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中尉的女人》:一部奧斯卡影片演繹的“超時空愛戀”

電影《法國中尉了女人》改編自約翰.福爾斯的同名小說,是英國電影中的佳作,影片一經上映,便引起影視界的矚目,並一舉斬獲第54屆奧斯卡金像獎,並獲得最佳女主角、最佳改編編劇及最佳剪輯等5項提名,可見該影片的地位。


福爾斯的原著小說是單線發展,講述了維多利亞時代下層女性薩拉與英國紳士查爾斯不期而遇,由此展開一段愛恨糾葛的故事,原著給出三種開放式結局,引得讀者無暇遐思;而在影片中,導演卡洛爾·賴茲跳出原著設定,站在現代意識角度解構了這個故事,通過過去時空和現在時空的切換,展現出同樣的男女主角,同樣的戀情,當生活在不同的時代背景時兩種截然不同的結局。

《法國中尉的女人》:一部奧斯卡影片演繹的“超時空愛戀”

這部電影在劇情上很簡單,有一條明線,一條暗線,明線是在維多利亞的舊時代,下層女性薩拉和倫敦紳士查爾斯之間,從意外邂逅到墜入愛河,再到薩拉不告而別,經歷尋找自我和自由之後,再次迴歸再續前緣的故事;隨著明線劇情的發展,演員安娜和麥克也在屏幕外發展了一段地下戀情,最終兩個時空的戀人都走向了他們最後的結局。


導演利用戲中戲的拍攝手法,讓明線和複線交替出現,巧妙的還原了作者福爾斯筆下人物的思想精髓所在,通過時空切換,呈現了舊時代的戀情和新時代的戀情思潮的碰撞,引發觀者對愛情和人性的深層次思考,當人類面對個體的迷失時,對於愛情該如何考量?為此本文我將從該片的拍攝手法、明線故事、暗線故事、影片背後的深層反思等四個部分來解讀這部奧斯卡電影的魅力所在。

01《法國中尉的女人》“戲中戲”的拍攝手法,讓它成為經典

1、“戲中戲”的拍攝手法是影片的精妙所在

“戲中戲”的手法也叫套裝結構。一方面是講述故事的人本身的發展,另一方面是影片所要表達的故事。是法國結構主義理論家們,用來拍電影時的叫法。


在戲中戲的結構中,兩個情節線共同發展,互不干擾又相互呼應,給電影增加了層次感和幾分特色。導演為了便於觀眾區分兩個時空的故事情節,在時代背景、著裝及色彩上下足了功夫。

《法國中尉的女人》:一部奧斯卡影片演繹的“超時空愛戀”

2、不同時代背景下的自由

  • 維多利亞時期,當時社會剛好趕上工業革命,整個國家在經濟上處於繁榮發展的狀態,常言道:“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人們在滿足了生活保障後,開始追求個人精神的滿足,但那時男女地位還受到落後思潮的束縛,人們並未實現真正的自由。
  • 現代時空中,男女地位的束縛感大大減輕了,從物質、精神層面來看,人們已獲得極大滿足,個體自由度也更高。

3、不同時代背景下的著裝和色彩

  • 維多利亞時期的薩拉,出場便是一襲黑衣獨自站在海邊凝視,黑色象徵著神秘、壓抑、扭曲,就像薩拉給人的感覺一樣,讓人捉摸不定。但在結尾處薩拉換上明亮的白色裙子,象徵著薩拉的心境轉變。
  • 現代時空的安娜,出場便身著明豔的色彩,從居家環境到遊玩場所,處處都透著奢靡而隨意的現代氣息。這種司空見慣的描繪,和普通女性無異。

導演精巧的結構安排和雙關的拍攝手法,向觀眾展現了關於時代和身份的反觀,從而打造出一部層次豐富而引入入勝的電影故事。


《法國中尉的女人》:一部奧斯卡影片演繹的“超時空愛戀”

02明線:銀幕內過去時空中薩拉和查理的愛恨糾葛

約翰·加德納 認為,《法國上尉的女人》是他對存在主義思想的一次證明。

存在主義中有三大哲學思想上:是關於虛無、關於孤獨、關於自由,那麼存在主義是如何通過薩拉和查理的故事,一一融化進去呢。

1、關於虛無

男主查理是個考古學家,出生優渥,與門第相當的富家女薩娜訂婚後,在海邊遇到為之傾心的神秘女人薩拉,經過幾次見面後,查理髮現薩拉是一個極具智慧而特立獨行的女子。


薩拉對外謊稱自己是“法國中尉的女人”,絲毫不在意周圍人的詆譭和非議,久而久之,她變成了人們口中聲名狼藉的“法國中尉的女人”,其實,薩拉還是個潔白無瑕的少女,撒謊是為了維護封閉精神世界的自由,對她來說,外在的一切都是虛無的,除了一個能看到海的房子。


查理同樣是虛無的,他被薩拉吸引,不惜頂著名利雙失的風險,毅然與富家女Tina取消婚約,一方面是Tina的淺薄無知,另一方面是查理內在的空虛感,急需要像薩拉這樣神秘而有張力的女主來填滿。他從薩拉身上,找到了精神上的歸宿。

《法國中尉的女人》:一部奧斯卡影片演繹的“超時空愛戀”

2、關於孤獨

薩拉認為查理已經訂婚了不辭而別,查理取消婚約後,發現薩拉已不知所蹤,身敗名裂的男人,幾近瘋狂的尋找愛人,在那個維多利亞時代,可謂是罕見的。


而薩拉獨自尋找她的“大海‘-追求自由和實現自我,就像為追求夢想中的自我,而漂泊在外的人一樣,在不為人知的黑暗日子裡負重前行,日復一日的尋找自我、尋找自由和踐行夢想。


有人說,獨自一人是孤獨的,更大的孤獨是不被人理解,有人說流落他鄉是孤獨的,為生命自由的孤獨卻能開出花來。

《法國中尉的女人》:一部奧斯卡影片演繹的“超時空愛戀”

3、關於自由

匈牙利詩人裴多菲曾說:“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這句話用來形容女主薩拉再合適不過,為了自由,愛情和生命都可以拋棄,生活的磨難和獨處的孤獨,沒法阻止追求完美自我的人。


若個體無法獨立,沒有紮根於世的本事,愛情會很快枯萎,自由會被禁錮,這一點薩拉懂得,我們也懂得。


《法國中尉的女人》:一部奧斯卡影片演繹的“超時空愛戀”

03暗線:銀幕外現代時空中安娜和邁克的感情取捨

在屏幕外,飾演舊時代男女主角的安娜和邁克都已成婚,兩人隨著劇情的發展,感情也隨著逆轉,舊時代的男女主角是由陌生到熟悉,進而探索到親密關係的幸福之路,而安娜和邁克是熟悉的,兩人的地下戀情,最終分道揚鑣。


在結尾處,鏡頭切換到邁克,安娜發動汽車引擎離去,他衝著遠方喊道:薩拉。


薩拉是他心中的女神,而安娜是他婚姻生活外的調劑,他望著安娜的背影,喊出薩拉的名字,代表著邁克對這段情愛的反思,他通過安娜的出走,他幡然醒悟自己心之所向。


自此明線和暗線交融,彙集到一處,影片影射了現代時空感情的脆弱,但同時,導演通過兩個時空女主的出走畫面對比,表達了新舊時代女性的覺醒,現代時空的安娜因覺醒而出走,過去時空的薩拉是因追求自我而出走。她們的終極目標都是在追尋自我和尋找心靈自由呀。


《法國中尉的女人》:一部奧斯卡影片演繹的“超時空愛戀”

04電影反映的兩個時代背後有關“靈肉合一”的深層反思

這部電影通過歌頌建立在情愛基礎上的愛情,批判通過性愛基礎的當代愛情觀,過去,“上床”是男女關係的終點,現代卻變成了建立關係的起點。是應該先靈後肉還是先肉後靈?導演通過時空對比,已出了答案。


真正的愛情應該是靈肉合一的,只有靈肉合一的愛情,才是永恆而持久的,當代追求個體享樂的現象,是忽視心靈成長的低層次愛情,它只會像璀璨一時的煙花一樣,轉瞬即逝,終將難逃潰敗的結局。


木心在《從前慢》裡說:“從前車馬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以前的愛情像陳酒,沉靜深遠、綿延悠長,愛情可以很堅定;現代的愛情像酒吧,浮躁虛華、一醉方休,愛情變得脆弱。


電影的結局,查爾斯和薩拉一起泛舟湖上,重歸於好,鏡頭由空靈闊遠,到越來越近,就像兩個相愛的人,經過跋山涉水,對於愛情的理解越來越清澈,心兒也越來越近。不經磨練的愛情,難以說深刻,澎拜的大海,彙集了愛和自由的力量,終於找到棲身小湖作為愛的終點。


也許,如湖泊般堅定而踏實的愛,才是芸芸眾生、善男信女心中最大的自由。這也是該電影想要傳達的深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