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三毛還是二毛時|《雨季不再來》

關注【青讀青說】,共同成長

當三毛還是二毛時|《雨季不再來》


無數的人豔羨三毛與荷西之間的愛情故事,確實荷西給了世人不一樣的三毛。

大多數人是在三毛《撒哈拉的故事》所吸引,認識了這個灑脫又富有靈性的姑娘。

而我,認識的三毛是《雨季不再來》的三毛,是認識荷西之前的三毛

我想把這個年輕的姑娘也介紹給你們認識!

當三毛還是二毛時|《雨季不再來》

​《雨季不再來》是三毛17歲-22歲之間的文稿,是三毛的父親細心地將這些文稿保留下來,才讓我們見證了一個少女的成長故事。

幼年時的三毛並不是一個好學生,成績平平,數學最差,常得零分,一度面臨著留級的境遇。

當三毛知道老師的考題全來自課後習題時,為了應付考試,三毛把題目和答案都背了下來,結果連考了幾次滿分,老師質疑她作弊,三毛感覺受到了侮辱,並反駁老師。老師為了驗證,換了題目進行考試,三毛再次得了零分,並當著全班的面在她臉上畫上兩個鴨蛋,嘲笑她。

因此,三毛患有嚴重的心理障礙,常常逃學去看小說,幾度休學復學,最終退學,還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併為此自殺過。

當三毛還是二毛時|《雨季不再來》

《雨季不再來》中記錄的種種心理變化和感受感悟,都來自於這一時期的三毛,一個還未任何荷西,還不知情為何物的三毛,一個花季的三毛。

也許在文筆技巧上不如《撒哈拉的故事》來得成熟,在思想上更多的是迷惘和傷感,但三毛說:那的確是過去的一個自己,我稱她為二毛,如果沒有二毛的存在,就不會有今日健康進取的三毛。

人之所以悲哀,是因為我們留不住歲月,更無法不承認,青春,有一日是要這麼自然的消失過去。而人之可貴,也在於我們因著時光環境的改變,在生活上得到長進。歲月的流失固然是無可奈何,而人的逐漸蛻變,卻又脫不出時光的力量。

當三毛還是二毛的時候,她是一個逆子,是父母眼中的問題小孩,她逃學、休學、退學,甚至自殺,作為父母應該是心累的吧,可即便如此,父母也從未放棄過她,一週要看一次心理醫生,讓她留學,調換環境,營造出人生無盡的可能。很多年後,我們認識的三毛是在二毛的基礎上成長起來的,她成長為一個有愛、有望、有溫度的人,熱情灑滿了撒哈拉炙熱的沙漠,我想這離不開父母的不放棄,以及時間的洗禮。

《雨季不再來》讓很多人看到三毛曾經是怎樣的一個病態女孩,在我們這樣一個將讀書視作唯一出路的社會,無疑很多人是放棄了曾經的“二毛”,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文學給了三毛一個極大的出口,讓她更加自己的面對著這個世界,並溫暖著世人,作為作家的三毛在現代人眼中又是成功的,何其的矛盾。

不要輕易在一個人年幼時,就抹殺她任何的可能性,包容是這個世界對孩子最大的禮物。


當三毛還是二毛時|《雨季不再來》

當二毛變成三毛時,她已經經歷了數不清的旅程,無盡的流浪,情感上的坎坷,這一切都沒有讓她白白的浪費,經歷過得,都將化作骨血融入到她的人生裡。

再提筆,她已不是當初徒有迷茫、敏感又不負責任的的少女了。

所以,當你走在人生的檔口,你只能看的到過去,看不見未來。

你不能跳過,不能快進,不能倒回。

但是,過去是不能改變的,未來是未知的,你只有一步一步的走下去,才知道是未來是什麼樣的。你每走一步,你就會更上一層,不論這個臺階是高的、矮的,你的經歷會將你送往高處,等你再回頭望,你可以看見曾經的自己,看看更遠處的風景,這時候,你才是你!

當三毛還是二毛時|《雨季不再來》

我們很難勸服一個孩子去傾聽父母的金玉良言,尤其是以“聽我的,你太年輕了,你會吃虧的”開頭,孩子們讓讓會更加逆反,可作為孩子,不就是想在這個世界,走一走,碰一碰嗎?否則,何以過一生?


三毛在她的雨季這樣告訴過我!你也可以去看看!


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