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上真的有鬼吗?男子被鬼缠身,高僧助其摆脱困境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俗称仓颉先师 ,又史皇氏。

传说仓颉造字成功,发生了怪事,那一天白日竟然下粟如雨,晚上听到鬼哭魂嚎。为什么下粟如雨呢?因为仓颉造成了文字,可用来传达心意、记载事情,自然值得庆贺。但鬼为什么要哭呢?有人说,因为有了文字,民智日开,民德日离,欺伪狡诈、争夺杀戮由此而生,天下从此永无太平日子,连鬼也不得安宁,所以鬼要哭了。

《淮南子·本经》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这世界上真的有鬼吗?男子被鬼缠身,高僧助其摆脱困境

《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见鸟兽的足迹受启发,分类别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为“造字圣人”。

据《河图玉版》、《禅通记》记载,仓颉曾经自立为帝,号仓帝,是上古时期的一部落首领。仓颉在位期间曾经于洛汭之水拜受洛书。

仓颉也是道教中文字之神。据史书记载,仓颉有双瞳四个眼睛,天生睿德,观察星宿的运动趋势、鸟兽的足迹,依照其形象首创文字,革除当时结绳记事之陋,开创文明之基,因而被尊奉为“文祖仓颉”。

这世界上真的有鬼吗?男子被鬼缠身,高僧助其摆脱困境

关于“鬼”,孔子也曾经说过:“敬鬼神,而远之”。其意为: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两度在卫国没能推销他的“仁政”,只好去陈国,经过宋、郑两地的劫难后,孔子继司马牛病后也相继得病,一度昏迷。子路让他向鬼神求祷,孔子则一向敬鬼神而远之,坚持他的“富贵在天,生死有命”的观点而不求祷。

孔子的学生在《论语述而》中记录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在鬼神观念浓重的上古时代,孔子何以不随俗谈鬼神?这确是一个诱人深入探寻的问题。

这世界上真的有鬼吗?男子被鬼缠身,高僧助其摆脱困境

在传统认识中,鬼神是人的连接。人死后可变成鬼,能福祸于人,来自灵魂不灭的认识。由于远古人类不懂得自身的生理结构和机能,不理解肉体与意识的关系,便错误地把梦幻看作灵魂可以脱离肉体存在的证据。

对此,恩格斯曾在圭亚那的印第安人那里找到了极端表现的例证:“在蒙昧人和低级野蛮人中间,现在还流行着这样一种观念:梦中出现的人的形象是暂时离开肉体的灵魂;因而现实的人应当对自己出现于他人梦中时针对做梦者而采取的行动负责。”(《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19页)举例说,如果某人梦到你对其非礼,这“某人”就有理由追究你的责任。

这世界上真的有鬼吗?男子被鬼缠身,高僧助其摆脱困境

这虽然在今天看来有如笑谈,但在蒙昧时代,却被认为是合乎逻辑的举措。灵魂不灭的认识虽最初产生于梦幻,但产生之后,就成为人们的信仰。时至今日,仍有人认为:“到底有没有一个作为灵魂生活的根据的至高的本质世界,科学虽然不能证明,但也不能否定。”,这种“莫须有”的态度,成为宗教与哲学抗争的最后凭借。鬼神之说如此诱人,就吸引了大量研究者。仅在孔门弟子中,就有子贡、子路、樊迟、宰我等,直接或间接地向孔子讨教这一问题。孔子作为自幼研习祭礼且好古敏求的人,对此问题的回答却与时人大异其趣。

这世界上真的有鬼吗?男子被鬼缠身,高僧助其摆脱困境

子贡问孔子:“死人有知无知也?”孔子曰:“吾欲言死者有知也,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也;欲言无知,恐不孝子孙弃不葬也。赐欲知死人有知将无知也,死徐自知之,犹未晚也。”(《说苑辨物》)子贡是孔子学生中能官能商的高徒,曾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宏愿。

他向孔子探求人死后有知还是无知的问题,或者体现了事业通达者对身后事的密切关注。对子贡的提问,孔子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提出了两个假设性的后果推断:我如果说死者有知,会害怕孝子顺孙因此而不爱惜生命去殉死;我如果说死者无知,又害怕不孝子孙对父母的遗体弃而不葬。

这世界上真的有鬼吗?男子被鬼缠身,高僧助其摆脱困境

在这种两难的情况下,孔子告诉子路:你要想知道死人有知还是无知,死后自己就知道了,到那时也不晚。这种调侃性的回答,使明眼人一见便知其肚皮里的否定来,可谓从委婉中见率直,于幽默中见机智。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后引《论语》只注篇名)季路就是子路,对鬼神比较迷信。

这世界上真的有鬼吗?男子被鬼缠身,高僧助其摆脱困境

有一次孔子生病,子路请孔子祷告神祗以求救赎,遭到孔子的婉拒。这一次直接向孔子请教如何服事鬼神的问题,孔子亦直言以对:活人还不能服事,怎么能去服事死人?把“事人”看得比“事鬼”更为重要,这显然大出季路的意料,于是追问孔子对死亡的看法,孔子以“焉知”拒绝讨论,体现了应对子贡时的同样心境。孔子以“知生”为先,以“事人”为要,不仅是对人死后有知这一世俗观念的怀疑和否定,也表明了重视现世人生的价值取向。

据此,在他的另一位弟子樊迟问怎样做才算聪明时,孔子回答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雍也》)朱熹在《集注》中认为:“民亦人也。”“用力于人道之所宜,而不惑于鬼神之不可知,知者之事也。”他还征引程子的话说:“人多信鬼神,惑也。”

这世界上真的有鬼吗?男子被鬼缠身,高僧助其摆脱困境

像孔圣人都没有否的事物,真的存在吗?有这样一个佛教小故事,或许可以告诉你答案。

话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对非常恩爱的夫妻,他们如漆似胶的生活着。可是天不遂人愿,年轻的妻子因为重病去世了。在妻子去世前,她拉着丈夫的手对丈夫说:“我实在太爱你了,我走后你不许再找其他女人,否则我会回来找你的!”

后来,男人找了女人,每天都被一女鬼折磨着,最后终于忍受不了,跑到了寺院去请求高僧相助。寺院的禅师告诉他:“那个女鬼是你的前妻所变,你的一举一动都瞒不过她。而你所做所言她也一清二楚,这表明女鬼一定是一个精灵鬼。等下次她再出现的时候,你不妨可以和她先交谈,并且夸她聪明,什么事情都知道。随后问她一个问题,如果她能答上来,你就答应,与后来在一起的女人分开。”

这世界上真的有鬼吗?男子被鬼缠身,高僧助其摆脱困境

男人问道:“我要问她什么问题呢?”

禅师答道:“你抓一把黄豆在手里,问女鬼你手里的黄豆有多少粒。她一定答不出来!”

男人询问禅师原因,禅师笑而不语。

随后男人回到了家,当天夜里,女鬼果然又出现了。男人就按照禅师的方式,好好地夸耀了女鬼一番,说她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女鬼自负的说道:“那是当然,就连你今天去寺院见了一位高僧我都知道。”

男人此时随手抓了一把黄豆问道女鬼:“既然你什么都知道,那你说说看,我手里的黄豆有几颗呢?”

突然,空气中就安静了,女鬼也消失了。

这世界上真的有鬼吗?男子被鬼缠身,高僧助其摆脱困境

男人第二天兴奋地跑到寺院向禅师述说情况,禅师却哈哈大笑说道:“她之所以答不出来,是因为这女鬼本就是你主观想象出来的,你本就不知道这黄豆的数目,你臆想出来的女鬼又怎能知道呢?当你明白这个道理时,她就不会再出现了。”

人们常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为什么会有这么一句话的流传呢?正是因为鬼的出现,是因为我们心里有“鬼”。而当我们心念正直时,自然也就看不到鬼的存在了。

看完这篇文章,你明白“鬼”为何物了吗?愿您六时吉祥、拥有正知正见。感恩有您的阅读、关注、收藏、转发和分享!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文字温暖心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