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確診病例!美疫情為何像失速的列車?


囊括全球1/4確診病例!美疫情為何像失速的列車?

各界正檢討美國是否在一開始輕慢新冠病毒的嚴重危脅。(Getty Images)

紐約市是全美新冠肺炎重災區,在布魯克林區一座醫院外,遺體被送往充當臨時太平間的冷藏卡車。

美國新冠肺炎疫情後來居上,成為全球最大疫區,全球確診病例四分之一在美國。這個起初被官員、民眾視為「類流感」的疾病,不只造成經濟活動大停擺,過半數民眾被困在家,更嚴峻考驗美國醫療體系的能量。

新冠肺炎1月底入侵美國。儘管他國確診病例迅速累積,但直至3月前,美國「賬面上」確診數一直控制在100例以下,成功營造政府防疫有成、病毒未像想象中嚇人的氛圍。

但3月確診病例在短短几周內便從兩位數攀升至五位數,超越疫情重災區中國、意大利。迄今美國確診病例超過33萬5000例,死亡人數達9568人。 美國確診數大幅上升,雖與檢測數量增加及病毒本身具高傳染性有關,但政府防疫慢半拍、官員與民眾輕忽態度,及國內醫療體系結構性問題,也是關鍵性因素。

面對新冠病毒這類高傳染性疾病,實時確診、隔離及醫治病患在防疫成效上扮演關鍵角色。但疫情初期,由於美國法規、檢測標準嚴格,加上政府應變不夠快,導致國內檢測能量遠低於需求;也因為部分感染病患無法實時確診,使一般民眾暴露於感染風險中。根據疾病防治中心(CDC)數據,自疫情爆發至2月26日,全美僅445名美國民眾接受篩檢;相較之下,南韓每天約能檢測2萬人。

當時許多專家警告,美國確診數之所以相對低,只是因為檢測做得不夠多、不夠快,國內恐藏有數千名尚未確診的感染病患。在廣大輿論壓力下,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才於2月29日允許部分符合條件的醫院實驗室,可在取得EUA前進行病毒篩檢工作。

此外,CDC初期篩檢標準嚴苛,只准許醫生檢測近期到過中國,或曾接觸確診病患的疑似病例,引發外界擔心恐有許多「漏網之魚」。

雖然CDC後來放寬標準,行政部門也努力配送更多檢測工具至醫療院所,許多州相繼設立「得來速」檢測站、關閉餐廳、酒吧及所有提供非必要商品的店家,甚至下「禁足令」,但疫情已在全美蔓延開來,補救為時已晚。

另一個導致美國疫情失控的原因,就是川普總統的輕忽和刻意淡化。川普散播諸多與新冠肺炎相關的錯誤信息,言論也多次與醫衛專家建議牴觸。例如他3月4日接受福斯新聞(Fox News)訪問時,仍將新冠肺炎稱作「冠狀流感」(corona flu),並指稱很多民眾就算遭到感染,症狀也非常輕微,「他們情況非常快就好轉,甚至不需要看醫生」。

此外,美國年輕、中壯年族群誤以為自己感染風險低,因此無視政府呼籲民眾實施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ing)的防疫政策,也是導致小區感染的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