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的城運

關注「老張侃房幫」

把一個在地產圈裡還有信仰的靈魂

安放在自己身邊

威海的城運

正文共2784字

預計閱讀時間9分鐘

01

2019,“因城施策”成為越來越強的旋律,其他城市、乃至全國房地產大局勢對具體某一城房地產的影響越來越小,失去了外部的參照標,威海這個城市的前景就要更多地向內看,看這個城市的城運。

在強調城市群、都市圈發展的背景下,要判斷一個城市的發展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看這個城市是否屬於某個城市群,而這個城市群在全國又處於何種地位。毋庸置疑,威海屬於半島城市群。

威海的城運

自然,相對於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京津翼等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的發展是非常滯後的,這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山東一直走的是均衡發展路線,16個地級市水平相當(以2018年為例,除了GDP突破萬億的青島,大部分地級市的GDP都在3000-5000億)。與這種模式相對的是突出龍頭城市的發展,一般情況下是舉全省之力托起省會城市,就國家戰略來講最典型的就是國家中心城市,所有的利好先向中心城市傾斜,中心城市發展起來之後再帶動城市群的發展。

中央巡視組批評濟南的引領作用不強,正是這一點的反應。

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概念頻頻得到強化,也正反映了下一步城市發展的方向。

02

就半島城市群來說,雙中心的佈局十分明顯——以濟南為中心的內陸城市群和以青島為中心的沿海城市群。

萊蕪劃市為區,走的是強省會路線;而另一箇中心青島政策利好也是不斷。就以近兩個月為例。

2019年7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建設總體方案》,會議指出,在青島建設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青島被賦予“一帶一路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建設重要節點城市”和“海上合作戰略支點”的定位

8月26日,國務院印發《中國(山東)、(江蘇)、(廣西)、(河北)、(雲南)、(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山東自貿區包括濟南片區、青島片區和煙臺片區,共119.98平方公里,青島佔了總面積的一半,其試點任務——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海洋經濟示範區

8月7日,山東港口集團在青島成立

9月11日,發改委、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關於做好2019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23個城市成為首批國家官方認定的物流樞紐,青島赫然在列。

這些政策利好,每一個單獨拿出來都極有分量,何況疊加。

就以國家物流樞紐城市為例,物流樞紐的基本功能就是商品和貨物的大規模中轉和集散,從而形成巨大的流量經濟,這一點自古至今都有很多例子,比如京杭大運河成就的滄州、揚州等,火車拉來的城市石家莊、鄭州等。

而國家物流樞紐的帶動效應、帶動範圍會是以前單一運輸模式的數倍,青島本就兼具港口型樞紐、空港型樞紐、生產服務型樞紐、商貿服務型樞紐,成為國家物流樞紐之後,港口、航空、鐵路、公路等立體交通網絡將會更加完善優化,隨之而來的物流、資金流、人流,乃至商貿、消費、稅收等等將會是井噴式增長。

而青島發展的利好遠不止如此。

03

不久前,一條新聞以近乎笑話的方式被人們戲謔,很快湮沒在信息海洋中,那條新聞就是特朗普揚言購買格陵蘭島,特朗普處理問題的方式確實能引起各種搞笑的解讀,但是格陵蘭島本身的戰略意義也非同一般。

威海的城運

大家都知道全球變暖是趨勢,北極的堅冰正在融化,但我們習慣了正對中國雄雞的角度看地球,很容易就忽略了這幅地圖上不起眼的“角落”

北冰洋融冰意味著北冰洋全面通航,世界海運版圖將要改寫。

海運是當前最廉價的運輸方式,我國百分之九十的外貿運輸都是由海運承擔,我國兩條主要的遠洋航線是中歐航線和中美航線,中歐航線有兩條,一條要走蘇伊士運河,一條走非洲好望角,蘇伊士運河費用高,好望角耗時長。

若是走北極航線,不但距離大大縮短,而且成本極大降低。以青島到挪威的納爾維克港口這條航線為例,走蘇伊士運河(等速14kn)需要34天,走北極航線需要20天,時間減少,物流成本降低,還沒有那麼高的通航費,也不用擔心海盜。

俄羅斯國土面積全球居首,但並沒有一個好的港口,當初從清朝奪去海參崴(符拉迪沃斯託克),也是看中了這個港口,但海參崴不是不凍港,每年冬季都要藉助破冰船才能保證航運,饒是如此,俄羅斯還十分看重這個港口,將太平洋艦隊司令部都安放在此地。

威海的城運

俄羅斯受美國和北約的經濟制裁,長期以來經濟發展步履維艱,只能靠出口石油天然氣維持,而美國的打壓使得世界石油價格在50美元/桶上下浮動,北約又堵住了俄羅斯通往西部歐洲和西南中東的通道,俄羅斯為了生存,尋求的新的出路就是北極。

俄羅斯從2007年就制定了北極政策,目標是在2020年實現在北極的領導地位,北冰洋若是通航,將極大縮短北美、北歐、東北亞之間的距離,而石油、天然氣、鐵礦石、鋼鐵、煤炭等消費市場百分之七十左右都在北極航線所涉區域,北冰洋通航之日就是世界航運線路改寫之日。

威海的城運

航線短,航行時間減少,物流成本降低,安全性提高(沒有海盜、途經國家少,沒有衝突),如此巨大的利好,我們自然不會放過。

實際上從2012年,中國就開始在格陵蘭島搞基建,18年1月國務院發佈了《中國的北極政策》,“中國是北極事務的重要利益攸關方,中國在地緣上是近北極國家”,並提出冰上絲綢之路的概念,我國對北極的重視。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超過百分之七十,美國在馬六甲布有軍事基地,若是矛盾升級,對我國的石油安全十分不利。

種種原因都突出了北極航道對我國的重大戰略意義。

北極航道開通之後,北方港口定將迎來重大利好,南北方港口偏重甚至會發生重大傾斜,在這一過程中青島自然是極大受益方。

04

講青島的發展是為了講威海,威海所依附的半島城市群的發展很重要的要看核心城市青島的發展前景,青島大發展才能發揮引領作用,帶動威海的發展。

上述關於青島的種種利好有一個共通性,就是大開放:建設上合示範區是對上合組織國家開放,自貿區是對東北亞開放,至於物流樞紐、北極航道等都是對外開放。

在長江以北區域,青島隱隱成了對外開放高地中的高地,不但承擔東西雙向互濟,而且承擔陸海內外聯動,面對整個東北亞。

講開放就不能忽略威海的戰略地理位置——威海處於連通日韓等國家的最前沿,是陸路運輸的終點、海路運輸的起點,威海港獨特的區位優勢使得它在與青島港整合後立刻顯出巨大優勢。

威海的城運

山東港口集團8月份完成整合之後,威海港在貨物吞吐量上同比增長32.3%(青島港在貨物吞吐量與集裝箱吞吐量上分別同比增長8.3%和9.6%)

威海港獨特的區位優勢+青島港雄厚的資源、管理優勢,通過對威海港的佈局定位、投資方向、集裝箱航線等進行系統的功能定位、發展方向佈局,威海的航運市場正在向著更廣更遠的方向邁進。

04

威海港無償劃歸青島港,很多人都會覺得威海“吃虧”,只一個“無償”就無法理解,但從這件事正在產生的巨大效益,我們卻能看到領導者們是站在一個更高的位置規劃威海更好的未來,這就是威海的城運。

按照一般的發展規律,城市群在成長壯大的過程中必然要先有一個向中心城市輸血的過程,待到中心城市發展起來之後,才能反哺其他城市。但是威海港的發展給我們指出了另一種可能。

威海港主動融入青島港的規劃,參與區域分撥配送,參與多式聯運轉運,利用已有鐵路專用線,開通威海-青島雙向對開集裝箱海鐵聯運班列,與原有中創威海-青島集裝箱航線配合,拓展了威海港的輻射範圍和發展方向。

這一點,對威海的營商環境也是一大助力,這也是威海的城運。

城市建設積極作為,這也是威海的城運。

更好更科學的城市交通規劃和建設、引進龍頭企業打造千億產業集群這些都是威海的城運。

這些大的事情我們的感觸可能不深,但涉及數萬人的房產證問題、小區物業問題,這些切實的民生問題每個人都有體會,敢作為、敢執行,這就是威海的城運。

所以,我們相信威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