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B2B模式划分

现有的生鲜B2B模式有哪些?接下来小M将从生鲜B2B“自营模式”与“平台模式”两个维度划分生鲜B2B。

1、自营模式

生鲜自营模式重,属于闭环服务。自营加强了企业对商品来源、商品质量、商品供应及物流配送的管控能力,这种标准化的服务对消费者粘性大,但模式较重,制约了企业的扩张速度,企业承担风险和资金压力比较大。

美菜、链农等生鲜B2B企业采用自营模式的初衷,正是看到了供应链混乱,想通过自营的方式做好品控,提升用户体验,形成口碑,加速市场扩展。但是在当前的生鲜电商市场,品控有太大的不稳定性,能影响生鲜的因素太多,所以很难维系稳定的用户体验。

2、撮合模式

撮合平台的核心是促成交易。生鲜上下游普遍分散,且价格波动大,这类创业者想做一个平台,上游集中供应商,下游集中用户,虽然能快速积累用户,但是成交量不高,用户粘性差。

一亩田就是主打农业的B2B信息服务及撮合平台。一亩田连接批发商和采购商,在上游服务农民和产业,通过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撮合农产品交易。

但撮合模式有很大弊端,在传统的供应链体系中,批发商和农户的信任关系、合作频次都十分稳定,对平台的依赖度低;农户的互联网水平较低,让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农户在平台交易,难度较大。

还有一类平台,如传统有农贸市场、菜市场等,最典型的有北京新发地。近期,自称新发地“二道贩子”的杨海军打造的生鲜电商平台——锦绣生鲜宣布上线,为餐企配送生鲜蔬菜,实现了传统批发企业向“互联网+”的转型,并获得了中海软银的天使投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