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玮柏注册“MLGB”商标被腰斩,这不是在美国!

潘玮柏注册“MLGB”商标被腰斩,这不是在美国!

作为歌手的潘玮柏,曾经很火,在非主流的时代引领潮流,也演唱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歌曲,如跟弦子演唱的《不得不爱》传唱度很高,现在绝大多数90后、80后都能哼出几句。不过,在英雄辈出的声乐“江湖”,潘玮柏似乎有点淡出,虽然近年来都有新曲发布,也活跃在一些综艺节目、电视剧中,但似乎影响力都不大。

不过最近,又“火”了一把。这次却不是因为歌曲,而是因为他的“商业”。潘玮柏跟李晨的合作的公司,申请注册了服装、鞋帽等商品上的商标“MLGB”,但被宣告无效,两人及其公司不服上诉,结果败诉,也就是说“MLGB”这个商标不再存在。

潘玮柏注册“MLGB”商标被腰斩,这不是在美国!

大家看到这个商标的第一反应,一定是那句耳熟能详的“国骂”。虽说潘玮柏方称“MLGB”商标是指“My Life’s Getting Better”,但几个人看到该商标能第一时间想到这么个含义?也正是这样,该商标被“无情”驳回。据相关媒体报道,潘玮柏方还申请了“caonima”的商标。

值得注意的是,该商标争议案经过二审,在商标被驳回之初,潘玮柏方就将商评委诉上法庭,在一审后不服继续上诉直至二审判决。

潘玮柏注册“MLGB”商标被腰斩,这不是在美国!

笔者认为,虽然潘玮柏李晨的公司主打的服饰品牌是潮流,从宣传图上就能看出来,很潮很个性,应该能得到某些年轻人的青睐。但个性归个性,潮流归潮流,不能以此为借口来博眼球、挑战道德底线,无论如何解释,都更改不了人们对“MLGB”这几个字母的第一印象是低俗,含义消极,格调不高,容易产生不良影响。

如今是流量为王的时代,有人支持就有流量,有流量就有钱赚,这也使得很多人开始打擦边球,目的就是吸引眼球,不论是赞还是骂,那都是流量,只要被广为人知,就有好处,不管外界如何评价,能够挣到钱就是“成功”,所以如今才有如此之多的、挑战人们常识的人和事件的发生。不论是作为公众人物还是一个服装品牌,不论是要引导潮流还是要追求个性,都必须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不能以博出位的方式来达到目的。

潘玮柏出生于美国,国籍也是美国,且在美国接受教育,因而可能思想观念有所不同。“MLGB”在美国人眼中应该就是几个字母,但在国内就不是这样,明明知道公众会将这几个字母理解成其他含义还要搬上台面来用,那就是在挑战传统文化的认知了。如果仅是追求一时大火,那必然如流星过境,转瞬即逝,如今那些流量小鲜肉们就是个例子,希望能引以为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