髮型師為什麼賺不到錢·

人民年所得平均值,正式成為高收入的行業…

看到這個報道一則欣喜一則感傷,欣喜的是這個不重學歷、不要背景的行業也可以成為高收入的行業,未來相信會受到更廣泛的關注與更多優秀的人才投入;感傷的是雖然這是一個高收入的行業,但是業界還有很多業績無法突破的髮型師,月月領著單薄的薪資,過著寒酸的日子……在這個高收入的行業卻領著單薄的月薪,就如同一個站在金山銀山的窮人,即可惜又不協調。

美髮業是一個以業績提成的“績效行業”,收入跟業績是掛鉤成正比的,而業績的高低除了要有技術做基礎外,還要有各方面的配合做催化才能擁有閃亮的業績,更直接的說美髮是一個做人與做事平行並重的行業。一個髮型師如果只重視技術(做事)不重視態度、人際(做人),想要擁有高業績、高收入是不可能的。

★ 髮型師業績無法突破的10大主因

一、不認同自己的行業——沒有敬業精神

縱觀各行業的頂尖菁英份子,在分享成功經驗中總會提到熱愛自己的行業,因為愛業所以專業,最終能成就事業。而美髮行業在過往的社會中,無論是投入者的學歷背景或是行業的社會地位總是不高,導致很多的髮型師把技術服務當成勞務甚至是服勞役,從而使工作變成一場換取經濟來源的交易。每每遇到工作瓶頸時不願設法改善而是自嘆自哎,甚至逃避想改行,這是讓業績無法突破的最大主因。所以想要在這個行業有所成就,你就要想100種理由來說服自己熱愛這個行業,否則就趕快離開這個行業,因為任何髮型師都是不可能在不認同自己行業的狀況下有所成就的。

二、不認同自己的店與主管——沒有團隊精神

公司的策略是營運的方向,主管的功能就是幫助髮型師創造高業績。一個髮型師如果想創造高業績,但對公司的策略、主管的作為都抱持懷疑、猜忌、不認同的態度,那麼就像一部踩油門又踩剎車的汽車一樣,不僅無法前進又會使車子耗損,再者一旦不能認同店與主管,想離職、想換環境的念頭就會時常浮現,最後就算不離職也是得過且過的態度,而當你不再全力以赴的時候,高業績就變成一種幻想了。

三、不認同自己的顧客——沒有珍惜顧客的意識

髮型師的業績來自於顧客的持續消費,而顧客是否持續回頭消費又跟髮型師的技術與態度有關。有些髮型師在業績穩定後,開始對顧客的消費、要求、甚至言談舉止產生厭煩或抱怨…例如常說這區的顧客都很沒水平、我的顧客都很窮、店裡的顧客都很挑剔…等。當髮型師不懂得珍惜自己的顧客時,殺雞取卵、亂抬高價、懶得溝通、敷衍了事的情況就會不斷的出現,終究顧客流失業績下滑…

四、不懂得自我包裝——沒有形象

世界名牌產品為了賣個好價錢,不惜斥巨資設計產品包裝,聘請國際巨星代言賣廣告、做公益、來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而身為自己技術代言人的美髮師,卻不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言行儀態,一個髮型師的儀態不是替自己的技術加分就是讓自己的技術扣分,因為顧客不可能把你的技術跟形象分開來看待。再者,新顧客面對初次見面的髮型師,在建議消費項目時,也只能從髮型師的口才、理論、穿著、打扮、聲調、態度(總稱為人格信賴度)中判斷髮型師的專業程度,所以形象是開發項目強弱的關鍵。

五、不懂得求新求變——沒有上進心

美髮界有句名言叫“賣過去的技術窮困潦倒,賣現在的技術安居樂業,賣未來的技術飛煌騰達”,當沙宣都已經在發表2008年秋冬新發型的同時,髮型師是否依然在用1年前甚至5年前的經驗與技術來服務自己的顧客,切記顧客不喜歡大改變,但顧客更排斥一成不變…

六、不敢突破自己——沒有決心勇氣

有很多髮型師愛好學習,東征西討到處取經,但回到現場卻不應用,最後卻怪老師教的不實際或是現場用不到,來逃避責任…其實是自己沒有勇氣突破自己的習慣模式,總覺得以往的經驗最安全,到最後學完沙宣連One Lines都不敢剪、上完潛能開發課連一張名片都不敢發,這樣想讓自己成為高收入者…難!

七、不明白權利與義務——沒有責任感

髮廊是個分工合作的場所,每個職位都有其功能與權責,當分工的任務完成後,再依功能、職位分配薪酬。老闆用裝修、地段與促銷把顧客吸引進來;髮型師用技術、服務把顧客留下來,並且用專業把項目開發出來,這是職位分工,也是責任義務。但髮型師常常沒有這樣的意識,總覺得公司應該給我顧客做,或是我只負責把顧客做完,這些思想一再的自我矮化髮型師的地位,也讓自己從獨立自主的個體變成等待依賴的附屬品。我們常說創造高業績,卻沒有聽說過等待高業績,因此唯有認清自己的職責、挑戰自己的任務、扛起責任才是創造高業績的開始。

八、不懂得取捨——沒有顧客分類

髮型師在遇到業績瓶頸前常會先面臨客數瓶頸(也就是客數太多)。一位髮型師每天服務的顧客量在8—10個,每月的客數大約在240—300個之間是既有時間開發項目,又能控管技術品質的。當客數超過350個時不管是項目的開發或者是品質的控管都會逐漸下滑,項目下滑會使業績無法提升,而品質的下滑則會使顧客流失,這些都是使業績無法突破的主因。因此髮型師在面臨客數瓶頸時,應該進行顧客分類,也就是過濾一些不能再要的顧客。何謂不能再要的顧客?簡單的說就是沒有消費能力的顧客,也就是說你已經沒有時間再為沒有消費能力的顧客服務了。這個具體的作為就是:調高剪髮價格(因為剪髮是民生消費,最能檢測顧客的消費水平),當調價後你的客量也會下降,這時你才有更多的時間來服務更高消費水平的顧客,當你的顧客量再度回升到350個時,你的業績也早就突破原來的瓶頸了。

九、不會分析比較——沒有危機意識

“好”與“壞”的界定是通過比較得出的,一個髮型師長期在一個地方工作很容易就‘定格’,一但定格就容易安於現狀,沒有危機意識了。總覺得我把自己工作做好就好了,完全不知道你的好是不是現在公司水平的好?是不是現在競爭商圈水平的好?甚至是全中國美髮業髮型師的好?不會分析比較就沒有客觀的答案,或許對你來講你已經認為好了,但已被商圈競爭對手遠遠的拋在背後了。比較才顯得出好與壞,比較才能激發人的危機意識,而有危機意識的髮型師才能永遠保持進步。

十、不懂得顧客管理——沒有是“生意”還是“服務”的概念

從經營的角度來看,顧客進門我們是在做生意,既是一般人說的“開門做生意”,而顧客出了大門我們才開始做服務,稱“售後服務”。所以顧客進門的服務其實是為了做生意而必須要給的,因為我們販賣的本來就是“技術、服務”一體的產品。客人在店內所接受的任何一種待遇,都只能視為‘交易’,這些服務對顧客來說是值不值得的問題,而不是好不好的問題,讓顧客真正感到貼心與滿意的服務應該是出門後的關心與問候,也就是“顧客回訪”。在日本、臺灣指名客平均達店客量的80%以上,主要就是“顧客管理”、“顧客回訪”這兩項售後服務做得很成熟,有很多顧客在改變髮型後,因為不懂得整理與搭配,當下會產生很多的不滿意與抱怨。當髮型師電話回訪時,再度的溝通並代為解決問題後,很多顧客不止會再回頭有的還會熱心轉介紹…

如果你業績進入瓶頸,如果你身陷業績停頓的沼澤,請你暫停一下,沉澱一下,好好檢視自己,看看這10項主因你犯了幾項。如果你的問題輕微,那麼恭喜你只要馬上改進,相信你很快就能突破業績瓶頸的枷鎖,享受高業績帶來的高收入。如果你問題嚴重病入膏肓,那也要請你堅持下去,因為每改一項相信也都能看到你改善的成果。若你不好好調整,努力的修正自己,卻想用等待來突破業績瓶頸,終日幻想成為高收入的美髮師,無異是緣木求魚。畢竟身在美髮業,顧客來不來、業績好不好、收入高不高,一切問題不在時間或環境而在你自己。

髮型師為什麼賺不到錢·

髮型師為什麼賺不到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