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赢”缺少了爱,会让孩子止步不前

新冠病毒的阴云笼罩着全国,孩子们不能出门去上学,这让我们与即将迈入青春期门槛的女儿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接触。这段时间,在学习之余,我们家又开发出了另一个娱乐项目——扑克牌。

大家都知道,但凡以输赢结尾的游戏,每一个参与者都有沦为输家的可能,你不可能一直是赢家。但在面对输赢的态度上,我们慢慢发现了两个孩子之间的区大差别。

“输赢”缺少了爱,会让孩子止步不前

先说小山吧,他今年六岁多,比姐姐小了四岁。每次玩牌,无论是输是赢,他都是乐呵呵的,大不了也就是笑着喊一声:“我又输了!”

之所以如此,我想是因为我们之间有过数次这样的谈话。

“小山,如果一个游戏有输有赢的话,你觉得最后的输赢更重要,还是游戏过程中的乐趣更重要?”

“你觉得呢?”

“是过程中的乐趣更重要!”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的生命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最终的结果。当最终的结果来临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就结束了。游戏也一样。所以,我们要努力发掘游戏过程中的乐趣。你不会总是赢家,所以,爸爸更看重你在游戏过程中所获得的乐趣,而不是最后的输赢!”

这样的对话会让孩子明白,他输得起,他可以输。我这样说并不是要引导孩子不要去看重最后的结果。有所成就当然重要,不然我们的成就感又从哪里来呢?但是,如果追求结果是以不能享受其过程为代价,那么我们就会与生活失之交臂。

我所追求的是,让孩子在保有乐趣的情况下,尽己所能。他也当明白这一点。如果他是一个可以得90分的学生,而我却任由他的成绩徘徊在60到70之间,那么,我就会感到不安,会觉得对不起他们,而他们也会在将来的生活中为此付出代价。因为我认为帮助他尽己所能是自己为父的责任,而自己并没有尽责。

“输赢”缺少了爱,会让孩子止步不前

反观我的女儿,我觉得我亏欠了她很多,因为这样的谈话在我们之间从没发生过。我没有让她确信,我是爱她的,我爱她本人胜于她好的表现和好的成绩。这是我作为父亲的失职之处。这个娱乐项目也使我再次看到了我曾经的不恰当管教所带给女儿的恶果。

每当她连赢了几把牌便会高兴得手舞足蹈;但如果一直输下去,甚至仅仅是连输几把,她就有可能哭起来。我的妻子梦琳当然不喜欢看到她这样,每当她哭起来,梦琳就会说:“玩个牌而已,有什么好哭的吗?”但这并不能使她在第二天玩牌的时候停止哭泣。

前天晚上,我们聚在床上聊天,又说起这件事,女儿说:“我就是想赢!”

“但你也不会老是赢啊!学校里有那么多比赛,你怎么办?还有你们的体育有那么多项目?”梦琳追着就问。

“我一定会赢!我只选我能赢的项目!”

结合本文的标题,再看看孩子的这个回答,你明白我为什么说孩子会止步不前了吗?因为孩子的内心已经失去了去尝试她可能会输的项目的勇气。她把自己的活动局限在了她能赢的项目上,并阻止自己去尝试新的东西。

说得长远点,我甚至看到了她将来长大后画地为牢的生活。

“输赢”缺少了爱,会让孩子止步不前

女儿的回答深深地刺痛了我,这是我最不愿在孩子们身上看到的。在小山还很小的时候,他也有“输不起”的倾向。每次要输的时候,他就会离开游戏,找一个安静的角落躲起来偷偷地哭泣。即使到现在,他仍然只能在安全的环境里才敢去尝试新的项目。

输和赢这两个字眼本身并不意味着更多的东西,但当我们把赢和“你很厉害、我赞赏你、我羡慕你、我嫉妒你、我想亲近你”联系起来,把输和“你很差劲、我贬低你、我嘲笑你、我讨厌你、我想疏远你”联系起来,输和赢的处境就一目了然了。赢了,自己就增值;输了,自己就贬值。难怪孩子们都不喜欢输!从某个方面来讲,这是父母的错。

为了把孩子们从“输赢”的心态中解脱出来,我们要让孩子们确信,他们是可以输的。但要做到这一点,作为父母我们就要努力把“输”这个字眼和那些折损人的不好的表达断绝开来。游戏中的其他参与者是孩子的盟友、伙伴,而不是孩子的敌人,有了他们的参与,游戏才得以进行;有了他们的对抗,孩子才得以发挥最大的潜能。这种心态会引导我们去欣赏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只注重他们的输赢。当孩子真的输了的时候,我们才不会使自己沮丧,才不会收回对孩子的爱(接受事实,肯定孩子的付出,给予孩子鼓励,向孩子表达你对他本身的爱)。

当孩子们明白,无论输赢,我们的爱总会伴其左右的时候,他们就能放松,并感到安全,自由地以自己的最佳状态出现,知道他们可以成功,也可以失败,因为,对于他们的父母来说,他们本身远比最后的输赢来得更重要!


“输赢”缺少了爱,会让孩子止步不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