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停工不封城,一個月控制疫情,韓國做對了什麼?

不停工不封城,一個月控制疫情,韓國做對了什麼?

頭圖:韓國政府官網


本文要點:


基本原則是公開透明,民眾得到大量信息,包括政府正在積極部署的,和政府尚覺得有難度的。


大規模檢測:1月下旬就在批量生產檢測試劑盒,迄今共檢測近40萬例,檢出率2.4%。


實行分級治療,將確診者分為4類,輕症去“韓式方艙”隔離治療,把床位留給中症、重症和危重症患者。


沒有實行“封城”和“停工”政策,但對重點關注人士進行嚴格的追蹤和管控。


隨著疫情穩定,酒吧等場所恢復熱鬧,又帶來新的隱患。


27歲的韓國人金泰亨(化名)發現,常去的酒吧街客流量明顯增大了。3月25日晚,他和朋友去的那家酒吧幾乎滿座,客流恢復到疫情前的八成左右。


不停工不封城,一個月控制疫情,韓國做對了什麼?

△韓國一家酒吧,攝於3月25日晚。受訪者供圖。


酒吧生意好轉,是因為疫情被控制住了。


2月18日發現“超級傳播者”之後,韓國快速爆發,突然成為全球第二大疫情國,總統文在寅也差點被隔離,2月29日最高峰時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數909人。然而陡然增長的曲線變平緩也同樣迅速,十幾天後,每日新增病例已經控制在了100例左右。截至3月30日,韓國共確診9661人, 死亡158人,死亡率1.65%。


不停工不封城,一個月控制疫情,韓國做對了什麼?

△韓國一家酒吧,攝於3月25日晚。受訪者供圖。


酒吧生意好轉,是因為疫情被控制住了。


2月18日發現“超級傳播者”之後,韓國快速爆發,突然成為全球第二大疫情國,總統文在寅也差點被隔離,2月29日最高峰時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數909人。然而陡然增長的曲線變平緩也同樣迅速,十幾天後,每日新增病例已經控制在了100例左右。截至3月30日,韓國共確診9661人, 死亡158人,死亡率1.65%。


不停工不封城,一個月控制疫情,韓國做對了什麼?


疾控大改革與疫情演習


根據路透社3月30日的報道,韓國曾在去年12月進行過一次演習:一個韓國家庭在訪問中國後感染了肺炎,為了應對,KCDC專家小組開發了一種算法尋找病原體及病毒來源,同時推進了疾病檢測的技術。


很快,演習的情形真實地發生了,領導演習的 KCDC 專家之一 Lee Sang-won 認為,“這次演習幫助我們在測試技術開發和識別病例方面節省了大量時間。”


韓國為什麼會如此居安思危?這就要說到2015年的一次失敗防控。


那年5月,韓國爆發了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疫情,確診186例,死亡38人,致死率20.4%。韓國成為全球第二大MERS發病國,僅次於該病毒首次被發現的沙特。


首爾國立大學醫學院醫學管理系教授Yoon Kim曾在一篇名為《MERS爆發後的醫療改革:迄今為止的進展和下一步》的論文中,將應對失敗的主要原因歸納為:最初的流行病學調查失敗,政府的信息不公開,以及疾病管理本部(KCDC)的地位和權威薄弱。


MERS之後,韓國疾控體系經歷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首先,KCDC的地位和權力得到了實質性的提升,並建立了一整套“傳染病預防控制系統”,實現了出入境、邊檢和醫療機構之間的互聯。


同時,政府要求有300個以上病床的大型綜合醫院必須設置一定數量的負壓隔離病房;中央和17個廣域市需指定臨時隔離設施,有國家指定治療隔離病床的醫療機關和全國各地區應急醫療中心將擴充負壓隔離病房。


而對於疫情期間的司法保障也很快被提上了議事日程。2015年底,《傳染病預防及管理相關法律修正案》在韓國國會全體會議上通過。該法案包括:公開感染患者信息、打造醫院間及國家和地方自治團體間的信息共享系統、開設感染病管理事業支援機構、針對護工人員及出入人員需要進行備案、培養流行病學調查相關人員。


這一次新冠疫情防控中,改革見效了。


不停工不封城,一個月控制疫情,韓國做對了什麼?


基本原則:信息公開透明


按照韓國官方公佈的戰疫策略,其核心被概括為TRUST:


Transparency(公開透明),根據檢測和診斷能力,數小時內能獲得檢測結果,每日可進行約1.9萬例檢測,並保障數據及時公佈;


Robust Screening and Quarantine(行蹤軌跡和隔離監督),記錄病毒感染患者的行蹤軌跡,並嚴格實行居家隔離管控措施,如違反相關規定,可被處以監禁和罰款;


Unique but Universally-applicable(創新並普遍推廣檢測技術),推出免下車的“Drive-thru”的檢測方式,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接觸,且可通過手機APP追蹤患者的軌跡和健康狀況;


Strict Control(嚴格管控),禁止與確診患者有過密切接觸的人員在14天隔離期間內離開韓國;


Treatment(治療),向確診患者提供先進的醫療服務,且不分國籍全部免除治療費用。


韓國外交部長康京和在接受BBC採訪談韓國抗疫經驗時,首先提出的就是公開透明,“我們的基本原則是公開、透明並讓公眾享有充分的知情權,現在已經看到了這樣做的效果”。


疫情初期,韓國每天兩次發佈全國疫情數據通告,分別是在早上10點和下午5點公佈截至早上9點和下午4點的數據。也就是說,數據統計到發佈中間只隔一小時。


對於病毒和疫情,民眾得到了大量的信息,包括哪些是政府正在積極部署的,哪些是政府目前尚覺得處理起來有難度的,市民應該如何自覺參與防疫。


嫁了韓國老公的華人毛毛(化名)介紹,韓國緊急報警系統發出的短信,提示音是一種長達10~20秒的警報聲,“就像防空警報一樣,一聽就知道和普通的手機鈴聲不一樣”,尤其是在疫情嚴重的那幾天,每天可能有好幾撥,家中成員的手機同時響起。


短信內容主要是通報所在地區附近的新增感染病例,往往還會附以一個鏈接,點開即能瞭解到該病例此前幾日的行蹤細節。


不停工不封城,一個月控制疫情,韓國做對了什麼?


基本原則:信息公開透明


按照韓國官方公佈的戰疫策略,其核心被概括為TRUST:


Transparency(公開透明),根據檢測和診斷能力,數小時內能獲得檢測結果,每日可進行約1.9萬例檢測,並保障數據及時公佈;


Robust Screening and Quarantine(行蹤軌跡和隔離監督),記錄病毒感染患者的行蹤軌跡,並嚴格實行居家隔離管控措施,如違反相關規定,可被處以監禁和罰款;


Unique but Universally-applicable(創新並普遍推廣檢測技術),推出免下車的“Drive-thru”的檢測方式,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接觸,且可通過手機APP追蹤患者的軌跡和健康狀況;


Strict Control(嚴格管控),禁止與確診患者有過密切接觸的人員在14天隔離期間內離開韓國;


Treatment(治療),向確診患者提供先進的醫療服務,且不分國籍全部免除治療費用。


韓國外交部長康京和在接受BBC採訪談韓國抗疫經驗時,首先提出的就是公開透明,“我們的基本原則是公開、透明並讓公眾享有充分的知情權,現在已經看到了這樣做的效果”。


疫情初期,韓國每天兩次發佈全國疫情數據通告,分別是在早上10點和下午5點公佈截至早上9點和下午4點的數據。也就是說,數據統計到發佈中間只隔一小時。


對於病毒和疫情,民眾得到了大量的信息,包括哪些是政府正在積極部署的,哪些是政府目前尚覺得處理起來有難度的,市民應該如何自覺參與防疫。


嫁了韓國老公的華人毛毛(化名)介紹,韓國緊急報警系統發出的短信,提示音是一種長達10~20秒的警報聲,“就像防空警報一樣,一聽就知道和普通的手機鈴聲不一樣”,尤其是在疫情嚴重的那幾天,每天可能有好幾撥,家中成員的手機同時響起。


短信內容主要是通報所在地區附近的新增感染病例,往往還會附以一個鏈接,點開即能瞭解到該病例此前幾日的行蹤細節。


不停工不封城,一個月控制疫情,韓國做對了什麼?

△韓國衛生與服務部官網截圖,原文為韓文,此為網頁直譯版


“這些信息消解了民眾的不滿和不安。”韓國大田市一傢俬人診所的醫生Doctor Song認為。



通過足夠的檢測能力篩查出被感染的患者,然後做好隔離和治療,這是控制住疫情最簡單的邏輯。康京和在接受採訪說:“檢測至關重要的原因是可以及早發現,儘量減少進一步傳播,並迅速治療被感染的人。我認為這也是我們病死率低的關鍵所在。”


1月中旬中國公開新冠病毒基因圖譜後,韓國衛生部門與研究機構立刻投入研究。1月下旬政府官員會見了多家醫療公司的代表,敦促這些公司開發可批量生產的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並承諾給予緊急審批。


2月4日,韓國政府批准了首款檢測試劑盒,當時韓國報告了16例病例。此後,另有三家供應商快速獲批投入生產。可以說,為此後18日起疫情的爆發,提前做好了準備。


2月7日,韓國124所衛生站開始接待疑似病例,採集標本進行檢測。為了實現海量檢測,韓國在保健所和醫療機構特別設立了“篩查診療所”,當市民懷疑自己被感染,可以撥打保健所的電話或者“1339”急救呼叫中心電話諮詢情況,如得到了檢測就診的建議,再訪問設有“篩查診療所”的醫療機構。截至3月30日,韓國共設立了612處 “篩查診療所”。


不停工不封城,一個月控制疫情,韓國做對了什麼?

△完成一次檢測大概需要10分鐘,被檢測者無需下車。圖片來源:韓聯社。


採樣點採集標本後,送至全國118家實驗室完成最終的診斷。隨著實施快速檢測法,檢測結果能在6個小時內出爐。


在各種措施的保障下,韓國最高單日檢測數超過了1.8萬,至3月30日,總檢測量為395,194,確診率約為2.4%。


不停工不封城,一個月控制疫情,韓國做對了什麼?


費用方面,符合要求的人群享受免費檢測,如果不在檢測範圍內,檢測費為100美元左右,一旦確診,這筆費用會歸還給患者。


在Doctor Song看來,之所以檢測量大,還有一個背景因素:韓國的醫療制度是以國民健康保險為基礎的,全民醫療保險使得自費支出比例少,以至於韓國人平時比較樂於去醫院就醫,“對於醫院有很高的接近性”。


大規模檢測之後,必須輔以完善的隔離和治療方案。


疫情之初,韓國採取了把所有感染者和隔離者都接到醫院治療的措施,隨著患者數量暴增,醫療資源嚴重不足,使得在受災最嚴重的大邱市,至少有兩名患者因為等待醫院床位而死亡。


隨後,韓國調整策略,轉為“分級治療”,由各市道構成的患者管理醫療團隊將確診者分為輕症、中症、重症、危重症4類。中症、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在傳染病專門醫院、國家指定住院治療機構內住院治療。輕症患者或無症狀感染者則在各市道指定的生活治療中心(承擔類似方艙醫院的功能)接受隔離治療,把醫院病床留給真正有需要的重症患者。


治療花費上,韓國採取免費治療策略,確診患者的住院費和治療費、疑似患者的診斷檢測費用全額以健康保險或國家經費提供支援。此外,對於自行隔離者或住院對象提供生活補貼或帶薪休假費,死亡時支付喪葬費。


不停工不封城,一個月控制疫情,韓國做對了什麼?


不停工不封城,但實行嚴格的追蹤和管控


韓國沒有實行“封城”和“停工”的政策,但是對重點地區入境者、疑似患者、密切接觸者等人士進行了嚴格的追蹤和管控。


韓國疫情的一大特徵是八成確診病例與集體感染有關,尤其是20多萬“新天地”教會成員中,患者的密切接觸者都需要被找到並完成檢測和情況排摸。


MERS之後,韓國電信運營商KT推了新一代傳染病預防系統GEPP,能夠實現對於傳染病患者從啟程至回家的全過程跟蹤。防控體系像一張密密的大網,把每個人都包裹其中,每個截點上的個人能夠被及時追蹤監控、而政府需要發佈相關信息時也能夠及時觸及。


2月20日,韓國國會保健福祉委員會召開全體會議,表決通過了旨在應對新冠病毒疫情的三項法案,具體包括《關於預防及管理傳染病法律》《檢疫法》《醫療法》的修訂案。很快,在一週後的2月26日,韓國國會通過了法案的修訂,為疫情期間個人隱私的暫時讓渡提供了司法基礎。


毛毛和丈夫是1月30日從北京飛抵韓國的,當時機場已經開始了體溫的檢測。而如果再晚幾天,還會被要求裝一個自我診斷APP,隔離期間需要每天登記體溫。


2月8日前後,毛毛因與新冠無關的病情到社區醫院就診,醫生在電腦中輸入了其身份信息,查到她從中國入境未滿14天。“醫生很客氣地告知我,需要居家隔離滿14日之後再來就診。”


彼時韓國疫情還沒有大爆發,確診病例數不足30例。當天出門時,毛毛髮現公交車上已經開始有消毒凝膠和一次性口罩了,如果有人沒戴口罩,司機會提醒,車上的口罩可免費取用。


被追蹤的感覺,去藥房買口罩時也同樣能體驗到。為了確保口罩的穩定供應,3月9日起,韓國實施口罩限購措施,每人每週限購2只,1只口罩售價一律為1500韓元(約合人民幣8.6元)。具體以出生年份尾數為準,週一限尾數為1和6者購買,週二限2和7,週三3和8,週四4和9,週五限尾數為5和0者購買,週末不限。


直到上週五,毛毛才第一次出門去藥店補給口罩,上午九點開始可以到藥店,出示居民登記證、駕照、護照等有效身份證預約,下午憑藉同樣的證件購買。“全國系統是聯網的,如果你買了兩隻口罩,想再到另一個地方購買,系統是會識別到的,確保每人每週只能購買兩隻。”


不停工不封城,一個月控制疫情,韓國做對了什麼?

△韓國限量售賣的口罩,受訪者供圖。


韓國依然有隱患,最終的勝利還差得遠


韓國一家保健所(類似防疫站)的Doctor Kim早在12月底就關注到不明原因肺炎報道,直到最近,他終於鬆了口氣,但“目前還沒到完全控制住的階段”。


在Doctor Kim看來,軟件方面,疾病管理本部的應對速度和控制能力有目共睹。但硬件還不那麼樂觀,包括公立醫院床位數和傳染病專用的負壓病房以及其他醫療物資。他所在的保健所,負壓病房、X射線攝影機、封閉式救護車等醫療物資直到3月初才得到補充,另一方面,內部沒有條件實現呼吸道疾病患者和普通患者之間的隔離。


而隨著酒吧等場所重新變得熱鬧,也帶來了新的隱患。


儘管韓國沒有封城、停工的要求,人們維持著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節奏,但是像酒吧、餐廳、商場等公共場所的人流量還是明顯降低了。根據韓聯社3月7日的數據,韓國餐飲業顧客人數跌近六成。


金泰亨見證了韓國酒吧在疫情過程中的人流量變化:疫情之前,每逢週末晚上酒吧街都是最熱鬧的地方,幾乎家家爆滿;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整條酒吧街上幾乎只有一兩家之前比較火的還有點生意,其他店內要麼沒有人,要麼只有一桌客人;到了3月25日晚上,酒吧街上幾乎滿座的有三四家,其他相對冷清一點,“但比前兩週熱鬧多了”。


熱鬧的另一面,是風險。金泰亨告訴八點健聞,最近韓國社會有一種對於年輕人的批評聲音,認為年輕人在疫情得到初步控制之後,過於樂觀,快速恢復社交和娛樂,過多與人群接觸很有可能形成病毒的社區傳播。而年輕人免疫力強,一旦感染病毒可能也只是輕症,卻枉顧將病毒帶回家傳染給長輩、形成進一步社區傳播的可能性。


韓國疾病管理本部日前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韓國新冠確診病例中的二代病例多為家庭傳播所致,發病率(7.56%)高於普通人群(0.18%)約40倍,加強家庭內部防控尤為重要。


韓國集中感染的疫情仍屢有發生,就在昨天,大邱市一家精神病院內出現了集體感染事件,當日該醫院新增58例確診病例,累計確診133例,包括127名患者和6名工作人員。


疫情防控是一場持久戰,倫敦帝國理工大學關於COVID-19全球影響的一篇論文提出,干預措施的持續性極為重要。下圖的模型中,紅色為在不進行干預的情況下疫情傳播的情況;橙色曲線是在進行三個月的短期干預後,疫情的傳播情況——會出現第二次峰值。也就是說,對於包括中國、韓國在內已經歷過第一波疫情的國家,仍然需要持續的干預措施,以避免流行病的復發。


不停工不封城,一個月控制疫情,韓國做對了什麼?

3月27日晚,31個國家45座城市市長舉行共同應對新冠(COVID-19)疫情視頻會議,首爾市長樸元淳說:首爾堅持“應對過度比應對遲緩更強”。從韓國官方的做法來看,目前仍然踐行著“過度應對”的策略。例如,4月1日起,韓國所有入境人員將不分國籍一律隔離兩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