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從三個角度淺析對人生價值意義所在

《道德經》是老子春秋戰國時期的一部哲學作品。《道德經》被稱作萬經之王 ,中國最偉大的著作之一,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都受到深遠的影響。

隨著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這部作品受到了廣大人民的喜愛,這裡面有許多名言,對人們都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它就像你的人生導師一樣,可以給你指明前方的道路。

《道德經》:從三個角度淺析對人生價值意義所在


接下來我將從三個方面淺析《道德經》對我們人生意義價值所在,以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對我們的幫助。

成就人別人就是成就自己,因其無私才能成就私

老子在《道德經》第七章說:“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就是說聖人把自己放在後面,反而站在前面,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得到保全。這不正是它不自私嗎?所以能達到自私的目的。

人生在世,最愚蠢的事情就是見不得別人好,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人,容不得別人比自己強,比自己過得好,總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為了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這就是一種自私的表現。

白巖松曾說:

在我30多歲對我影響最大的一句話,人越是無私,你得到的東西就會越多,我把它簡稱為“無私為大私。人可能有自私的一面,但是人人都自私,這個社會就會變得很糟糕。這些“私”不是物質上的概念,而是一種更大的個人的成就,就算成就了自己,也不是在物質的層面上。”

《道德經》:從三個角度淺析對人生價值意義所在


在疫情期間,湧現了許多把自己生死置之度外的白衣戰士,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感動了每一個人,在他們凱旋而歸之時,道路兩旁擠滿了人群,並用一個簡單的敬禮表達了對他們崇高的敬意。

國家為了感謝這些無私奉獻的醫護人員,有的醫院給沒有入編的醫護人員進行入編,有的給雙倍工資補助,但有一些沒有去抗擊疫情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就有一些心理不平衡。

昨天看新聞就刷到一篇關於一個年輕的女護士因去了前線,回來後醫院給她入編了,而沒有去第一線的女護士長對這件事因此不滿,並找領導去理論。每一個去前線的醫護人員都是舍小家顧大家冒著生命危險去的,從來沒有想過疫情結束之後會得到什麼,可能此次一去不復返,如果人都沒了,要東西有什麼用。

人要有一顆善良的心,不要見不得別人比你優秀,如果什麼事情都要帶著目的去做,到後來反其道而行,對於那些浴血奮戰在第一線的戰士,給他們什麼都不為過,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存在,中國13億人才不會被病毒所侵蝕。

《道德經》第八章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人,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意思是水滋養萬物,從來沒有像任何人索取過一些東西,與萬物不爭,總是停留在眾人討厭的低窪地方。

在生活中我們要像水一樣,不要為了一件事斤斤計較,多站在別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世界上會存在因果關係的,因為你的積善行德,總有一天會回到你身上。

通過調查80%優秀的企業家,都遵循著“因其無私而成其私”的觀點,一個優秀的企業家對手下員工,不管是生活上還是工作上都格外的關心,讓員工在這裡能找到家的溫暖和幸福感。俗話說:“大企業看感情,小企業看利益”,現在又許多企業對員工進行壓榨式管理,晝夜加班,不考慮人的身體健康,只要能達到公司的業績,任何犧牲都無所謂。

京東創始人劉強東,有一次底層員工聚會,有一個員工因為孩子得了白血病向他請假,劉強東毫不猶豫的就答應了,不僅帶薪休假,還給孩子提供了醫療費用。之後這名員工死心塌地的在京東工作,儘自己最大的能力為企業創造價值。

在人生路上,我們要學會善待他人,善待他人才會成就自己,這種成就可能是物質上的,也可能是精神上的,所以這個世界是神奇的,沒有偶然只有必然,你的一個偶然的舉動,必然會回饋到自己身上。

飄風不終朝,晝雨不終日,再大的事也會過去

狂風颳不到一個早晨,暴雨下不到一整天,是誰使它這樣的呢?是天地。天地對於狂風暴雨尚且不能持久,何況人呢?

白巖松有一次讓他的研究生在《道德經》裡挑出十句你最喜歡的話,出現頻率最多的就是這句話“故飄風不終朝,晝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持久,而況於人乎。”

《道德經》:從三個角度淺析對人生價值意義所在


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磨難,也會遭受劈頭蓋臉的傾盆大雨,感覺世界末日快來了。但是在這個時候要相信什麼,當你糟糕到一定的地步,接下來就是反彈,因為沒有什麼比這個更糟糕的了。不管遇到多大的委屈、坎坷,最終有過去的一天,要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生活抱有希望,在這樣的心理支撐下,你就會風雨無阻,戰無不勝。

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會有一些面對困難退縮的人,困難帶給他們恐懼,恐懼就像一個惡魔,你越害怕他就越囂張,當有一天不在害怕,他就會慢慢消失。

老梁在一次節目說:

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天下難事都是從易到難,從小到大,天下的大事都是從一點一滴積累的,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 ,無以成江海。

馬雲在一次演講當中提到:“人在窮的時候不要選擇創業,要從小的事情做起,在生活中不斷的積累經驗,等金錢、經驗都有了,在選擇創業。”

一個人的成功,要從小事和細節做起,一個企業的成功,也要從小事和細節做起,所有的大事都是從一個一個的小事積累來的。

《道德經》:從三個角度淺析對人生價值意義所在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在創業初期還是很艱難的,房租特別貴,找了一個偏遠的地方租了廠房,雖然很偏遠,但是跟他學習的學生還是很多的,因為每天都在研究如何讓學生更快的理解英語,並應用到實踐生活當中。並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制定不同的學習計劃,讓每個學習英語的人都能融會貫通,考上自己想去的大學。可見一個人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就需要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做起。

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現在的年輕人心浮氣躁,腳踏實地幹事的人比較少,總想著不勞而獲,好高騖遠,做什麼事情沒有持之以恆的精神,總想走捷徑,通往成功的道路,最好的捷徑就是從小事做起,從簡單做起。

在現在的職場當中,尤其是剛畢業的大學生進入社會,總是抱怨為什麼總是讓我幹這麼多活。每一個當領導的人,都是從最平凡的事情做起,看似平凡的事,其實做起來不簡單。在做事的過程當中,不僅可以鍛鍊與人溝通的能力,也可以在做事的過程當中積累自己的經驗。

魯迅說:

巨大的建築,總是由一木一石疊起來的,我們何妨做做這一木一石呢?我時常做些零碎事,就是為此。


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是在平凡的崗位當中,做好身邊的小事,這是我們做事的基礎,做好身邊的細節,這是我們做事的關鍵。讓我們在小事當中把我細節,只有這樣,這才是通往成功的唯一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