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无条件写作#忘不了的家乡味

#我,无条件写作#忘不了的家乡味

说起家乡味,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每个人都会有刻在记忆最深处的,无可取代的家乡味道。我国地域广阔,多民族,多人口,传统饮食文化丰富多样。根据地域有南北饮食划分,根据口味有八大菜系之分,再到每个省市都有自己的地方特色,每个小县城也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有别于其他地方的美食。这就是所谓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吧!通常我们说的家乡味都很笼统,范围太大,就比方说,我是西北人,我说我的家乡的美食是各种面食,牛羊肉。其实不然,虽然同在西北,但有些地方也不是以吃牛羊肉为主,面食也不止是羊肉臊子面。

我的家乡在宁夏,我的老家在宁夏南部山区的一个小县城,比邻甘肃天水,陕西咸阳一带。所以说家乡的饮食习惯,口味更多接近于天水,咸阳一带的口味。经过时间的洗礼,有些美食的吃法慢慢地变成了适合我们的胃口的食物,也就逐渐形成了我从小吃到大的家乡味道。我们老家以面食为主,面粉被勤劳智慧的人们做成了各色美食:饺子,包子,饼子,馒头,面条,面片……种类繁多。味道是酸,咸,香的重口味。把面作为主食的我的家乡,一天三顿都离不开面。家常会吃浆水面或连锅面,闲暇时或年头节下,过生日时少不了一碗酸汤臊子面或酸汤饺子。不管是浆水面还是连锅汤面,口味都是以酸咸香为主的。酸对于家乡的面来说,是很重要的调味料。家里的面条或面片宁可没有菜也不能缺了醋。酸汤面和酸汤饺子的酸汤,越酸越有味道,酸辣咸是它的本味,估计南方人闻都不敢闻吧!一碗酸汤面或酸汤饺子,面少汤多,这才正宗,吃起来才又香又有滋味,原本汤是不用喝的,可有些人,连酸汤带面一股脑下肚了,我真的是佩服他的勇气。我五六岁的时候,妈妈自己做过一次醋,具体怎么做的不记得了,只记得那会儿家里一个房间的炕上用旧衣服棉被之类的里三层外三层的包裹着一个大竹筐,里面是小麦和麦麸,不知道过了多少天妈妈就把小麦和麦麸转移到一个缸里了,而且这个缸在底部五十公分处钻了手指粗的一个眼儿,插了手指长的一根竹子,地上放了一个盆子,深褐色的醋就从竹竿里缓缓的流淌出来了,满屋子醋香味儿,尝一口甜中带酸。这就是酿造醋,酸味柔和,有麦香味儿。那是我唯一一次见妈妈自己做醋,之后妈妈再也没做过,是因为有人创办了一家醋厂,醋可以直接去醋厂一次性买五十斤一大桶,放着慢慢吃。浆水是西北农村老一辈人爱吃的一种农家特有的调味品,功能跟醋一样。相较于醋的酸味,浆水颜色呈青白色,酸味更清淡些,没有醋那么浓烈。我没吃过几顿浆水面,我觉得太清淡,不好吃。我家只有爷爷奶奶爱吃浆水面。浆水面和酸汤臊子面,就像小清新的阳春面和味道浓烈的岐山臊子面。直到现在还依稀记得奶奶做浆水的样子,老房子的厨房里,奶奶在大锅台的最里面放了一只老式的黄褐色陶瓷小罐,大约有一尺高,比大碗口粗不了多少。家里只有她和爷爷吃浆水面外,再没人吃浆水面,大家觉得味道太淡。奶奶说吃了醋上火,浆水吃了不上火。这是真的,浆水是面汤加少许包菜和芹菜叶放在无水无油的陶瓷罐子里发酵而成的,现在研究表明,浆水具有清热去火的功效。奶奶每次做完面,就会从锅里舀两勺子面汤倒进她的浆水罐。每天吃每天投换,吃几年都不会坏。

西北人吃的甜食屈指可数,就只有甜盘儿(南方人叫酒酿有些地方醪糟),但和酒酿还是有区别的。还有就是蜂蜜。先来说甜盘儿,这是只有端午节和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甜品”。甜盘儿是用小麦和燕麦煮熟,加上定量的酒曲,密封放到温暖地方发酵72小时而成的,口味酸甜,甜中略微带点儿酸,还有着它自己独特的香味儿。很受大家喜爱。据说端午节吃甜盘儿是为了清热消暑,过年时大年三十吃它是为了来年能发大财。因为甜盘儿是发酵而成的。蜂蜜,也只有八月中秋节时才能吃到,我的家乡,中秋节有没有月饼吃并不重要,用油饼蘸着蜂蜜吃才最重要,家家户户都会做油饼,灌蜂蜜,把蜂蜜倒碗里加入一半的熟胡麻油,搅拌均匀。这叫“破蜜”,关于这一吃法,我家乡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蜜和油,香破头。可见它真的很好吃,又香又甜。为什么要“破蜜”呢?因为我们的蜂蜜都是附近村子里的土蜂蜜,有些粘稠。一到中秋节,我跟着妈妈去赶集时,集市上有很多挑着水桶装着蜂蜜的卖蜜人,深黄褐色半透明的蜂蜜桶上,漂着一层蜜蜂,我那会儿以为蜜蜂还活着,妈妈去灌蜜的时候,我是不敢跟在她身边的,老早会躲得远远的。每年只有中秋节妈妈会买上两罐子蜂蜜,就是吃完罐头的那种玻璃瓶子。蜂蜜这种甜蜜的食物,对于我小时候的家乡来说,是个稀罕物。甜食,对于小孩子的诱惑都是一样的,不管南方还是北方,我最喜欢的节日除了过年就是中秋节了,只有在中秋节了才能吃到油饼蘸蜂蜜这种香甜的美食。中秋节吃不完的蜂蜜,一直能放到来年春天,春天家乡风高干燥,小孩子容易肺部不适,妈妈就会挖一勺陈蜜化一杯温水给我们喝,喝了晚上就会睡的气息很平稳。也不会半夜折腾妈妈。

苦瓜我的家乡没有种植,更别说吃了。苦苦菜是苦菜的代表,也是爸妈那个年代人吃苦的回忆。苦苦菜具有清热解毒消炎等作用,是菜也是药。开春,正是挖苦苦菜吃苦苦菜的季节,妈妈每天都会挖一箩筐,拿回来摘洗干净,放开水里煮熟,捞出用凉水淘洗过凉后,再用浆水泡着。吃的时候攥干水分,切段用炒的韭菜熟胡麻油加盐拌匀即可。我总是嫌有苦味而不愿意吃。这时妈妈就会跟我讲她小时候吃苦苦菜的往事。她说她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还正直国家最困难的六七十年代,姥姥为了养活她们几个,每天都会挖好几背篓的苦苦菜,放开水锅里煮熟,攥成拳头大小的菜疙瘩,她们就一人一疙瘩拿起来吃了。没有油盐韭菜,也没有浆水漂,很苦的。可为了填饱肚子,其他也就不考虑了。就是这不起眼的苦苦菜养活了妈妈姐弟几人。而且个个身体倍儿棒。所以妈妈老说苦苦菜是最好的菜,不仅能保健还能保命,让我要多吃呢。现在,饭店一盘凉拌苦苦菜20元,菜市场一斤生的苦苦菜6元。变的很金贵,一般人吃不起了。

相较于全国各地,我的家乡,对辣味的追寻也就没有那么疯狂了。一般家庭平时最多吃点儿油泼辣子,吃面时会放一点儿。而且做油泼辣子的辣椒面是那种大辣椒晒干用石臼捣碎的粗辣椒粉,香味浓郁而辣味不足。最辣的就是麻辣烫和凉皮了,我很少吃,吃的时候也会放一点点辣椒。我家人是遗传的都不怎么能吃辣,从爷爷到爸爸姑姑再到我们,吃一点辣椒就会满头大汗,平时家里很少吃辣椒。凉皮麻辣烫在西北一带是很受大家喜爱的传统地方小吃。凉皮是酸辣咸香,突出辣的口味。大家吃凉皮最重要的就是要多放油泼辣子,能吃辣的人辣椒几乎盖住了凉皮本来的颜色。他们说这样吃着才过瘾。麻辣烫是要突出麻辣咸香的口味,是把很多蔬菜都煮熟,每人一碗调配好的麻辣料来蘸着吃。麻辣咸香,真的很好吃。有点儿成都串串香的味道。

我的家乡虽然地方不大,但传统饮食文化丰富,家乡味道中酸甜苦辣样样俱全。饮食习惯健康清淡,口味丰富。它会是我这一生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的味道。

#我,无条件写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