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孩子小时候钢琴十级,长大了却厌恶弹琴?

在我们小区有个女孩,从四岁前就被妈妈带去学琴,报的是鼎鼎有名的XX机构,每天晚上都能听见叮叮当当的钢琴声,从不间断。

那女孩也厉害,水平提高很快,不到几年时间,已经拿下了钢琴十级的证书。她妈妈颇为得意,在朋友聚会的时候偶尔提及,嘴角带着止不住的笑意。

然而从此以后,那女孩没有再摸过钢琴。提到钢琴,眉头都是皱起来的。即使在她过生日时,妈妈请她弹奏一曲简单的《生日快乐》,她也是摇头拒绝。

后来她咬着牙对同学说:“我最恨弹钢琴了!妈妈小时候天天逼我弹琴,我想弹点自己喜欢的也不行,一定要弹考试曲目。我知道,她就是想要我考过十级,好让她去炫耀而已!”

我不知道她妈妈有没有后悔过,但我却知道,这个孩子一辈子也不会再弹钢琴了。她和钢琴所有的缘分,止于那张十级证书。

在我们周围还有许多类似的现象。

每年中考、高考完毕,在各大学校的教学楼总有不少撕书的学生振臂欢呼:“终于不用再读书了!”

那些被老师、父母逼着读书学习的孩子,有几个在大学时还记得高中、初中时的知识?恐怕早就还给老师。更重要的是,这辈子也不想再跟那些课本有什么交集了。

多少孩子小时候钢琴十级,长大了却厌恶弹琴?

无论是课外兴趣班,还是课内学习,我们父母教给孩子的,究竟是一纸证书重要,还是一辈子的兴趣爱好重要?

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对于人生的某个阶段,证书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如果从整个人生来看,从提高孩子人生幸福感来说,兴趣爱好却很重要。

大家都知道,许多伟大的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爱因斯坦,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喜欢拉小提琴休息,甚至从优美的音乐中汲取灵感和力量。比如钱学森,在研究科研之余,他也喜欢欣赏音乐会。

多少孩子小时候钢琴十级,长大了却厌恶弹琴?

有人问:有没有两全其美的方法呢?既拿证书,又能培养孩子一生的爱好?

其实我觉得,两种不矛盾。有些家长之所以会把两者搞对立了,只因为他们自己太功利,置孩子的兴趣不顾。

比如文章开头那位女孩的妈妈,如果在孩子学琴的过程中,她能够心态放松些,有时让女儿弹弹自己喜欢的音乐,或者喘口气,也许女儿就不会对钢琴恨之入骨了。

同样的,在孩子学习其他技能的过程中,家长将眼光放长远一点。从孩子一生的幸福角度出发,以引导、教育的方式来栽培他们,而不是用粗暴、逼迫的形式来让他们就范,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多少孩子小时候钢琴十级,长大了却厌恶弹琴?

再从另一个角度讲,我们现在许多父母恨不得为孩子报满各种兴趣班,让他们能够获得足够的证书,来迎接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

但在我看来,家长的大部分行为,应该是徒劳的。

为什么?很简单,社会是瞬息万变的。

近十年来我们的社会变化,已经是过去所不可想象的。社会涌现了一大堆新职业、新潮流。

比如送餐员、网红等等。过去闻所未闻,但就是顺应信息社会而出现了。

在未来,还会有许多我们现在根本想象不到的岗位和职业出现。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无法从技能方面让孩子提前准备的。

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放松心态,好好打造孩子强大的内在品质,让他们能更加乐观向上,更能坚持学习,更能适应交际。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让孩子在未来累了的时候能有个让心灵放松的兴趣爱好,远比一纸证书来得重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