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娃日记46:在教导孩子遵守规则上,作为父母我有个缺陷

背景:

我一直教导孩子:“人与人之间是有界限的,它能约束你不侵犯到别人,也能保护你不受别人的侵犯。”孩子们相信我所说的。

我给孩子们的界限之一是:“别人的东西不经过别人的允许不能动,自己的东西不经过自己的允许别人也不能动。”两个孩子对这一点也深信不疑,因为这完全满足了他们保护自己的东西的需要。

我们的小家庭就是一个封闭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只有爸爸妈妈和两个孩子。当这条规则的运行仅仅局限在我们家庭内部时,它运行得很好;但是,当孩子们带着它与外面的世界发生碰撞时,这条规则就带出了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不是规则本身的,是我们的,是我们为人父母者的问题。

故事:

有一次,我带小山去朋友家做客。我和那位朋友关系都是很亲密的,无话不谈。小山进门之后就坐在沙发上玩,并把自己的饼干放在了客厅的茶几上。

我朋友在跟我聊天的时候顺手就拿了一块小山的饼干放进了嘴里。小山马上拉住我,小声说:“爸爸,那个叔叔吃了我的饼干,没有经过我同意!”

但是,我没有保护他!

人情的枷锁:

我当时心里最自然的反应就是:保持自己的神情状态不变,维持和朋友的聊天状态不变,把小山按压下去。我觉得,我如果因为小孩子的事情停下来,中断我们之间的谈话,对我的朋友来说是不礼貌的、是怠慢的。

我从小一直被教育,“大人说话的时候小孩儿别插嘴”,“大人商量事哪有你小孩儿说话的份”。现在,我成了孩子们眼中的大人,我也继承了我眼中的“大人”们的观点:只要不出人命,小孩子的事情再大也没有大人谈话重要,哪怕只是聊闲天。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认为重要的并不是聊天的内容,而是我们的人情。我们担心中断谈话去照顾孩子会惹他们生气,让他们觉得我们怠慢了他们,进而导致以后我们彼此间的关系不好相处。

所以,当我与其他的大人聊天时,即使孩子们在旁边喊得再凶,我的反应通常也就是“拉一拉他们的手,或者抚摸一下他们的头”,意思是“我已经知道你有事了!”。这是我不想他们继续喊下去并且又不用中断聊天最好的办法;但如果孩子继续喊,我心里就会很生气,觉得自己的孩子们没有“眼色”,但在其他大人面前又不好发作,因为那样也会让他们觉得难堪,于是就压着火气告诉孩子“等一下”,至于“等一下”之后通常也是没有下文的。

这种做法就好像是在说:“孩子,你比我们低一等,你的事再重要也没有我们的重要。”在我们的眼中,“孩子”不是一个“独立的生命”的一个发展阶段,更像是一个还未进化完整的“人”,他不应该享有一个完整的“人”该有的待遇。所以,我们才常常会说,“他小孩儿你跟他说那么多干什么?他懂什么呀?”

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孩子向我求助时,我最自然的反应是照顾人情,而不是出面保护他。——内心深处,我还是看轻了他。

养娃日记46:在教导孩子遵守规则上,作为父母我有个缺陷


与世界为敌:

但是,最自然的反应未必就是最恰当的反应。我们现在的做法恰恰是要承认孩子是一个与我们完全平等的生命,他有足够的资格享有我们的尊重。当他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向他提供及时的支持是我们为人父母者的职责。

就本例中,如果我能出面向朋友解释清楚,并且朋友能够理解并予以支持,主动向孩子道歉,承认并维护孩子的权益,这是最理想的。孩子不仅可以体验到被家庭以外的人尊重的感觉,同时,也可以强化孩子对规则的信心。

可惜的是,我没能向朋友张开口,陈明原委,并讲出孩子的诉求。我选择了照顾人情、照顾朋友的面子、照顾朋友的感受,怕朋友难堪。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像我一样能把孩子摆到与自己平等的高度。

其实,更困扰我的是:我怎么才能让大家都明白我的追求,并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我想培养孩子的边界意识、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习惯、建立孩子对规则的信任”。如果大家都不明白,那我岂不是在维护孩子的同时,也把整个人情世界变成了自己的敌人么?

养娃日记46:在教导孩子遵守规则上,作为父母我有个缺陷


痛心的事:

我们的孩子之所以一直不能建立起对规则的信心,认为规则不遵守也无所谓、没有关系,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在持续用行动告诉孩子,总有一些人、一些理由可以凌驾于规则之上。本例中我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屈服于人情,放弃了对自己所立的规则的坚守。我们不能怪孩子不遵守规则,我们为人父母者就是破坏规则的典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