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筱菲的散文:清明節 想念父親


張筱菲的散文:清明節 想念父親

父親和小哥

“我爸在你們學校上課,遲到早退別罰站啊,作業做的不好,也要表揚哈……”

我在老年大學工作,每天都要接待這些老人。


當好友在電話裡笑嘻嘻地不斷囑咐我的時候,我頓時無語,心在瞬間被揉碎,我想起了我那早已離開我們的父親!

一個親戚跟我說過這樣一件事,在一九九七年左右的時候,在寬城的百貨商店一樓,有次父親買了一個助聽器,但發現質量有問題想調換一下試試。就這麼簡單的事情,使女售貨員立刻不耐煩起來,刁鑽蠻橫、態度極其惡劣,對一位老人的要求不但置之不理說話還極其沒有教養,於是父親和她理論起來,偌大年紀怎能與潑婦理清是非?


最後,正好親戚路過,看到是我父親就趕緊解決了這件事,才勸父親回的家。剛強的父親受了莫大的委屈,但並沒有和我們說起這件事,他始終弄不明白,國家怎麼可以讓這樣的人為老百姓服務。


好長時間後,親戚和我說起時,我當時竟有窒息的感覺和揪心般的疼痛,滿堂兒女,父親受委屈時,我們竟無人在場護他周全,生我們何用?


父親病重說胡話時,我聽見好像又提了這件事,他壓在了心裡,成了過不去的坎。我一度想找到那個人,讓她到我父親的墳前道歉,讓她知道,作為一名服務人員,惡劣蠻橫的工作態度是怎樣的傷了一位老人的心。相信老天不會原諒她!


想起一個故事,一位年邁的老人走進商店,他正要費力的推開旋轉的玻璃門,但門一下開了,一位姑娘微笑的為他推開了門,他急忙說“謝謝”“不用謝,我只希望我的父母出門在外,也有人幫他們一把”,姑娘禮貌的說。


我相信因果輪迴,我相信善惡之報自有定數,老天從不會虧待每一個好人,每個人的好運都是自己結下的善緣,好人都會有美好的結局!


我多希望,我也能像我那位朋友一樣,不管父母在哪裡,都能安排人照顧,讓年老的他們出去辦事不會碰壁,不會被人責難,不會在外面受到冷落……。


其實,父親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人,年輕時不僅相貌英俊卻口才極好,雖認不得幾個字,但說話有條有理,令人信服。

張筱菲的散文:清明節 想念父親

後排左起:老姑、老叔、四叔、三叔 前排左起:父親、大姑、姑父、大伯

我小時候,家裡總是有人來請他出面,幫著調節鄰里糾紛和家常裡短,誰家有個大事小情也都會請他到場。放學回來,我也經常會看到一些陌生的面孔在我家喝酒吃飯。我清晰地記得,那時父親在飯桌上推杯換盞、妙語連珠,特別有大老闆的風範,來的那些都是他的生意夥伴或是幫助過他的朋友,父親是一位知恩圖報、仗義且有擔當的人。


聽老人講,奶奶生了七個孩子,五個兒子兩個女兒,那時,戰火連天,老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爺爺多病,12歲的大伯成了家裡的頂樑柱,十六七歲就做小本生意養家。


可是,一九四六年因國家徵兵,大伯和三叔都參加了八路軍。一九五零年十月,身為尖刀排排長的大伯和運輸班班長的三叔又隨彭德懷老總跨過鴨綠江。


在朝鮮戰場上大伯的英雄事蹟廣為流傳,併成為同一批參軍的八一勳章唯一獲得者。


一九五三年戰爭結束後回國。這八年裡, 家裡除了大姑出嫁外,這一大家子人的生活便全都落在了的父親瘦弱的肩膀上。聰明睿智的父親把他會做生意的潛力發揮到極致,等大伯和三叔凱旋歸來時,一家10多口人竟安然無恙!


聽父親給我們講,當時四叔、五叔、老姑、都陸續的上了學,家裡更加貧困。在揭不開鍋的時候,奶奶讓父親拿著口袋,走北大嶺王八梁去龍鬚門駱駝廠(現在開車需2個多小時)大姑家借糧,當時,大姑夫是製作柏木香的大財主,騾馬成群,僱人眾多。


當父親爬山越嶺忍飢挨餓的把多半袋子糧食扛回家時,卻發現是餵馬的雜糧夾著顆顆馬糞。從此,剛強的奶奶長了志氣,再也沒有向任何人開口借過糧。


後來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大姑幹啥去了,就不能派個下人騎著馬送送揹著半袋糧食的弟弟嗎?


真的是“窮在街頭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啊!


那時,父親也不大,十六七歲的樣子,以前都是大伯管家,現在沒指望了只有自己想辦法了。


他首先把家裡的土特產小米、栗子等,背到口裡(太平寨、灑河橋、遵化一帶)換回一些農具和日常生活用品,勉強度日。後來,他想讓家人過的更好一點,就想把大伯的買賣關係接上。可當時沒有電話,大伯也沒留下地址,於是,父親想拼一下運氣,就趕著和大伯經常一起做生意的那頭毛驢上路了。


父親讓毛驢自己在前面走,他不遠不近的跟在後面,走了整整一天,快天黑的時候,終於,走到遵化附近一家的大門口,毛驢熟練的走了進去。這時,只聽見屋裡有人高聲欣喜的喊道:“張永慶來了”。父親聽此,懸了一天的心才終於放了下來 。


買賣接上了,以後的日子就殷實多了。


父親給我們講他傳奇故事的時候,風趣幽默,把我們聽得膽戰心驚。


那萬一毛驢記不住路了怎麼辦?

張筱菲的散文:清明節 想念父親

後排左起:小哥、三姐、二姐、大姐、大姐夫 中排左起:四姐、媽媽、爸爸 前排:我和弟弟

有了買賣,日子好多了。父親為四叔娶了親,供五叔上了當時的中專現在的大學,分配在朝陽工作。三叔從朝鮮戰場回來後,父親又親自帶隊接來了三嬸,他用自己的智慧和瘦弱的肩膀擔起了全家人的重擔,受苦受累從無怨言!


由於當年父親年齡太小身體瘦弱,風寒露宿、常年奔波,飢一頓飽一頓的日子,使老年時落下了心口疼的病根,每次秋忙犯病時,父親痛苦不堪,我們家就像末日來臨一般。後來父親自己說,是因為當年餓得實在不行時喝涼水所致。哥很是不解,“您背袋裡不是有燒餅和錢嗎”?“家裡還有一大家子人等著呢,不能動啊”,父親無奈的說。


感謝上帝的冥冥之中的指點,在三姐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再三邀請下,從不出外診的峪耳崖金礦名醫方大夫,毅然決定騎八里地山路的自行車來到我家給父親治病。從此,父親的病再沒犯過!母親說:方大夫是我們家的恩人!


爺爺奶奶去世後,叔叔姑姑們都有了自己的家庭,我們姐弟七人也依次長大。父親年輕時走南闖北,自己沒有文化定是吃了不少的虧,所以,讓兒女們讀書上大學是他畢生的心願。


我記得我的錄取通知書來的時候,父親的眉宇間藏滿了笑容,雖然沒說什麼,但我知道他特別高興,那天中午,飯桌上破天荒的多了兩瓶啤酒!


父親對我們的品行教育是很嚴厲的,但生活中他很寬容。有一次,父親去幹活了,我想給父親一個驚喜。於是,讓媽媽不要插手我給父親做饅頭。終於等到父親回來,吃飯時我滿懷欣喜的端上來一看,卻是一個個沒有發的小面球。父親大口的吃著,不但沒說我,還難得高興的表揚我說:“我老閨女會做飯了!”


我心裡特別難過,那天一口飯沒吃,我真沒用!

父親那天吃飯的表情一直在我腦海裡揮之不去!


記得我去滄州畫畫時,要去唐山做車,那天,我一個人走在那漫天大雪中,出生牛犢不怕死,我覺得好玩極了。可父親就是不回去,追了一程又一程。當時,我還嫌他多事,現在想想,他該是多麼的放心不下,一定是非常的掛念我。感謝上帝,那次,我很安然無恙的回到家!

張筱菲的散文:清明節 想念父親

爸媽在這裡把我們養大,這是我們魂牽夢繞的家


我剛上班的時候,父親總是提前把我的小自行車搬到大門口,擦好,等我一出來騎上就走。我從來不曾說過“謝謝”,我就是那樣理所當然的把父親撇在腦後,即便我不回頭,我都能感受到那目送我的眼神,幸福極了。


下班稍晚,在衚衕口,就會遠遠的看到看似不經意其實在一直在等我的父親,我總是快樂叫聲:“爸”。然後他接過自行車我們回家吃飯。


女兒沒心沒肺的快樂,都是因為有父親那雙大手為我支起的傘,撐起的天!

後來,父親病重,稍一清醒,就對我千叮嚀萬囑咐,唯恐以後的生活中有過不去的坎,不能理智應對,還把自己後事向哥交代的清清楚楚。最後被病魔折磨得神情恍惚,說話都很困難的時候,我含淚問他“爸,還認得我嗎?”他艱難的看著我,拼勁全力的像是微微的笑了一下“老閨女”,那一刻,我緊緊的抱住了父親淚流滿面。


記得有部電影《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已經遠去》,父親離開我們後,我的天塌了,鬢角第一次開始出現了白髮!


“父母在,人生尚知出處,雙親離去,人生便只剩歸途,”

父親拉著我的手走過童年、少年、青年.....最美好的日子,是因為有父母的陪伴,最難忘的記憶,裡面都是父母的點點滴滴。我沒能好好的照顧他們,每每想起,心如刀割,如鯁在喉。


 想起那句話:如果你已中年,你的父母還健在,那麼,你是幸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