傢俱技工總量銳減,“藍領”缺口正帶來生產力挑戰

傢俱技工總量銳減,“藍領”缺口正帶來生產力挑戰

在“代表先進生產力”的自動化、智能化、機器人幫助下,家居業的智能製造步伐在加速。

尤其在板式定製傢俱企業,簡化、標準化的作業流程,模式化的作業方式,產生出越來越強大的生產力。

然而,板式定製傢俱並不是傢俱業的全部。中高端的傢俱往往是在成品傢俱車間生產出來的。而這些傢俱工廠,仍然需要大量的手工作業,尤其是製造古典風格傢俱的企業,一些關鍵技術崗位的工人越來越稀缺,這些傢俱技工如同餐飲店的大廚一樣,成為傢俱企業老闆苦苦尋覓、牢牢守住的核心資源。

青黃不接的技工隊伍

“這次雙十一接單不錯,但是有幾個捫皮老師傅由於各種原因提出了離職,現在頭大。”從事歐美古典風格傢俱製造十多年的蘇老闆在雙11前後幾乎沒睡過好覺,一開始擔心訂單,現在擔心生產。

“在我們這種歐美古典風格傢俱製造廠,捫皮工藝對於成品的質量、原材料的利用率有很大的影響,是決定最後產品品質的關鍵工序。捫皮對於工人體力和手藝的要求很高,廠裡的捫皮熟手在企業都工作了很多年,這幾年由於身體原因陸陸續續退休。”蘇老闆感嘆。

當地的傢俱老闆都清楚捫皮熟手的存量,這幾年隨著製造業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每況愈下,現在即便工資過萬,也難以找到年輕工人沉下心學這門手藝,最終的結果便是這個行當青黃不接,老闆們憂心忡忡。

不僅僅是捫皮工,在以個性化為特色的實木和紅木傢俱企業中,手工木工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對傢俱廠各生產崗位的調查顯示,目前薪酬比較高的技術類師傅包括:傢俱做彎、做圓的高技術木工;開材、打隼的高技術木工;油漆工、打磨工;裁皮、扯皮、捫皮工。技術稍好點的打磨工、油漆工,月薪過萬,普通工人五六千元。不少紅木企業的木工都是按件計算薪酬,好的木工薪酬600—700元/天,月薪近2萬元。儘管如此,一些紅木傢俱廠還是招不到合適的技術精湛的木工熟手。

與木工相比,油漆工種因為身體危害的原因,很少有熟手會長期做,導致油漆工的隊伍長期缺員,一些企業為了留住一位有經驗的油漆工,月薪達12000元,平均每天400元,年終還根據工人成績、工作量發放年終獎金。

漸漸流失的技術熟手

“學習捫皮手藝至少需要1-3年,而學習後帶來的收益遠不如其他行業。”一個老師傅道出了對於老手藝變現的尷尬。對於玩快手、抖音的年輕人來說,從事一個工作環境不高大上,工作量大、收益慢的行當,顯然是不划算也不會有興趣的。

對於企業來說,培養一個熟手的成本太大,還面臨同行挖角的風險。那些在改革開放後就到珠三角或者長三角投入到傢俱行業,經過多年的工作積累,成為技術熟手的70後“老師傅”們正在在慢慢變老或流失,原因大致分為以下四點:

①由於身體原因吃不消而退休的;②自己成為老闆,把更多的心思放在銷售、管理上的;③流入內地。近幾年內地經濟與沿海的差距逐漸縮小,傢俱企業遍地開花,工人也跟著被“分流”。據人才市場工作人員介紹,近幾年不乏來自湖南、四川等地的傢俱企業到珠三角這些傢俱產業集中地招徠技術熟手,他們都大打“老鄉”牌;④流入其他行業。在整個製造業技工都缺乏的大環境下,不少家電行業也來搶人,以更加乾淨整潔、相對輕鬆的工作環境,較短的工作時間,以及更加可觀的工資待遇挖人。

傢俱技工熟手人數銳減目前看來是一個難以逆轉的趨勢。很多傢俱企業一方面加強內部“師徒制”的技工培養,另一外面加強與職業技術學校的合作,同時推進自動化、智能化的應用,三管齊下,以應對技術“藍領”逐年擴大的缺口,以及技術瓶頸帶來的生產力挑戰。

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的問題只能用市場的辦法來解決,解決技工短缺的難題,最有效的大概只有加薪一途。有朝一日,手工打磨出來的傢俱,將成為奢侈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