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文人父亲

我的父亲是个文人,过去说百无一用是书生,我父亲就是,在小的时候父亲就在外求学很少在家,对父亲的印象不深,主要是妈妈天天在家陪着,对父亲心中还是有怨言,觉得他不关心我们,把家庭的重担全放在了母亲身上。

直到长大成年,结婚生子,没人照顾月子里就回到了妈家,妈妈细心照顾孩子和我,家里的大部分活父亲也得承担,买菜买牛奶,一到晚上下班的时候父亲就大包小包拿回家,家在六楼,当年还年轻五十多岁的父亲拿上这些上楼还是有些吃力的,牛奶一件十袋一斤一袋也有十斤。

不过父亲看上去还是很开心的,女儿是家里出生的第一个第三代,所有人给予的关心关注都比较多。

生孩子在家里闲的时候比较多,和父亲的谈话也多了。

我和我的文人父亲

对于小的时候的事有时也会拿出来聊。父亲说如果他不努力,我们这些孩子都得在农村放牛了。但是一个人养活五口人确实有压力,我妈又没有工作,生活的压力让他顾不了很多,就想得早一点努力早一点出头,这样日子就会好过了。

在1992年在父亲的努力下,我们全家从小县城搬到了首府呼和浩特,这已经是我们第二次搬家了,第一次搬家是从偏远的农村搬到了小县城,那时我才不到四岁,还太小,不记事。

搬到首府时我已经十六岁了,有了记忆,但并不喜欢这个城市,这么大的城市没有和我认识的同学朋友,走到哪里也没有钱,看着繁华的大城市和自己寒酸的穿着,让我深深的自卑,所以那年的暑假我都没有在新搬的租的房子里住,一人独自回到那个熟悉的小县城和熟悉的同学们玩。

开学了之后还好些,慢慢和同学们熟悉,也开始融进了城市的生活,学习骑自行车上学,学习说普通话,学习各种和城里人交往。

我和我的文人父亲

我家依然很穷,这时大哥已经工作没有能来呼市,小弟上初中,我上高中,当时还得交学费,我妈也没有工作,我父亲天天在家写作,用他微薄的稿费和工资养活着我们全家人,妈妈也在外打点零工,挣点钱贴补家。

记得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父亲躺在床上,妈妈坐在旁边,我问怎么了?我妈说我爸突然头晕,不舒服休息一会儿应该好了,可是到了晚上八九点我父亲感觉越来越严重,我妈说去医院吧,我父亲不同意,但是我妈妈坚持让他去,两人打上车去了医院,过了好几天也没有回家,当时也没有电话,家里只有我和小弟,妈妈捎话回来说我爸住院了,很危险,后来又出院。

直到后来我才知道我爸去了医院检查是心梗,医院还让我妈签了病危通知书。我爸说当他知道自己心梗的时候,就想着写出的那本书还没有写完怎么办,要不如果死了稿费也可以让我们几个孩子用一段时间。

他没有了,我们的生活怎么办。

我和我的文人父亲

父亲在家里的地位有时感觉永远比不上母亲,父亲几天不回家都没有感觉,妈妈一会儿不在家里就乱成粥,可是真正在大病大难面前才知道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没有这个顶梁柱家就塌了。

现在父亲已经七十多岁了,虽然身体有病但是精神尚好,每天在家做饭,他说在外没人需要只能在家了,家里大小事都想参与,觉得这样有价值吧。

我想只要他开心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