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典故之人生哲理故事十一——周公盡忠輔成王

六五:黃裳,元吉。

《易經》典故之人生哲理故事十一——周公盡忠輔成王

爻解:

  此爻為坤卦第五爻。黃,為中之色;裳,是下裝、中美則黃,下美則裳。此爻雖為陰登於五,柔居尊位之象,但有黃裳之德,故為大吉之爻。喻在下的人臣,以忠信之德,執掌天下大權,貌近於僭,實則大吉大利。

周公輔佐成王竭盡忠誠的故事,可明此爻爻義。

故事:

  周武王消滅殷紂王后不久,就因病去世了。

  這時,由太子姬誦繼承了王位,就是周成王。而周成王還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殷商頑民被滅國後,仍有很大力量;各國諸侯並未完全心服;周人內部的矛盾也呈現了出來。這些難題都不是孩子周成王所能解決的。

  若是不好好解決這些難題,周人的統治就會發生危機。歷史需要一位能夠解決這些難題的偉人。

  在這群臣惶恐無主的關鍵時刻,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周公旦,這位德高望重的大臣站了出來。

  他當仁不讓地做上了攝政王,代成王處理一切國政,百官都由他統率。

《易經》典故之人生哲理故事十一——周公盡忠輔成王

  周公旦本是位仁德的聖賢,又精通墳典文史。武王病重時,他曾禱自於神,願以自己代替武王,可見宅心這仁厚。

  然而,看到周公做上攝政王,首先是周公的弟弟們開始懷疑周公了,各種流言四布:

  "周公旦居心不良!"

  "周公旦想代替成王做皇帝!"

  一時間,懷疑、誹謗周公的言論,如一支支毒箭從四面八方射向周公。

  面對這些流言,周公泰然處之,仍一如既往地行使攝政王的大權,把朝政處理得井井有條。

  周滅殷後,曾分為邶、鄘、衛,是為三監,由殷王之後武庚統領。武庚聽說周人的矛盾後,開始蠢蠢欲動了。

  周公的弟弟管叔、蔡叔,是兩個心術不正的小人。在周公做攝政王時,是他們最先製造各種流言,此時,竟與自己的敵人武庚勾結在一起。

  於是,一場大風暴雨來臨了。武庚率領三監餘民與管叔、蔡叔一道,公開發動了叛變周王朝的戰爭。

  面對這場叛亂,周公毫不手軟,立即調集大軍,親自統帥,前往征討。

《易經》典故之人生哲理故事十一——周公盡忠輔成王

  經過艱苦的征戰,叛變被鎮壓了,武庚、管叔被殺掉,蔡叔被流放。周王朝度過了危機。再也沒有人敢散佈周公的流言了,王室的大權牢牢地控制在周公手中。

  不久,周公又制禮作樂,定立制度,為周王朝的長治久安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周公執政七年,周成王也長大成人了。七年中,周成王在周公教誨下,已是一位賢明的國君了。看到周成王長大成才,周公毫無留戀地將大權交回成王,又安心地當起鉅子來。

《易經》典故之人生哲理故事十一——周公盡忠輔成王


人生啟示:

  《左傳》載有一則與此爻相關的故事,講南蒯準備叛變,籃《周易》得坤之比,爻辭正是"黃裳,元吉"。南蒯以為大吉,對《易經》深有研究的子服惠伯卻說,必須用於忠信之事,才會大吉;你是搞叛亂,不會有好結果。後來,果然如子服惠伯所言。這一正一反的事例說明,《易》佔必須用於正道,否則即使得大吉之爻,也是沒有好結局的。而凡事能以內心的忠誠去努力實現,皆有吉利可言,則是此爻爻義與周公的故事所告訴我們的人生哲理。

《易經》典故之人生哲理故事十一——周公盡忠輔成王

跟著聿之易,學易不費力,跟著聿之易,學易更容易。


《易經》典故之人生哲理故事十一——周公盡忠輔成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