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只有控制住孩子体内的恶意,才能有效解决校园霸凌

电影《少年的你》,将校园霸凌这种广泛存在的事件搬到荧幕上,像《我不是药神》一样,希望成为热点后,能引起老师,父母,学校和政府的关注,能提出更有效解决这种暴力罪恶的措施。

少年的你:只有控制住孩子体内的恶意,才能有效解决校园霸凌

大家都知道,这世上的黑暗面很多。但大家不知道的是,我们看不到的或故意忽略的黑暗面更多。比如,恋童、豢养性奴等令人发指的罪行。故意忽略的就是校园霸凌这类小孩子的恶行了。


对于父母来说,自然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因此电影主角陈念的父母不在她的身边,看起来很合理。但事实上父母的作用不是很大,父母知道孩子被霸凌后,如果没有造成大的身体伤害,父母一般只会认为「小孩子间打打闹闹嘛,没什么」,他们不会太放在心上,因为他们看不到孩子心理上的伤痕。甚至有的父母骂孩子“他打你,你不会打回去么,真怂”,丝毫不考虑孩子的难处。

照理父母也是从孩子过来的,应该理解,但有意思的是,人长大后就只会从成人的角度看问题,不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了。他们认为自己也是打打闹闹过来的,自己也欺负过人,也被人欺负过,现在不也正常活着嘛,有什么的呢。殊不知,这要不就说明他很幸运,没遭受恶意的残忍霸凌,毕竟只是少数人;要不就他就是沉默的大多数人,甚至是帮凶,凶手。那些被霸凌的孩子的痛苦,伤痕,愤恨,无力和煎熬无人感同身受,

做父母的要多点关心和重视

少年的你:只有控制住孩子体内的恶意,才能有效解决校园霸凌

这世上,太多的不公平和歧视了,甚至让我相信人性本恶。成人世界里的「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富人对穷人的歧视」,「意识形态上的相互敌对」。人类就是这样,自发的形成「我们」和「他们」两大阵营,互相敌对欺负。

投射到孩子世界里,一般是受欢迎的个体控制不住原始的恶意,打算攻击孤独的内向的好欺负的个体,寻找乐子。想融入受欢迎圈子的普通孩子,就会一起欺负孤立弱者,这些人可能本身没有恶意,只是想获得「大多数」的认可。

同理心和同情心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才慢慢形成具备的,小孩子心智不成熟,他们无法感受弱者的痛苦,只享受施暴的快感和社交的认同感。孩子也考虑不到他所做事情的深远后果,意识不到他们造成的伤害能死人,甚至不觉得死了人又怎样,反正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呢。

少年的你:只有控制住孩子体内的恶意,才能有效解决校园霸凌

既然我们意识到了缺陷所在,就要对应提出解决方案。小孩子没有同理心,这没办法,靠教育只能辅助理解,无法使其拥有。

小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恶意,可以解决,需要家庭、学校和政府的努力。教育孩子为善,不能欺负弱者。当然这还不足够,任何来自人类基因里的恶意都需要国家的高阶暴力来震慑解决。

少年的你:只有控制住孩子体内的恶意,才能有效解决校园霸凌

未成年人保护法不应该根据年龄一刀切,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出现有的未成年人虽然没有到年龄,却以未成年人保护法为盾牌,肆意扩大放任自己的恶意来伤害别人。没有了法律惩罚的震慑,他们会权衡利弊做出错误的选择,只为满足自己的私欲,或是复仇式泄愤。

孩子需要教育,同样需要震慑。他们只有看到了后果,体会到同样的痛苦,才能懂得善良。

少年的你:只有控制住孩子体内的恶意,才能有效解决校园霸凌

在电影的最后,少年长大,陈念和小北跟在孩子的后面守护着,因为他们懂得,所以慈悲。希望多一些世间的人能懂得,世界才会变得美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