈,或者“麒麟送子”,祈求“圆满”。下面就让我们带您领略这些指尖上的面花:

八十位民间艺人,全国面塑木雕非遗传承人,倾力打造研培作品展

《钟馗的当下生活》

借用传统民间传说钟馗捉鬼的形象,结合当代社会“为人民服务”的时代精神,立意新颖,造型美观,在传统工艺中融入现代审美理念,为面塑创作打开新思路。

八十位民间艺人,全国面塑木雕非遗传承人,倾力打造研培作品展

《富贵有余》

鲤鱼代表了最美、最吉祥的鱼,如有“鲤鱼跳龙门”、“年年有余”、“富贵有余”之说。因此,逢年过节、盖房上梁、结婚和乔迁等大都需要制作鲤鱼。

八十位民间艺人,全国面塑木雕非遗传承人,倾力打造研培作品展

《馕香》

“馕”代表新疆特色美食,把“馕”这条线索通过艺术构思和创作,将头脑中形成的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物态化,从而创作出的一件作品。

八十位民间艺人,全国面塑木雕非遗传承人,倾力打造研培作品展

《武财神·关帝》

以面粉、糯米粉、颜料、防腐剂等为制作材料,武财神是中国民间信仰的武神和财神,形象威武、义薄云天。寓意防奸诈小人,保平安,财运双收。

八十位民间艺人,全国面塑木雕非遗传承人,倾力打造研培作品展

《大圣虫》

圣虫是山东省最大的吉祥物,每逢喜事都离不开"大圣虫"一一结婚、开业、迁新居、建房上梁、海上民渔民正月十五敬海神,做大船上梁,大庙会祭奠等等。古人的俗习是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都要做大开虫放到供桌上敬祖先,也寓意步步高升、招财进宝,钱财、粮食用之不尽,还做上很多小圣虫,从大到小嘴里都含上铜钱,象征一年当中多进财宝。

八十位民间艺人,全国面塑木雕非遗传承人,倾力打造研培作品展

《鹦戏》

选择津派面塑擅长的仕女题材来展现古人日常生活片段。 作品材质性能优异,能够将古代纱丝效果完美展现,将人物飘飞衣裙表现出动态的意境,使作品展现出薄衣轻纱、发细如丝、衣袂飘洒灵动、温润的皮肤秀美如生的效果。色彩由内而外逐层润染,圆润饱满、历经沉降而质朴自然,达到以色衬形、情由景生的意境,传达出制作者内心情致和特有意蕴。

八十位民间艺人,全国面塑木雕非遗传承人,倾力打造研培作品展

《元宵节·七星灯》

七星灯,也叫同心灯,是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最流行的节日食用品,流传300年以上,有着明鲜的地域特色,制作材料特殊,制作过程复杂,没有参考资料,主要靠前辈的口述与实际教授得以传承。适用人群:本年结婚的新婚夫妻,一盏七星灯在配上数量不等的小灯花灯,小花灯的数量是夫妻二人年龄的和数。寓意:猴子是祖先,七盏灯是北斗七星,二者组合是天地人合,二人同点是同心同德,百年好合,一心一意,小花灯是代表二人结合的吉祥数字,总寓意是天时,地利,人合,人间最美时光。

八十位民间艺人,全国面塑木雕非遗传承人,倾力打造研培作品展


八十位民间艺人,全国面塑木雕非遗传承人,倾力打造研培作品展

《千里扶贫,致富奔小康》

作品以面塑的形式表现自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开展以来,天津市静海区与镇原县在消费扶贫、劳务协作培训、产业合作和人才支援等方面不断深化合作,利用优势资源相互支持形成了人才互动、资源互通、信息互享、能力互促的工作格局,帮扶干部深入农民家中,悉心了解一家人的生产、生活情况,研究商讨具体帮扶措施,鼓励他们坚定脱贫信心,深入为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有力支持。

八十位民间艺人,全国面塑木雕非遗传承人,倾力打造研培作品展

《生命树》

黄土地上的生命之树。树上有十二生肖和与当地俗语有关带有吉祥寓意的的挂饰,如“蛇盘兔,代代富”、“兔子卧莲花,代代享荣华”,“猴骑羊,辈辈强”等,还有公鸡站在鸡冠花上,寓意“冠(官)上加冠(官)”,蝙蝠和铜钱寓意“蝠(福)在眼前(钱)”等。作品利用谐音表达黄土地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八十位民间艺人,全国面塑木雕非遗传承人,倾力打造研培作品展

《喜花馍》

两个花馍在制作中,一个里面包钱,一个里面包核桃,象征生活和和美美,财源滚滚。花馍的组装有美好、吉样的寓意,不论是花朵还是吉祥物等都是双数,花苞也是双数的,祝福新人能成双成对。玫瑰、鸳鸯表示对感情的专一,牡丹、蝴蝶代表美丽,龙娃、凤娃象征婚后生儿成龙,生女成凤。玫瑰、牡丹等花还要做上根、茎、叶,象征一家老少和美团圆。

木雕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期。木头原本是有生命的物体,自古以来,人们就发现了它们那种特别温和与美丽,以及纯朴的品质,我们的先祖们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创造出了许多精美的木雕艺术品。具有造型凝练、刀法熟练流畅、线条清晰明快的工艺特点。木雕一般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银杏、沉香、红木、龙眼等。木雕有圆雕、浮雕、镂雕或几种技法并用。有的还涂色施彩用以保护木质和美化。木雕分工艺木雕和艺术木雕两大类。其中工艺木雕又可分为观赏性和实用性两种,通常作为建筑或家具上的装饰艺术,木雕雕刻的内容常选取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寓意主题,如吉庆有余、五谷丰登、龙凤呈祥、平安如意、松鹤延年等。下面就让我们带您走进木雕艺术的殿堂,领略刀刃下的绝学:


八十位民间艺人,全国面塑木雕非遗传承人,倾力打造研培作品展

《鹰击长空》

选用香樟木制作。鹰寓意人具有远大的理想,力量、勇敢、坚强、自由、向前的精神。一双睿智的双眼有意的表现着鹰击长空志在千里。创作手法采取城市雕塑风格,底座半腐的木头自然实在脱落的墙砖体现着岁月痕迹。

八十位民间艺人,全国面塑木雕非遗传承人,倾力打造研培作品展

《心心相印》

选用椴木制作,雕刻技法:浮雕、镂空雕。鸳鸯荷花,来自于民俗中的婚庆文化,象征着唯美的爱情故事,鸳鸯鸟在民间被誉为爱情鸟,它们永远是成双入对的出现在有荷花的水面上。相依相随,如果雄的死掉了,雌的会不食任何食物直到命终。突显了相儒以沬、不离不弃是和谐社会的赞歌。

八十位民间艺人,全国面塑木雕非遗传承人,倾力打造研培作品展

《心想事成》

选用黄杨木制作。弥勒是佛教中的一尊菩萨,是未来释迦摩尼的接班人,代表人们对未来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五千年历史孕育出极为丰富多彩的民俗,民俗是依附人们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由于人们习惯把对美好生活寄托在承载信仰的器物上,所以代表积极乐观和心想事成的弥勒是最为人们推崇的。

八十位民间艺人,全国面塑木雕非遗传承人,倾力打造研培作品展

《自在观音》

选用黄杨木制作。自在观音一改佛教造像直立或打坐的成规,右腿曲蹲,重心落在左胯,左手为支撑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其姿态出色地突现了观音流畅的线条和优美的身段。

八十位民间艺人,全国面塑木雕非遗传承人,倾力打造研培作品展

《雄风》

选用柞木制作。作品借鉴狮子具象造型,采用现代雕塑表现,打破了传统木雕的狮子形象的新形式,以狮子头部作为雕刻内容,用粗线条毛发雕刻增加作品写意效果与张力,附加金属材质悬高连接底座,更加突出作品现代感与视觉冲击效果。

八十位民间艺人,全国面塑木雕非遗传承人,倾力打造研培作品展

《花开富贵•牡丹》

选用松木制作。作品寓意,牡丹,国色天香,一直被国人视为富贵,吉祥繁荣的象征。牡丹统领群芳,地位尊贵。牡丹花语:圆满,浓情,富贵,雍容华贵。花开娇艳被誉为花中之王,高洁,端庄秀雅,仪态万千。人们常用花开富贵来表示吉祥好运,其中的花指的就是牡丹,如果选择将木雕牡丹花送给拼搏事业的朋友,希望朋友事业顺利,吉祥好运迎来富贵。

八十位民间艺人,全国面塑木雕非遗传承人,倾力打造研培作品展

《一鸣惊人》

选用黄杨木制作,寓意“一鸣惊人”。青蛙,象征吉祥,它是美丽、善良,和浪漫的化身,吉祥物中文名“祈福蛙”谐音是“七只福蛙”的意思。祈福蛙外形相同,颜色和表情不同。特点是鼓鼓的腮帮子,寓意福气满满,荷包满满,祈福蛙的脑袋的形状是比V“胜利”的手势。

八十位民间艺人,全国面塑木雕非遗传承人,倾力打造研培作品展

《竹韵》

选用黄杨木制作。采用吉祥之意、夸张、拟人的手法。寓意:如竹子节节高、竹报平安、蜗牛的努力精神。虽然它爬行很慢但绝对不会放弃,蜗牛背负着重壳前行,也寓意着不屈不挠锲而不舍的精神。设计一对蜗牛也预示着好事成双成对。甲壳虫有富甲一方等吉祥之意。

八十位民间艺人,全国面塑木雕非遗传承人,倾力打造研培作品展

《田园情趣》

选用红花梨制作。取自传统木雕题材《福禄》和《子孙万代》的双重寓意。这也正是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向往幸福、富裕、子子孙孙代代传。创作灵感源于田园生活,田间地头时常会听到小昆虫的低鸣声,如蝈蝈躲在葫芦架上的那一刻,小心翼翼地清唱,声音由低沉到高亢。这正是葫芦架与蝈蝈的完美结合!

八十位民间艺人,全国面塑木雕非遗传承人,倾力打造研培作品展

《浮雕•张太雷》

选用红花梨制作,纹理粗犷,颜色稳重大气。红色七,八月,建党建军的日子,雕一尊人民英雄肖像,以纪念为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英雄们!

以上为本次作品展的部分作品。此次展出的面塑作品和木雕作品,全部由本次培训班学员创作。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河北、天津、甘肃、新疆、湖北、吉林、上海、贵州12个不同省份,他们的作品各异,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悠久的历史传统,表达了民间百姓对面塑与木雕艺术的喜爱。让面塑这种面文化的艺术表达和木雕这种传统材质的雕刻艺术在当代仍旧具有生命活力,帮助他们找到知音和使用者,是本次活动的目的之一,希望您能和每一位作者联系,为非遗的保护和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也希望传承人们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同时,发展适合现代文化的新的表现形式,不断丰富面塑与木雕艺术的内涵和艺术价值,保护并发扬传统文化,使越来越多的大众认识和喜爱面塑艺术和木雕艺术。

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保障部联合发布的2019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培计划在天大告一段落,经过一个月的培训,40位面塑艺人和40位木雕艺人达到了此次培训的目的:“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来自五湖四海的面塑艺人与木雕艺人齐聚一堂相互交流,相互切磋,共同进步。非遗研培为民间艺人搭建了一个全方位、信息共享的立体化交流平台,让他们不仅可以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概念与非遗保护政策,还让他们认识到所从事的传统手工艺真正的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导他们回到家乡后继续在他们生活的环境中处理好所从事的传统手工艺与日常生活的关系。艺人们通过非遗研培最终达到完善传承链条、提高传承能力、增强传承后劲。也正是这些艺人们从田野乡间迈向大学课堂的这一举动,为进一步提升中国文化自信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非遗研培班的学员们在酷暑难耐的夏日里辛勤创作,用结业作品和结业感言表明自己对此次研培的珍惜与对天大研培的认可。学员们提交的精彩绝伦、技艺精湛的结业作品说明我们这一个月的培训是成功的,这一个月老师和同学以及学员们的合作是愉快的。明年暑期我们会继续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高级研培班,让我们一起见证中国非遗传承与发展的美好明天!

此次作品展出时间为2019年8月10日至2019年10月10日,地点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图书馆。

特别提示:市民可凭有效身份证件在8月底前前往免费参观。

暑假期间,图书馆开馆时间为:每周一到周五上午8:30到11:30。

(天津大学非遗研培团队:马知遥;冯丹琳、常国毅;王明月、刘垚瑶、姜向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