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心想吐!一顿饭,杭州一家三口全倒了!这道菜太“毒”

炎炎夏日,高温尚未回落,回乡下避暑、下河抓田螺,成为很多人“向往的生活”。餐桌上,爆炒田螺更是一道诱人的佳肴。

恶心想吐!一顿饭,杭州一家三口全倒了!这道菜太“毒”

但就是这道美味,最近却让岳女士一家苦不堪言。吃完没一会儿,一家人便先后“中了招”,岳女士本人更是一天腹泻20多次,还发起了高烧。

回老家抓田螺,2小时候出事了

台风过后,杭州气温飙升,岳女士一家三口趁着周末回了趟老家避暑,愉快度假后,她们还带回了自己抓来的战利品——鲜活的田螺。

为了保证田螺的鲜美,当晚,岳女士就把它们变成了餐桌上的主菜,配上冰啤酒,与家人一齐饱了口腹之欲。

恶心想吐!一顿饭,杭州一家三口全倒了!这道菜太“毒”

可没想到,美味的田螺下肚没多久就出事了。“晚饭后两小时,我开始恶心呕吐,肚子也痛起来,持续水泻不止。”岳女士说,很快,爱人和孩子也出现了相同的症状。

挂着盐水一天依然腹泻20多次

熬到半夜,眼看没有好转,一家人齐刷刷到市一医院肠道门诊报到。门诊医生化验后,确诊三个人为感染性腹泻。

“医生给我们挂上了盐水,进行抗感染补液治疗,我的爱人和孩子症状很快缓解了,但我的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善。”这一夜,岳女士被折腾得够呛,她的症状最重,挂着盐水仍然腹泻不止,还发起了高烧。

恶心想吐!一顿饭,杭州一家三口全倒了!这道菜太“毒”

情况严重,医生随即将她收入感染科住院治疗。病房里,岳女士的体温慢慢降至正常,但每天仍然水泻20多次,苦不堪言。究竟是什么病原体,能引起如此严重的腹泻?

为了揪出真凶,医生为岳女士做了粪便培养,结果给出了答案:D群沙门氏菌!

每年夏季都是这种病菌的高发期

市一医院感染科主任金洁说,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它对生活条件要求不高,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常常寄居在人和动物体内,特别是家禽、家畜及宠物的肠道中。

它在水中可生存2到3周,在冰箱中生存3到4个月,在自然环境的粪便中可存活1到2个月。

每年的5月到8月,是沙门氏菌的高发期,市民们稍不注意个人及食品卫生,就可能病从口入。

恶心想吐!一顿饭,杭州一家三口全倒了!这道菜太“毒”

“沙门氏菌在20℃以上即能大量繁殖,最适宜的繁殖温度为35℃至37℃,如果食用了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食品,就会发生食物中毒。”

金洁主任说,人体感染后的主要症状以急性肠胃炎为主,如发热、呕吐、腹泻、腹痛,潜伏期一般为1到2天,病程2到3天,重者可引起脱水、休克,部分感染者可发展为败血症。

恶心想吐!一顿饭,杭州一家三口全倒了!这道菜太“毒”

2015年8月,省人民医院就曾收治过一位因感染沙门氏菌导致肠源性败血症的16岁男孩。入院后,他呕吐、腹泻不止,高烧39.5℃,出现了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急性肾损伤、肝功能异常等问题,命悬一线。

医生追问病史后发现,发病前两天,男孩曾在路边小店吃过麻辣烫,很可能因为饮食不洁感染了病菌。

夏季食品安全千万注意!

“推测岳女士一家中毒的原因,很可能是田螺被沙门氏菌污染、繁殖,她在烹饪时没有煮熟煮透就贸然食用所致。”

金洁主任说,在自然界中,沙门氏菌多达2500种类型,能感染人类的约有1400多种,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等,都可引起食物中毒、败血症、慢性肠炎等,其中食物中毒发生率较高。

恶心想吐!一顿饭,杭州一家三口全倒了!这道菜太“毒”

我们日常的饮食中,肉及肉制品、奶类及其制品、蛋及蛋类产品等,最容易受到沙门氏菌的污染。但人体食用后是否感染,主要取决于沙门氏菌的类型和食用者的身体状况,小孩、老年人及免疫缺陷者最容易中招。

“我国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居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首位。2006至2010年间,我国报告的病因明确的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70%至80%由沙门氏菌所致。”

金洁主任提醒,夏季一定要注意食品安全,食物要经高温煮熟煮透,预防沙门氏菌感染。

医生提醒

食品安全一直都是大家关注的热点。世界卫生组织有个食品安全“五要诀”,大家可以牢记。

恶心想吐!一顿饭,杭州一家三口全倒了!这道菜太“毒”

1、不喝未经处理的水,不喝未经巴氏法消毒的牛奶,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

2、不吃生肉或未经加热煮熟的肉,不吃生鸡蛋;

3、便后、换尿布后、接触宠物后,应洗净双手,尤其是在准备食物或就餐前

4、每接触一种食物后,务必将砧板仔细洗净,生食和熟食要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5、食物要烧熟煮透,尤其是鸡蛋与家禽肉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