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毛姆的四大名篇第三本《面纱》——怨憎有什么伟大(下篇)

读大学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此书。那时读的书太少,经历得也少,还不懂得了解作家和创作背景,只是当故事去读。很多深意读不出来,只是因为老师们都在强调尽量多读的重要,才把《美的历程》和《昆仑》《沧海》、《士与中国文化》和《上海宝贝》、《活着》和《缀网劳蛛》放在一块读,判断的标准只有“好看”与否。尽管难以登堂入室,还是坚持做做笔记。

我读毛姆的四大名篇第三本《面纱》——怨憎有什么伟大(下篇)

事实上,多年后重翻自己的记录,那上面相当一部分内容都已忘却,惊讶有的书自己原来早就看过,更不要说喜欢的诗词见一次抄一次却至今背不出来,能记住的只有那些印象最深刻、触动最大的人和事。

因此前面写的感悟都是复观时的初体验。

故事与叙事的魅力无法打动无知的我,只有看到“欧洲人是野蛮人,中国人才是文明人”时才稍稍眼前一亮,其后毛姆描写的山头牌坊、面黄肌瘦眼神空洞的难民、老子的道以及满洲女人家中的陈设才让我觉得有点收获。

可笑的是,那时竞怀有收集一切外国人对中国人不实评价或描写的雄心,盼望着厚积薄发有朝一日一条一条地驳斥回去。

那时,刚好赶上国内2012年抵制日货的高潮,各地打砸日本车的新闻屡见不鲜,才欣赏完勒布朗初登王座君临天下的神姿,还沉浸在商业体育联盟营造出的幸福感中,虽然隐约意识到合资车里也有国人的劳动,但我也分不清到底要怎么爱国。

所幸今天的我可以确信——盲目的怨憎绝对不会指向伟大。


接下来,自然还是现实主义。

我的想法依然关于当今的创作。

毛姆说:“情节和人物形象紧密相关,你很难凭空想象出一个人物形象。当你想象出一个人物形象时,你会自然而然地想象他在特定的环境中做着特定的事,这样,这个人物,和他的行事原则是一并构思成型的。”

他说的是文本内在,我想表达的是内容与形式:文学存在的形式当然随时代发展而改变,易中天也说大家觉得这个东西没用,恰恰是因为它太有用了,已经深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致我们察觉不到。

我读毛姆的四大名篇第三本《面纱》——怨憎有什么伟大(下篇)

文坛式微,各大流媒体创作平台勃兴,比如地球知识局、农民工作家万小刀、以及六神磊磊读金庸、呦呦鹿鸣、李维东自然生态保护服务工作室、疆还是劳的辣、细说电影等等公众号、头条号我都挺关注,去年也注册了豆瓣、知乎和简书账号,上述内容超越了文学的范畴,但人类的表达永远无法让文字彻底缺席。

看着当年明月、天下霸唱、爱潜水的乌贼甚至papi酱、李子柒们赚的盆满钵满,我不否认自己眼花耳热。

余秋雨、于丹、陈果之流俱往矣,但凤歌、沧月、步非烟、小椴、盛颜、马舸、时未寒、方白羽们隐没江湖也让人唏嘘不已,更何况小小年纪写出《江湖歌者》的小号鲨鱼曾被读高中的我惊为天人,如今却难觅踪影。

我读毛姆的四大名篇第三本《面纱》——怨憎有什么伟大(下篇)

已为人父的韩寒几乎成了有良心的公知,而火遍大江南北的哈佛女孩又去了哪里?

郭敬明的《幻城》也让上初中的我泪流满面,某一期《小时代》杂志还是我的成年礼,说来可笑,他已被影迷们骂成了狗。

我读毛姆的四大名篇第三本《面纱》——怨憎有什么伟大(下篇)

谈恋爱的时候,我老婆还曾推荐我用“得到”优化学习,但我早就看出罗振宇贩卖焦虑必不长久,可他也明确表示自己只是个商人,这就无可厚非了……

不可否认,自媒体是个好东西,它为文青们提供的流量意味着广阔的天地,但借机叩问良知、裹挟群怨确乎与囤积居奇卖口罩发国难财一样有违道义,收割怨怼暂时获得了海量的打赏,可那与现实主义的出路有什么关系?

林孤小姐公众号为我素喜,针砭时弊,敢言敢怒,笔锋犀利,有理有据。可那篇《后续:那个13岁的人渣,精心策划了一场谋杀》里面“他家住一楼,血迹就顺着他家门口一直延伸到树丛,他家里也全都是血迹,血都顺着楼梯流下来了”的表述被证明确不属实。

我读毛姆的四大名篇第三本《面纱》——怨憎有什么伟大(下篇)

我的高中历史老师徐方君在讲法国大革命时说过:“法国人民的血特别容易热,中国人民的也是”,通过林孤得知大连少年杀人案的我也曾怒发冲冠激动万分地写下这样的话:

“苏童在长篇《米》里描写过一个才十岁就能把自己亲妹妹捂死在粮食堆里的米生,因为米生的父亲就有着喋血街头的背景。只是想不到更加恐怖的剧情会在生活中上演。父母养孩子不容易,不仅要养还要教育,不仅要让自己的孩子有教养,还要提防懒得教养的父母生下来的那些败类!”

那么结尾可能有些突兀,事实上我也的确不知道路在何方:

读图时代,快餐文化盛行,甚至许多业已成功的大号都选择转做漫画式的图文。

讲究慢工出细活的现实主义创作未必能够引发广泛共鸣,精耕细作的写手们看不到出头之日。

想要紧追热点、勇担道义却必须懂得调动大众的情绪,搜集素材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更不能小心求证直到人们视线转移。

正如我也曾为李心草义愤填膺,可有几个人能做到密切关注至今?


最后,摘录《面纱》里我标记的前文未能提及的经典段落如下,必须声明,这是书里的原话,毛姆写就,蔡春露译成,与我没半点关系!你且去品,然后决定要不要读原著:


好啦,别傻啦。美貌是上帝赐予的礼物,最稀少最珍贵的礼物,如果我们有幸能够拥有美貌,那就应当感恩,如果我们没有美貌,那就应当感恩拥有美貌的人给我们带来的愉悦。”


瓦尔特的身体轻轻动了一下,或者说是露出要动的意思——那动作那么轻,如同一丝微风,你感觉不到,但却在平静的水面上泛起涟漪。


我有一种想法,觉得唯一能够使人们对生存世界不怀厌恶之情的是:不时从混乱中创造出来的美。人们画的画,创作的音乐,写就的书,过着的生活。而这些当中最富含美的是美丽的人生,那是件完美的艺术作品。


凯蒂好奇,人们心里是不是都藏着可耻的秘密,小心翼翼地提防着别人窥探。


命运弄人啊!贾斯汀夫人一辈子费尽心机、苦心经营想得到的东西——虽然因为屡遭挫折而有所改变——却到死都没能知道:她的夙愿实现了。


下一章,我们说最后一篇——《刀锋》。毛姆已老,那么作品当然更加炉火纯青。还有,别忘了关注我在谈《人性的枷锁》时留下的尾巴,关于它,我们还要在《刀锋》中揭秘呢。

未完待续……


(感谢热爱阅读的你,感谢善良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