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救畫還是救貓?對不起,我救貓

奇葩說|救畫還是救貓?對不起,我救貓

奇葩說辯題:救畫還是救貓?

作者:喵小記| 一個尋找同類的火星人。

立冬了,不知不覺間已經是在深圳的第三個年頭了,今年的入冬似乎比往年都更暖一些,想起當初孤身一人來到這個諾大的城市,懷著一腔孤勇和熱血,懷著年輕的理想和追求,一頭扎進了這片最年輕最有活力的土地,轉眼間,兩年過去了,生活似乎並不會因為你的激情而特別眷待你,那套在象牙塔裡的是非對錯,在社會的大染缸裡並不適用,無處不在的灰色地帶才是社會大學的第一門課。


這個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尊重灰色地帶是對命運抗爭,也是妥協。


第六季的《奇葩說》開播了,每一期節目我都會追,與此同時也不禁思考一個問題:觀眾會將某些發言當作人生信條去踐行還是聽過即可呢?倘若真是有那麼實誠的人,被某一位辯手的發言所征服,生活中也踐行著這條信念,那他的生活、他的日子,要變得多艱難啊。畢竟辯手並不一定真的持有這個觀點,反而是因為拿到了這個辯題不得已做出的選擇呢?

非黑即白的辯論,更多的應該是給大眾提供多個思考的可能性,正如陳銘所言:我們每個人因為自己的知識背景、經歷見聞、成長環境會對這個世界有不同的理解,每個人的理解都將構成自己的世界,知識共享就是將每個人的世界之門打開,讓更多的人看到不同的平行世界。如果每個人真的能夠放下身段、放下驕傲、放下固執己見,認真聽聽與之不同的觀點,是不是社會才會更包容?但現實總是不會這樣理想化,小到我們每個人,大到國際關係,都會因為觀點的不同容易大打出手,那些善良的人,總是被逼的不善良,真正能打開且願意打開自己世界這扇門的有多少呢?

奇葩說|救畫還是救貓?對不起,我救貓

陳銘:知識共享

最新一期的《奇葩說》裡,我被李誕荒誕的邏輯征服了,在救貓還是救畫這個辯題上,假如沒有那麼多的世俗包袱,沒有那麼多的價值上升,沒有那麼多的道德審判,那我也只願意救那隻貓,因為那隻貓是真正能與我產生情感共鳴的個體,是真正有溫度的生命體。藝術品的價值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不同的,對收藏家來說是價值連城,但對於我們每一個普通人來說,在那危機情況下,我們無法判斷它的年代,它的出處,我們意識不到它的價值,也不懂它的價值,在生命面前幾乎可以說是無價值。藝術品的價值到底在哪兒?是人說它有價值,它才有價值,是有人願意為此付出時間/金錢/經歷它才變得有價值,價值是人賦予的,倘若人不賦予它價值,那它就真的沒價值。而小貓的生命不是人賦予的,是貓爸貓媽賦予的,它的生命和人的生命是平等的。若生命是平等的,那這個辯題是否可以再次等同於:畫和人,你救哪一個?

奇葩說|救畫還是救貓?對不起,我救貓

李誕:世界的運轉靠我們這樣“自私”的人

其實這個辯題存在的意義,並不在於救哪一個本身,而在於救了之後產生的社會影響哪一個更大,不論救什麼,價值也好,對錯也好,評判的標準往往不在實施救援的這個人手裡,而在於他身後那數不清的眼睛和嘴巴,那數不清的道德審判和價值標準。殺死人的不是工具,而是持有工具的人。不論救哪一個出來,另一方的支持者一定會口誅筆伐,將一場無形的輿論戰爭在施救者面前引爆,眾人在這個熱點事件中一通宣洩,在這樣巨大的碰撞中最終達成一個共識:畫作(或貓)更重要,以便後來者碰到此類問題有前車之鑑。但這場暴風雨中所有人都忽略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的感受,處在這場漩渦中心的他無法喊出自己的聲音,無法為自己申辯,成為這場社會辯論的犧牲品。

李誕三辯結束時的話才是最讓我感動的地方。因為只有他注意到了這個渺小的中心人物自身的感受,我就是個”自私“的人,我就想救貓,錯了嗎?我就是個渺小的人,我不懂的那些歷史故事,藝術價值,錯了嗎?我沒有偉大的目標,我只想做好自己能夠做出的選擇,我錯了嗎?我只想簡單地活著,我錯了嗎?沒錯!因為那種狀況下不論做什麼決定都沒錯,哪怕一個都不救,只救了自己也沒錯,每個行為的背後都是他當下所能做出的做好選擇,這是他的潛意識,也是他在自己認知中能做出的最佳選擇了,我們不能去苛求一個人必須去犧牲,也不能苛責一個人必須接受他人的價值標準,世界的五彩斑斕,就是由於你我的不同啊!

人類社會的發展,是靠人的不斷經營、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前進的,我們每一個都是社會里平凡的”小貓“,可能做不成什麼大事,也完成不了什麼宏偉目標,僅僅是活著就已經耗費了很大的力氣,但我們依然相信著未來,相信靠自己的雙手可以創造出更美好的奇蹟,我相信先人們也是這樣想的,他們留下的那些著作、名畫是他們想傳遞的信號,這些信號是他們曾經存在的證據,也是為了告訴以後的我們要不斷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