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理財了,財未必理你,投資心態最害人


今天買了明天就想賺的投資心態最害人

"每件事情總比你估計的要多花點時間‘’

這句耳熟能詳的話出自墨菲定律的核心觀點。是告誡我們做事要有耐心,要接受的起前期的枯燥,這不僅僅應用於生活中,用於投資也是行之有效的。

隨著我們身邊出現越來越多“同齡人CEO”“同齡人老闆”,我們的心思也漸漸活絡起來,變得不再那麼有耐心,開始急切的渴望賺到錢。

然而就是這種“今天買了明天就想賺”的投資心態,才有可能讓我們在投資的道路上越虧越多


你理財了,財未必理你,投資心態最害人

小孫多年來一直關注這股市,但因為手頭沒有本錢所以一直模擬炒股。直到2007年,看著股市全線飄紅,身邊的人整天討論的就是誰的股票又拉了幾個漲停板,誰又賺了多少錢。小孫終於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動,從親戚朋友那裡借了10萬元,真強實彈的“上陣”了。

小孫在經過很長時間的觀望、研究之後,終於認定某隻鋼鐵板塊的股票,將所有的錢全部買了這支股票。

但隨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證監部門發出通告,質疑該公司信息造假,小孫無奈只能選擇割肉,這一筆虧了4萬元。


你理財了,財未必理你,投資心態最害人

巴菲特曾經用過一個十分生動的例子來說明短線投資於長線投資的區別:"我們選擇一支股票就如同選擇一個女朋友。在我們不斷與她約會的時候,就會慢慢感受到她的與眾不同,而如果還沒有深入的瞭解她之前,就斷然的認為不適合拋棄她,然而去了另找新歡,這顯然是非常不恰當的,最終的結果也只能你永遠單身,因此無論如何,專情好過於濫情。‘’

在投資領域也是如此,那種按耐不住性子,以為做短期投資受益比較大、並且相對安全的心態是我們最需要避免的。

你理財了,財未必理你,投資心態最害人

我們都知道自己個人對市場的把控很難做到足夠精準,很容易出現預測偏差,那麼如果我們將自己主要精力放在對市場的預判而不是個股的研究上的話,最終使自己的利益收到損失也是在所難免的了。我們反觀巴菲特在投資市場上的行為,尤其在股票的具體選擇上,他是完全摒棄那種見異思遷的做法,他選擇謹慎,持有則非常大膽。

巴菲特曾經非常幽默地對媒體形容道:“我體會到的是一個專情的人比多情的人幸福。”我們都知道,巴菲特持有一隻股在十年以上的情況是常見的,他在自己的傳記《滾雪球》中記述,“他尋找的是優秀企業的股票。而且,總是能夠在這些公司的股票處於最低的時候出手去購買,獲得最大的利潤。”保持對一支股票長期持有,一直是巴菲特進行投資的基本理念


你理財了,財未必理你,投資心態最害人

我們通過一些他持股的年限就可以認識到這一點了:他持有美國運通公司的股票14年、美國加州花旗銀行的股票15年、吉列公司的股票17年。還一直持有麥當勞的股票18年、可口可樂的股票20年和華盛頓郵報的股票35年。由此我們看到,精心選股、長久持有的可以說是巴菲特投資致勝的法寶。

學習巴菲特,在股票上實現長期巨大的收益,就一定要拿的住。記住,股票投資絕不是閃電戰,而是持久戰,最後的勝利在於堅持、堅持、堅持。

只是選對一支股票是不夠的,要得到回報,還需很多年時間的持有。想得到的回報越大,需要持股的時間也越長,可能是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對於成功投資而言,選股重要,持股同樣重要。巴菲特長期持有的7只股票僅投資42億美元,到2004年年底賺取了270億美元,投資收益率平均高達638%以上。

你理財了,財未必理你,投資心態最害人


投資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小事,它需要一段醞釀的過程,我們要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要對市場行情有一定的瞭解。投資看似是一個沒有技術含量的事情,彷彿只要有錢就可以進行投資,但其實不然,投資也是一門技術,需要我們有足夠的專業知識。想讓自己投資到能夠賺錢的公司或者產品,就需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使自己擁有獨到的眼光與豐富的知識,把握廣大用戶的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