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一流人才培養根本問題

廣西大學作為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和“部區合建”高校,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切實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和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關於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部署要求。2019年,廣西大學在科學設置學院學科專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礎上,著力破解一流人才培養的根本問題,本科教育內涵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聚焦一流本科人才培養

結合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廣西大學黨委出臺了《關於加快新時代廣西大學一流本科教育發展的意見》,啟動了推進“三全育人”的“31085工程”,建立了領導講授思政課與聯繫思政教師、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與課程教學方式改革、黨員教師亮牌上課與課程思政督導評價等一系列制度。

2019年,廣西大學組織幹部、教師用七天時間舉行了“困境與出路”系列研討會,其中用五天時間進行了“本科教育”“服務師生”兩個主題的探討,共梳理出幹部教師關於人才培養12個方面的66個問題和770條建議,力破本科教育改革發展瓶頸。通過研討,廣西大學相繼出臺了學生管理與教學管理聯動、一年級新生晚自習制度、教師輔導答疑制度、教學質量不合格教師退出制度、取消課程補考的重修制度、本科生導師制和研究生課程制度等管理方案,推動全校人才培養要素聚焦一流本科教育。

打造高水平研究型教學

更新觀念,追求卓越。按照“建設特色鮮明的國內一流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的整體要求,建立追求卓越的研究型本科教育。

一是完善本科教學計劃,科學理性設置專業。廣西大學本科專業優化設置68個,畢業學分控制數為150學分,結合導師制度,統籌設置研究訓練課程與畢業論文。2019年,廣西大學有19個專業獲批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16個專業獲批自治區一流專業建設點。

二是改進教師隊伍結構,建設一流教師隊伍。廣西大學完善人才引進政策,加大教師引進力度,具有博士學位的專任教師比例提高到了67%,國家級人才稱號教師增加了15人。同時,學校實施職稱晉升及轉軌的教學水平認證、新入職教師主講資格認定和教學效果不佳的教師退出機制,確保教師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三是創新培養機制,培育卓越人才。在對所有學生強化研究能力培養的基礎上,廣西大學探索在研究水平比較高的7個擁有博士點學科的學院,分別建立了“創新人才培養實驗班”,通過加強科學基礎、突出研究能力、強化寬口徑學習、實施專業任選畢業和導師指導的培養方式,建立本—碩—博一體化銜接培養制度。通過加強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建設,建設一批一流課程,努力培養卓越人才。

抓嚴抓實,注重效果。

一是嚴格教學過程管理,營造一流學風。取消課程補考和清考,提高考試難度,使學生從“輕鬆混”向“玩命學”轉變。重點監控全部及格課程任課教師的教學過程和考試試卷,解決課程考試“放水”難題。建立了課業輔導幫扶機制,完善教師輔導答疑、批改作業過程。通過實行本科新生集中晚自習制度,實現大一學生晚自習全覆蓋,同時帶動其他學生學風明顯好轉,圖書館日均座位預約達5348次。

二是嚴格教材選用管理,堅持凡選必審。研究型本科教學必須選用科學性強的高水平教材,廣西大學優先選用國家規劃教材和知名教材,嚴格把關謹慎使用自編教材,堅決防止質量低、內容水的教材進入課堂,堅決杜絕存在思想性問題的教材毒害學生。

三是嚴格教師教學要求,完善教學質量監督。學校在實現教學監督全覆蓋基礎上,賦予教學督導團在教師職稱晉升及轉軌的教學水平認證、新入職教師主講資格認定和教學效果不佳的教師退出評審等方面的權力,實現教學督導與教師教學評價的有機結合。2019年,教學督導團對全校教師聽課5132節次,抽查全校本科生作業約510門次、3000多份,對過去一學年全班學生考核全部合格的課程進行重點督查。

建設一流本科教育設施

廣西大學整合多種資源,全力建設支撐一流本科教學的基礎實施和保障條件。廣西大學投入1.5億元建成一流語言自主學習中心和物理、化學、材料等專業高水平實驗教學平臺,正在抓緊建設基礎課自主學習中心,土木、電氣、生物等實驗教學平臺。

學校投入5000萬元建設亞熱帶農科新城教學實驗平臺,提升農林動教學科研實驗資源保障水平。

廣西大學正在推進實驗平臺建設與共享,整合全校價值超過40萬元的大型儀器設備建成共享平臺並面向師生開放;統籌全校100人以上報告廳、會議室資源,保障本科生學習需求。去年建成的大學生活動中心,提供本科生社團活動、教學、財務、畢業就業等一站式綜合服務。

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研究型大學的重要基礎和根本特徵。廣西大學將進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不斷優化大學治理體系提升治理效能,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建設壯美廣西 共圓復興夢想”培養更多一流人才。

(作者系廣西大學校長)

《中國教育報》2020年04月06日第5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