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錢”看城投(六)

作者:王丹,工商管理碩士,合夥人,管理諮詢師,講師。擅長領域為戰略規劃和人力資源管理,有豐富的管理諮詢和教育培訓經驗。

(上接:“四、路在何方(2)”)

四、路在何方(3)

(二)清理負債:債務劃分和處理

債務問題,是城投公司先天不足導致的“果”,也是轉型發展的“因”。城投公司要分家,要獨立,要轉型,迫切要理清的就是債務關係。

①前賬算清

城投公司想轉型時能輕裝上陣,就要對公司已形成的政府性債務進行剝離。因為眾所周知,有很多城投公司的債務,其實並不是公司的債務而是政府債務,但是現在由公司來承擔,所以正好要藉助目前政府政策,劃清政府債務與公司債務之間的界限,將本屬於政府的債務剝離歸政府。

43號文出臺後,各地對債務進行甄別,“政府的歸政府,企業的歸企業”,有的城投公司直言“如果政府劃給我們的債務過多,經營性資產不足,我們可能沒法生存”。

2015年至今的這幾年裡,各地政府和城投公司都在想辦法利用政策,通過借新還舊、長期換短期、債務置換順利實現“以時間換空間”。

②後賬自擔

從43號文開始,規定“剝離融資平臺公司政府融資職能,融資平臺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債務”,“地方政府新增債務實行限額管理”。50號文要求地方政府不得將公益性資產注入到融資平臺(而過去不少政府對資產負債率偏高的城投注入公益性資產,通過擴大淨資產以城投增強融資能力,但可能存在政企不分的問題)。要求融資平臺主動聲明新增融資不屬於地方政府債務,並且要求金融機構不得接受地方政府擔保,其核心還是打破地方政府對城投的隱性背書。

今後的城投公司融資不能再靠政府信用,不少城投公司表示近兩年新增融資比較困難。

Wind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城投債融資規模呈現下降趨勢,發行成本已經上漲到7%左右;且2018年集合信託投向基礎產業的資金規模較2017年出現明顯的下滑,資金成本則節節攀升至8%左右。

(三)分點家業:爭取優質資產

企業的融資能力的提升要靠營業收入的增加和資產規模的擴張等。因而城投公司要抓住時機,取得政府大力支持,爭取優質資產,才能更好融資,說到底呢,就是找錢。一方面,響應政策,剝離公益性資產,另外一方面,為了更好融資,注入經營性資產。

①剝離公益性資產,“虛胖”變“瘦子”

剝離的公益性資產有兩類:一類是早年間為壯大資產規模,注入到城投的學校、醫院、體育場、博物館等;另一類是置換債所對應的資產,因為發行置換債置換存量政府債務後,相當於本級財政替融資平臺等債務主體償還了債務,那麼置換債券所對應的資產就應當劃轉給政府部門,這類劃轉的資產主要是道路、橋樑、公園等公益性資產,比如道路劃到城建部門,公園劃到園林部門。

剝離後,“虛胖”的融資平臺成了“瘦子”,其資產規模將收縮但債務仍在,可能面臨評級下調的風險。因此,諸多地方將向城投公司注入經營性資產。

②注入優質經營性資產,提高淨資產比率

儘量讓政府多劃入有效資產,增強公司實力;有的地方政府將資源進行整合,把能產生收益的資源給城投公司;有的把當地的的幾家城投類公司合併,把資產規模、收入等等之類做大,這樣在資本市場上能夠有更好的的形象來融資;

還有,可向政府爭取的支持還有城市特許經營權的授予,包括城市公共停車場的經營權,加油加氣站、充電樁等能源交易方面的經營權等,通過特許經營權的授予,支持城投公司開展市場化業務;

另外,將在之前建設過程中手續不完善,無法形成公司有效資產積累的項目進行梳理,幫助城投公司完善項目手續,切實坐實公司資產。

(四)設法借錢:擴寬融資渠道

政策持續收緊,近年來城投公司的融資工作比較困難,眼瞅著到期的債要還,項目建設也要錢,想想都很焦慮。

面對資金需求,城投公司不能等也不能靠,要努力提升融資能力,積極拓展融資渠道。包括:

①債權融資

銀行貸款(政策性銀行貸款、商業銀行貸款)、

企業債券、項目收益債券、公司債券、短期融資債券、中期票據、定向工具等

②股權融資

上市(IPO、借殼上市、增資擴股)、引進戰略投資者、產業基金、風投、私募等

③非標(信託、委託、資管計劃等)、資產證券化、融資租賃、PPP等

④政府補助

財政撥款、稅收返還、國家補助、財政扶持等

(五)修煉內功:強化公司管理

在城投公司市場化轉型過程中,需從法人治理、組織架構、集團管控、人員管理等方面進行適應性調整。

首先,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成為具有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的現代企業治理結構的公司,完善“三會一層”的功能並切實發揮作用,保證人員、財務的獨立;

其次,優化組織架構設計,完善集團對子公司的管控體系;

再次,進行人事制度改革。以往,城投公司高管層由地方政府官員兼職的現象非常普遍,產生“政企不分”的問題。“政企分開”的改革方向必然要配套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市場化的選聘、用工機制;

同時,完善激勵制度。城投公司“大鍋飯”現象嚴重,完善績效考核和薪酬福利制度,建立以價值創造為導向、對內公平、對外競爭的動態薪酬體系,最大限度激活企業人力資源。

本文所述僅為個人觀點,小夥伴們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相互交流共同探討。

從“錢”看城投(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