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濱區丨晏上有茶壩飄香

  (陳俊東)但凡喜歡喝茶之人,都愛極了當年新採的春茶。聞著一年中品質上佳清茶香氣,如同嗅著春天的氣息一般,看茶杯中嫩葉沉浮,回味唇齒中滿滿的鮮香,緩緩入口徐徐嚥下,便記住了春天的模樣,嚐到了春天的味道。

  據瞭解,陝南安康晏壩鎮近年來富硒茶葉產業發展強勁,已成為當地農業產業名副其實的首位和農民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那裡的茶葉營養豐富,口味獨特,享有“萬畝茶園,十里飄香”之美譽,已成為遠近聞名的茶旅小鎮。

漢濱區丨晏上有茶壩飄香

  該鎮位於安康城西南部27公里處,以境內主要河流“晏吉河”而得名。全鎮總體呈楓葉狀,地形地貌南北高,中間低,形成“兩山夾一川”之勢,呈盆地形。清澈純淨山泉水彙集而成的晏吉河、喬吉河、蔡家河、林家河四條主要河流,孕育出這裡獨特優良的自然生態環境,也催生了種茶製茶的傳統,是安康優質天然富硒茶適生區之一。

  陽春三月,俯身近看,村道沿線到處是金黃的油菜花和粉紅的桃花爭相吐豔。放眼遠眺,青山如黛,綠水纏繞,一排排修葺一新的社區青瓦白牆間,滿破架嶺一壟壟從坡底一直種到了溝腦縱橫交錯的茶園裡,嫩綠的芽尖兒已綴滿枝頭,如同翡翠般晶瑩剔透,一陣春風拂過,飄來縷縷淡淡的幽香。

漢濱區丨晏上有茶壩飄香

  上世紀八十年代,當地炒青牌綠茶曾在香港茶博會上奪得金獎,成為當時安康乃至陝西的一張閃亮名片。後因茶園建設始終未突破散、小格局,失去了競爭力。2010年至今,該鎮以工業理念抓農業,以生態理念抓產品,讓當地小有名氣的“晏壩晏茗”茶,實現從“小茶葉”到“大茶業”的突破性跨越,短短几年便躋身為全市山林經濟示範鎮、茶葉重點示範鎮。

  由於傳統農耕模式效益低,群眾大多外出務工,導致大量土地閒置。為盤活土地資源,走集約化、規模化、園區化發展路子,通過土地流轉和農戶入股等方式,將土地向能人大戶、企業集中。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先後引進10餘家企業投資建設規模化茶園。為突破企業園區發展不均衡、製茶技術參差不齊、茶葉品牌多而不響等制約瓶頸,成立茶產業協會,整合茶葉品牌註冊了“晏壩晏茗”茶。

漢濱區丨晏上有茶壩飄香

  “自2012年開始,我流轉田地1300餘畝,引種了色翠、形美、香郁、味醇冠絕天下的龍井43號。目前,800畝核心茶園年產茶5噸、產值250餘元萬,帶動122戶貧困戶實現脫貧摘帽。日前首批‘明前茶’已開園上市,成為我鎮復工復產後第一批農產品,也是農民增收的第一筆錢。”辭別茶園裡正在試採新茶的村姑,歇息間聽了浩龍公司負責人介紹,品嚐了剛剛沖泡的嫩綠茶湯。翠色明亮、清韻淡雅的一杯香茗,頓時拂去了心中的煩悶,讓心緒變得安寧平和。

  通過巧打“生態牌”,以茶鄉晏壩、茶旅融合為目標,大力發展以“陝茶1號”茶樹新品種為主導的綠色茶產業,建設花園式茶園、景區式園區,走出了一條以茶興農、以茶富民的路子,有效破解了隱藏在秦巴山座座高山與片片茶葉間,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生相成的內在密碼,打開了山區特色高效農業發展的新視界,真正成為農民就業增收、脫貧致富的大產業。

漢濱區丨晏上有茶壩飄香

  充分挖掘整理安康富硒茶與古絲綢之路、茶馬古道形成和發展之間的關聯性和歷史故事,創新發展茶藝、茶道、茶事、茶俗,不斷提升富硒茶產業文化內涵,促進茶旅、文旅、鄉村遊深度融合,將晏壩打造成集生態旅遊觀光、鄉土茶文化交流、茶葉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陝南茶葉名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