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天票房破4億的動作大片,為何口碑撲街?

《哪吒》上映近一個月,至今熱度未消退,並且延期了一個月。

面對它,大多數片子都只能認慫

直到昨天來了個脾氣大的 ——


2天票房破4億的動作大片,為何口碑撲街?



2天票房破4億的動作大片,為何口碑撲街?


首映當天,票房破兩億。

排片量超50%,躍過《哪吒》成為第一。

無疑,它是繼《哪吒》之後的又一票房的有力競爭者。

但,似乎看過的人並不是很買賬。

口碑一落千丈。

豆瓣6.4,平平無奇。

爛番茄與IMDb的評分也和豆瓣達成高度一致,皆在6分以上7分以下的位置徘徊。

可以說,《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首次將這個大IP的觀眾緣拉到了谷底。

2天票房破4億的動作大片,為何口碑撲街?

2天票房破4億的動作大片,為何口碑撲街?

2天票房破4億的動作大片,為何口碑撲街?


速度與激情繫列從2001年開啟,至今拍了18年,共9部產出,全球總票房超過了51億美元。

如果說前8部都達到了動作片水準之上。

那這部口碑會這麼撲,實在是意料之外。

就算刨去速激的名頭,單看導演大衛·雷奇就已經能撩撥得人心癢癢。

畢竟他早已有《疾速追殺》、《極寒之城》和《死侍2》三大動作片傍身,光環滿滿。

按理說,擁有更大的製作投入應該更放得開手腳。

但《特別行動》的口碑依舊撲街,為什麼?

2天票房破4億的動作大片,為何口碑撲街?

既然是速激系列,速度與激情二者自然缺一不可。

先看看速度。

這個系列從第一部開始,就讓飆車這種亞文化走進了大眾視野。

同時讓人感受到與時間跟命運競速的魅力。

人車情緣,是必要條件。

《特別行動》裡三段最為重要的飆車戲,人車情除了第三段還一息尚存,其它早已沒了蹤影。

2天票房破4億的動作大片,為何口碑撲街?


比如說第一段。

執法者霍布斯與前英國特工精英,向來水火不容,一見面就大打出手。

這次卻站在同一立場,組成了禿頭者聯盟。

為什麼?老原因了,為了全人類的安危。

二人為逃離無政府主義者布里克斯頓的追擊,展開了一場倫敦漂移

2天票房破4億的動作大片,為何口碑撲街?


競速過程並非真的差到哪裡去,只是多出了一股塑料味

無數類型片影子的堆疊,新意也早已玩不出多少。

細想這股塑料味從何如來,才發現。

等等,這不是邁凱倫的硬廣植入嗎???

看我這車多快,看我這車身多低,看我這車......

當然最大的BUG還是倫敦交通不可能那麼順暢。

2天票房破4億的動作大片,為何口碑撲街?


沒有靈魂的飆車戲任憑多少慢鏡頭也救不回。

一部以競速作為主要賣點之一的系列電影,自然擁有最適合汽車廣告的植入環境。

但,對於電影本身,傷害卻也是最大的。

追車戲束手束腳,原以為是大場面。

結果,只損毀了一扇車窗。

車與人的嚴重脫節,不免懷疑這片換個片名好像也沒有區別。

2天票房破4億的動作大片,為何口碑撲街?


再來看看激情基情。

要說基情,那是真基情。

兩大光頭硬漢,誰也別想動誰的頭髮。

一路喋喋不休,似乎要拼出個誰才是今日的脫口秀之王。

不只是國產電影,全世界都在強行組CP

為了滿足大眾們對於硬漢的奇妙幻想,霍布斯與肖被扭到了一起。

是否具有CP感,每個人看法不同。

但對於環球而言,這是筆好買賣。

巨石·強森跟郭達不止在北美具有觀眾緣,在國內也有很強的票房號召力。

二人組隊,不說創造票房奇蹟,最起碼也是穩賺不賠。

環球這波操作真是666。

2天票房破4億的動作大片,為何口碑撲街?


說回正題。

看兩個光頭硬漢打太多的嘴炮實在有些吃不消。

劇作上沒有給二人太多的文戲機會,基本上就在鬥嘴鬥嘴鬥嘴跟打架打架打架之間來回穿插。

但你如果要說,看爽片就別糾結這麼多。

只要夠爽,觀眾肯定買賬。


所以動作戲便成了讓人最為失望的一部分。

衝著大衛·雷奇這位足以進入動作武指名人堂的導演去看。

結果並沒有發揮出人物的動作特點。(但白寡婦的動作戲依然美輪美奐)

就不跟其它電影比了,單拎出速8的那段監獄打鬥,也要比本片強上不少。

2天票房破4億的動作大片,為何口碑撲街?

《速度與激情8》


全片三場打戲,三個地點,三次追逐。

換三個編劇每人寫一段,流暢度應該也不會比本片差到哪裡去。(事實上也是三個編劇)

好萊塢工業的流水線味道,吃多了真的嘗不出滋味。

2天票房破4億的動作大片,為何口碑撲街?


速激發展至今,味道已經變了。

初代在引出飆車文化的同時,也展現了一個地下世界。

偷車人與飆車族這些邊緣人群的日子並不好過,需要面對的是狗咬狗的殘酷現實。

他們沒有拯救世界的大格局觀,至多隻關心個人命運是如何沉浮。

這就讓鋪展開來的關於伐木累的情感主題更加踏實有力。

2天票房破4億的動作大片,為何口碑撲街?

《速度與激情1》


一部部往下拍,唐老大與他的好朋友們漸漸走向了地上世界。

格局越來越大,物理定律也越來越不管用,到速8之後,牛頓的棺材板已經被直接焊死。

《特別行動》裡的徒手拉扯阿帕奇,早就已經從人類過度到了超級英雄的範疇。

這是《速激》系列越來越大眾化的必然走向。

畢竟要場面,要奇觀,還要伐木累。

除了類型片方向的探索與觀眾心照不宣的共識。

速激的第三個出路,還不知道在哪。

2天票房破4億的動作大片,為何口碑撲街?



但是,片子也有它的優點所在。

比如那些接連不斷的彩蛋、前20分鐘分屏展現的人物現狀與流行文化梗。

甚至是帶有黑科技元素的設定與較為出彩的配角。

都會給片子提供一些不同往日的特別之處。

但總的來說,電影越往後走得越遠。

越往後,睡意越濃。

速9、速10早早得就已經提上了議程。

希望有部能打臉。

2天票房破4億的動作大片,為何口碑撲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