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的章法沒有那麼深奧,就虛實二字

文字組織在一起, 便會產生一定的關係,或散亂錯落,或對稱整齊,這便有了一個整體的觀感。章法即是這樣的謀篇佈局,相對於結字,它是一種機對宏觀的把握。結字著眼於處理。筆畫與筆畫、構件與構件之間的關係,是一種小的造型;章法則以字為單位,著眼於整體,要處理字與字、行與行、局部與整體之間的關係,是一種整體造型。

一、實的章法

比如有些信札草稿,金文中有的佈局也屬此類。這類章法並無定法,自然形成。平時人們起草文字時心中並無定格,隨添隨改,有時年了又有線的連接和塗抹,總之,一切都非刻意而成。也許正是這種無意,造成了自然的疏密,一些地方寫的非常的滿,另-些地方則又留有餘白,自然而然。一些鐘鼎銘器上的文字也是如此。

書法的章法沒有那麼深奧,就虛實二字

“布白巧妙奇絕,令人玩味不盡,愈深人地去領略,愈覺幽深無際,把握不住,絕不是幾何學、數學的理智所能規劃出來的。長篇的金文也能在整齊中疏宕白在,充分表現書家的自由而又嚴謹的感覺。......國古代商周銅器銘文裡所表現章法的美,令人相信傳說倉頡四目窺見了宇宙的神奇,獲得自然界最深妙的形式的秘密”。(宗白華 《美學散步》)

書法的章法沒有那麼深奧,就虛實二字

二、 虛的章法

這種章法突出的是白,空靈透氣,以少少許勝許多多,惜墨如金,文靜而且雅緻。它似乎是把心思放在了意境上,空曠悠遠,有種禪的味道,令人捉摸不透,想像不盡。說來也奇怪,喜歡這種章法的人大多與禪有或多或少的因緣。比如楊凝式的《韭花帖》、黃山谷的某些草書、王寵的小楷、董其昌的行書、八大山人的手札、弘一法師的匾額、日本的“散書”等等。無論是字還是章法上,他們都很看重空白的作用。大面積的似乎和他們清靜虛和的心態有關,不激不勵,自成一種閒雅適意的風度,決不是那種風風火火的入世情懷。

書法的章法沒有那麼深奧,就虛實二字

懷素等雖然為釋門中人,但他們似乎還沒有完全靜下心來,還在張揚著技巧和豪情,與這種潔雅高尚的虛白還不甚相關。在這類作品中,我以為散書最有意思,逸筆草草,卻是意境幽遠,而弘一八大等人,雖然也靜也雅,但他們總流露出一絲單調和清苦的味道。

我們在欣賞一件作品時 往往是從整體觀感來說的,章法對一件作品成敗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總的來說章法就是要知白守黑、虛實相生。

書法的章法沒有那麼深奧,就虛實二字

白紙黑字,黑白分明,好像沒什麼稀奇的,但如果沒有這種對比反差,我們實際是什麼也看不見的。白相對黑而白,如果沒有黑,白只能是空白和虛無,沒有實際的意義。反過來,如果沒有這種白,滿紙都是黑,也同樣沒有意義。

黑白互見,黑白相生就是這個道理。但白多一些還是黑多一些?其效果是不一樣的。白多,則顯得縹緲虛無,給人以不盡的想象空間,如果黑多,則又顯得很厚重密實,給人壓不過氣來的感覺。

書法的章法沒有那麼深奧,就虛實二字

所以,黑白組合在起,藉助對方,各白都獲得了牛命。我們看一件作品,往往是著眼於事物的外部輪廓,而對於事物周制卻不甚關心。也就是往往餚重的是實處,共實虛處也有它的形狀。對於一件書法作品,我們看到的往往是線條如何變幻組合,即黑的線條形態,但一幅作品呈現的氣息往往依賴於白的多少。比如把同樣一個字放在40平方釐米的紙上,和放在4000平方釐米的紙上去比較,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如果我們只看黑而不看白,還不能算是真正地會看。

老子早就在《道德經》中就說了“知白守黑”之類的話,鄧石如也說“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出”。整個章法其實也就是圍繞著虛實二字展開的。


書法的章法沒有那麼深奧,就虛實二字


書法的章法沒有那麼深奧,就虛實二字


書法的章法沒有那麼深奧,就虛實二字


書法的章法沒有那麼深奧,就虛實二字


書法的章法沒有那麼深奧,就虛實二字


書法的章法沒有那麼深奧,就虛實二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