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強的公司

可以說,沒有東印度公司,就沒有大英帝國。


史上最強的公司

1600年12月31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授予東印度公司皇家特許狀,給予它在貿易上的壟斷權,不列顛東印度公司正式成立。

我們都知道,英國曾經作為世界的霸主稱霸世界三百多年,號稱日不落帝國,殖民地遍佈全球。每當問起大英帝國為什麼會有如此廣大的版圖,我們會慣性的聯想到英國強大的海軍。畢竟中國的鴉片戰爭就是敗於英國海軍的。

但實際上,在動用軍事的一百多年以前,英國的版圖就已經橫跨四大洲了。在那個時間段內,英國擴張的先鋒,根本不是皇家海軍,而是幾家大型公司,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東印度公司。


史上最強的公司

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的標誌

(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

為什麼東印度公司對英國崛起如此重要?

要討論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來看一下,為什麼會有東印度公司。

其實,東印度公司的這個“東印度”,可不是今天的印度這個國家,而是泛指現在的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亞這一大片區域。


史上最強的公司

阿姆斯特丹出版的“香料群島”專圖,1592

別看這些地方現在不是很景氣,但是在16世紀末17世紀初,這裡可是歐洲各國垂涎欲滴的對象。不為別的,就為胡椒、丁香、肉桂等等這些香料。當年,達伽馬、哥倫布等航海家,就是為了尋找這些香料才出海遠航,結果無意發現了美洲大陸,將世界連為了一體。

(想要了解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等航海家的詳細內容,可分別穿越到1492年12月5日的伊斯帕尼奧拉島、1497年7月8日的里斯本、1520年11月28日的麥哲倫海峽)

對中國人來說,這些東西可能平平無奇,但是對當時“窮鄉僻壤”的歐洲人來說,香料是極其珍貴的。從遺留下來的記錄來看,歐洲人的主食大多是些魚肉,而要烹飪這些食材,香料是必不可少的。

香料的用途當然不止吃這一項,香料還能製作香水、用於醫療和養生等等……因為用途廣泛,來源又稀缺,所以但凡能夠漂洋過海來到歐洲的香料,沒有一種不翻幾百倍的賣出。這就是一個巨大的利潤空間。


史上最強的公司

香料們

因此,航海大發現之後,荷蘭、葡萄牙等等一些歐洲國家紛紛開船來這裡買進香料,然後回歐洲大陸倒買倒賣,大家統一都叫“東印度公司”。英國也趕緊組建了自己的東印度公司,準備大撈一筆。

1600年,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給這家公司頒發了皇家特許狀。這個特許狀有兩個含義:

給東印度公司定性:它屬於國有企業。欺負東印度公司,就是跟英國過不去,英國一定用海軍打你。第二,給予東印度公司壟斷權。這一票生意你放心做,全英國沒人敢跟你搶。去吧!給英國掙錢去吧!

那麼,東印度公司給英國掙到錢了嗎?

一開始並沒有,英國的東印度公司被一個國家打得很慘,就是荷蘭。


史上最強的公司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標誌

17世紀,荷蘭才是貨真價實的“海上馬車伕”,也是海上實力最強大的國家。東印度群島這一片地方,是荷蘭先佔了,後來英國想要分一口肉吃,自然被荷蘭打得半死。

一名法國人於1697年說:“任何男子防範別人染指其情婦,都超不過荷蘭提防別人插手其香料貿易。”足見荷蘭東印度公司對自己資產嚴密監視的程度。但就是這麼一家公司,也還是在接連四次的英荷戰爭中被英國掏空了錢袋子,沒落了。

打仗,永遠是最花錢的。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問,那英國不用花錢嗎?為什麼英國沒有沒落?

中國有句古話,叫光腳不怕穿鞋的。英國本來就什麼都沒有,海上生意主要秉承兩個原則:不合作就搶;打不過就跑。相反,荷蘭的顧忌就很多,要保住自己的航線不被搶走,要保住自己的財富不要被掠奪……這就是給英國留下了明晃晃的靶子。加上荷蘭國家本身就小,國內實業也不是很興旺,太過依賴航線和對外貿易。所以英荷戰爭一敗,荷蘭就再也沒有反擊之力了。

去掉了荷蘭這個攔路虎,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生意也就做得愈發順風順水。

靠著荷蘭公司留下來的眾多航線,英國東印度公司進一步擴大產業,從香料到棉花,賺了個缽滿盆滿。英國呢,直接把東印度公司當錢袋子使,積累了大量的原始資本。據不完全統計,17世紀末到18世紀中,英國的收益主要靠對外貿易,其中,東印度公司撐起了貿易額的半壁江山。

光是為英國掙錢,還不能說明東印度公司對大英帝國的重要價值,畢竟英國還有很多其他公司,也掙了很多錢。東印度公司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它給英國獻的第二份大禮,印度。

印度對英國有多重要呢?


史上最強的公司

不列顛東印度公司治下的印度

印度是英國往東方走的必經之路,往東能到中國、日本,往西夠得著中東、非洲,對英國來說,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樞紐。鴉片戰爭不就是藉著印度來跟中國開打的麼?

印度資源多。印度是鋼鐵、煤炭、茶葉和棉花的出產大國,這裡頭每一樣都是軍隊的剛需。

長槍短炮輪船汽車,得用鋼鐵;煤炭呢,不用說,是能源;而茶葉則是可以幫助海軍在航海時候避免敗血症的良藥;棉花可以製作成軍服,用於醫療等等。這些放在歐洲都是暴利的行業,硬是被英國藉著東印度公司把便宜全佔了。

在“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世界”的時代,一是打航線,二是打後勤。這些東印度公司都為英國拱手奉上了。

按道理來說,東印度公司為英國做了這麼大貢獻,女王還不得給它們供起來?但結果恰恰相反。

隨著東印度公司的擴張,它在印度逐漸扮演起了統治者、行政者和軍總司令的角色。作為一家貿易公司,他有軍隊,手下的人數要比英國女王都多;它也有錢,有錢到在印度另立一個新的國家毫無問題;它統治面積大,印度可是比英倫三島加起來都大三倍不止。

這就相當於董事長手下的一個大區經理,自己創業開了一家附屬公司,結果這家公司的收益比原來的公司都好,董事長當然不幹了。同理,既然東印度公司已經完成了歷史任務,自然也就沒有了存在的必要。(想了解更多關於英國東印度公司解散的歷史,請穿越到1874年1月1日的英國倫敦)

後來,正如我們看到的那樣,東印度公司迅速覆滅,印度被英國政府堂而皇之的收編,一起走向下一段歷史。

歷代評價

“17、18世紀,亞洲海洋是世界舞臺的中心。顯微鏡下的東印度公司,既是公司也是影響全世界的帝國。”

——羽田正,《東印度公司與亞洲之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