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花溪,宋培倫老先生用他的方式傳承儺文化

在貴州花溪的一處小峽谷內,有一個石頭王國叫夜郎谷。他的建造者是貴州藝術家宋培倫。宋培倫老人經過22年用堅硬的石頭,構建了一個他關於夜郎的夢。

貴州花溪,宋培倫老先生用他的方式傳承儺文化

夜郎谷裡的石頭多帶有各自特色,人物的搭建更是採用了貴州儺文化,給這座石頭城平添了幾分神秘。不過儺文化自古以來都充滿著濃濃的神秘色彩。

貴州花溪,宋培倫老先生用他的方式傳承儺文化

提起儺文化,那就不得不提貴州苗族,畢竟這裡被稱為“古代文化的活化石”。苗族本身就是一個具有神秘色彩的民族,其中對於信鬼尚巫的文化更是源遠流長,在苗族人的眼裡,鬼分為能為人類賜福的善鬼和降禍人間的惡鬼,對於善鬼的祭拜和對惡鬼的驅足就衍生了很多神秘的文化,儺文化就是這樣衍生的。隨著儺文化的衍生,儺戲,儺面具也應運而生。

貴州花溪,宋培倫老先生用他的方式傳承儺文化

儺面具就是儺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用於儺戲。其中儺面具的造型是最為神秘和重要的一部分、儺面具不需要美麗的外表和太強的藝術表現形式。它比較注重人物性格的刻劃。所以這就需要雕刻藝人採取寫實和誇張相結合的製作手法按面具性格要求,以刀代筆,綜合浮雕、透雕、圓雕、線刻等技法,雕刻出栩栩如生的眾神形象,儺面具的形象多為惡鬼,神靈。它的存在就代表著苗族的宗教和信仰。

貴州花溪,宋培倫老先生用他的方式傳承儺文化

在儺文化中,儺面具就是神靈的象徵和載體,所以苗族人對待面具,就要遵守各種清規戒律,像對待信仰一樣對對待這個神秘的面具。製作的時候,還要在面具頭頂後鑿刻一個小方洞,用於放茶葉,燈芯草,稻穀、藥物等,最後在用油膏密封。

貴州花溪,宋培倫老先生用他的方式傳承儺文化

不僅如此,還要殺雞取血塗抹面具,雞血具有辟邪的作用給額頭和眼睛"開光",據苗族老人說,只有經歷過這些步驟的面具才會成為具有生命力的神靈,才能給族人帶來幸運和安康。

夜郎谷中的石頭人就是與儺文化中的儺面具相結合的。儺面具是儺戲的重要組成部分,用神秘而又誇張的手法雕刻出古老的形態。戴在臉上,用於驚嚇驅逐鬼怪。這也是苗族古老的祭禮。而宋培倫老先生把原本應該刻在木頭上的形態用石頭搭建出來,讓這種神秘成為建築。

貴州花溪,宋培倫老先生用他的方式傳承儺文化

谷中儺面具石人的造型,也各不相同,主要因為它們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宋培倫老先生用不同顏色的石頭和陶片來表現石人五官的變化以此來表現人物的兇猛、猙獰、深沉、狂傲、滑稽、忠烈、等形象。

貴州花溪,宋培倫老先生用他的方式傳承儺文化

谷內一切建築都是由顏色斑斕的石塊堆積而成,原始而瘋狂。從遠處看上去和儺面具結合的石人栩栩如生。用鐵杵翹起石塊,疊成高大而突兀的石柱,原始的方法更貼合谷內的意境,加上陶片勾勒的眼睛和嘴唇在向世人展現神秘而古老的微笑。古老民族逝去的圖騰也在夜郎谷中慢慢生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