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别再为难了,这样教孩子抓特点,作文将不再是“千人一面”


翻开孩子的作文本,发现他们常常是这样来写人的:小明(或某某)长着乌黑的头发,大大的眼睛,红红的嘴唇……高高的个子,大大的手……

得到的评语主要就是“没抓住特征”,“不形象”,“不具体”。

很多小朋友的笔下,人物都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为什么?因为他们不会抓 “特点” 。

就拿头部来说,每个人的五官长的位置大至相同,但各有特点。

找到区别于别人的地方,就能抓住要点,加强了对人物的“识别度”。


  • 请大家看看下面的句子,你就发现了每个人的不同。


1.这是一头乌亮浓厚的美发,像黑色的瀑布从头顶倾泻而下,它不柔软,妩媚,但健美,洒脱,有一种极朴素而自然的魅力。


2.有一头像猪鬃一样粗硬的黑头发太硬,怎么也弄不倒,只好留个寸头,任它们像鞋刷子毛一样立着。


3.硬撅撅的像把钢刷子似的小辫儿挑战似地翘在后脑勺上。


4.一头短簇簇、硬刷刷的灰白头发,就好比顶着一头高梁花子。


5.他的头发很长,很浓密,如一股黑色的激流向上抛溅,又像瀑布似地悬垂于半空。


6.他大脑袋上的头发毛楂楂地直立着,像团起来的刺猬。


7.深色的头发异常浓密,一个个沉甸甸的仿佛是青铜铸成的发卷围着她的双颊,一直垂到浑圆的肩上。


8脑额上拱着前刘海,像一个发酵的馒头。


这一组描写头发的句子,分别从长短、颜色、发质的软硬和发型方面写出了特色。

我们可以以此为例,教孩子观察下面的图片,写出关于脸型和发式的句子。

家长别再为难了,这样教孩子抓特点,作文将不再是“千人一面”


  • 再看下面一组写耳朵的句子。


1.他的耳朵大得宛如蒲扇,夏天准能扇风哩!


2.他这对出类拔萃的招风耳,像馄饨片一样又薄又大。


3.这个脑袋两旁张着一对大耳朵,好像吊壶的两个把手。


4.两个长耳朵挂在那张消瘦的脸旁,很像两个大大的问号。


5.那两只奇怪的扇风耳,如遇风沙,准能用它将眼睛遮蔽起来。


上面这些例子,能抓住人耳朵形状上的特点来写外貌,是不是很有“识别度”?

家长别再为难了,这样教孩子抓特点,作文将不再是“千人一面”


对于小学生来说,家长需要在生活中有目地的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分辨能力。先学会一些有关头型,脸型,唇型和耳型等等的用语,方便他们用准确的语言描绘出栩栩如生的人物。

需要强调的是,人物外貌描写要注意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加以重点突出,不需要面面俱到。


东晋时的大画家顾恺之,有一次为好朋友裴楷画像,裴楷脸上有三根又黑又粗的毫毛,很不雅观,别人为裴楷画像总是加以回避,可是顾恺之因为痴,他在画像时不但不回避,还特地将这三根毫毛画得异常突出。

正是由于三根毫毛画得突出,才使裴楷的肖像格外生动,活了似的,跃然纸上。别人一见都拍手称妙,连说“真像!真像!”原来,顾恺之懂得,画像要抓住人物肖像的特征,裴楷脸上的三根毫毛是别人没有的,这就是裴楷脸上与众不同的特征。顾恺之准确地抓住了裴楷形象上的特点,刻画出了人物的神态,真可说得上是三根毫毛见特点。

作文和画画一样,写出了人物的主要特征,人便写神了。如能适当用一些形容性的词语和比喻,更能够增强人物外貌描写的生动性。

再读例句,比较比较,年龄不同的人,手部有什么特征?可以让孩子根据图片写出自己的话。

家长别再为难了,这样教孩子抓特点,作文将不再是“千人一面”

a.小宝宝那双胖胖的小手像藕芽似的,手背上有4个深深的小坑。

b.老人那双黢黑的手,指关节上又干又又深的褶皱,透露着生活的艰辛。

家长别再为难了,这样教孩子抓特点,作文将不再是“千人一面”


我们还应该告诉孩子,注意观察不同职业的人,有非常明显的外貌特征。


*史老师开始讲课了。他的眉毛时而紧紧地皱起,眉宇间形成一个问号;时而愉快地舒展,像个感叹号。他的眼睛虽然不大,但是极富有感情,充满光彩。每当讲到重要之处,他身体挺得直直的,眉毛高高地挑起,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家。


这里描写的是一位正专心投入讲课的老师的形象,抓住眼眉在不同时态的变化,突出老师“讲到重要之处”时的风采。

此外,人物在不同的心情下,外貌也往往有不同的特征。


1、除夕晚上,儿子、孙子都来到她身边,她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就像盛开的菊花瓣,每根皱纹里都洋溢着笑意。


2、一天,她的老伴儿病倒了,她脸上蛛网般的皱纹更深了,两道眉毛拧成的疙瘩锁到一块儿了。


3、她望着老伴儿的遗像,嘴唇微微抖动着,刀刻般的皱纹里,流淌着串串泪珠。


三个例段描写的是同一位老人面部表情的变化,却反映了三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例一,表达了老人享受“天伦之乐”的幸福心情;

例二,反映了老人为老伴儿生病而着急发愁的心态;

#例三,写出了老人伤心、悲痛的思想感情。由此说明,描写人物外貌,一定要注意人的内心的感情的变化。

同样是皱纹,观察下图,让孩子明白,不同的肤色,不同的年龄,人物生活不同的环境,皱纹在人脸上的分布也不相同。

家长别再为难了,这样教孩子抓特点,作文将不再是“千人一面”


好了,你学会了吗?外貌特写,不仅要写出外表上的独特之处,还要写出不同人物的性格、年龄、职业等表现在外貌上的特征,更要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变化而给外貌带来的变化。这样才能突出人物与众不同之处,把人物写“活”。

对人物的外貌抓的好,就能很好地塑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从而给读者愉快的阅读感受。

家长别再为难了,这样教孩子抓特点,作文将不再是“千人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